元朝的皇帝,爲何多數壽命都很短?原因其實很簡單

大家都知道元朝是第一個非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就是元朝的統治時間太短,只有97年,而且去掉第一位皇帝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後在位的24年和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在位的36年,剩餘的37年時間裡,元朝換了9個皇帝,平均一下也就是四年一個,朝政更迭頻繁,在位的皇帝也都非常短命,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元朝的皇帝,為何多數壽命都很短?原因其實很簡單

首先,元朝整個朝代都沒有建立起一種非常完善的確立繼承人的制度。按照蒙古人的習俗,新大汗是經過庫裡臺大會,在皇族成員和各組長老的推舉下產生,同時蒙古人還有一套非常原始的“幼子守灶”的財產繼承製,而漢族自古以來是嫡長子繼承製,這些並存的繼承製度是元朝混亂的繼承製度存在的根源。

曾經元世祖忽必烈是想採用漢族的嫡長子繼承製的,他的嫡長子真金也確實被立為太子,可是真金早喪,在元世祖之後的第二位皇帝是真金的兒子鐵穆耳,鐵穆耳順利上位是因為他在忽必烈時期就確定了統治地位才沒有導致混亂。

元朝的皇帝,為何多數壽命都很短?原因其實很簡單

可是鐵穆耳無嗣而終,卻讓之後元朝混亂的皇帝爭奪戰拉來了序幕。從此之後,成吉思汗的直系的實力強大的後裔都加入了皇位爭奪戰,奪位之爭層出不窮。

其次,元朝雖然入主中原,但是沒有接受儒家文化,宮廷內外都很少有漢族官員,當然不會主動地接受,學習並且推廣漢文化,因此元朝皇帝的統治方式還是帶有非常原始的草原上的風格。

元朝是沒有皇帝上朝的制度的,皇帝處理政務主要是通過少數重臣的御前奏聞,而且其處理朝政的範圍也非常狹窄,一般不涉及政策和文化方面的內容,多數是和收取稅收和預防造反有關。

元朝的皇帝,為何多數壽命都很短?原因其實很簡單

雖然忽必烈設置的中書省制對宰相的權利做了限制,但這是基於皇權強大的前提之下。元朝中後期處理大量政務的往往是當朝宰相,宰相的權利越來越大,不但成為上層統治階級的核心,也有了左右皇位繼承權的力量,也是造成了皇位爭奪的一大原因。

第三,蒙古人的統治手段還處在奴隸社會的末期,皇帝認為一切的權利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管是臣民的財產還是身體,都歸屬皇帝所有。甚至在元朝,皇帝同樣將大臣看作家奴。正是這種家奴制度的延伸,才導致元朝皇帝對大臣的信任,從而造成一部分大臣權利大的可以成為威脅皇權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