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也并非进步观念替代落后者,人殉被人俑取代,却没真改变观念

历史也并非进步的观念替代落后者,人殉被人俑取代,却没有推出历史舞台

从远古蒙昧时代的茹毛饮血,到如今文明昌盛,人类用了几千年时间。然而,历史并不是永远都是线性进步的,很多时候,原本先进的文明也会被落后者所毁灭、取代。所以说,看待历史一定要客观,决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历史就是一条不断进步的直线,永远都是进步的观念替代落后者。

当今世界的文明,都是从部落时代走过来的,只不过,有的像汉族一样累经战火却每每能浴火重生,不断更替扩充走到现代。也有的民族却没有经历过痛苦的嬗变,往往,一步就从原始社会的部落时代踏入了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

历史也并非进步观念替代落后者,人殉被人俑取代,却没真改变观念

如果,我们用审视的目光去纵览中国的文明,同样,也会发现一些令人不寒而栗的习俗。

众所周知,夏商时期的中国文明尚处在幼生期,虽然,它已经比同时代的许多文明更加先进,但是,还是有很多历史的局限。由于,夏商两朝距离蛮荒时代很近,所以,很多部落时代的的习俗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其中,“人殉”则是最令现代人无法接受的习俗之一。

殷商时代出土的贵族墓葬坑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人殉坑。考古学家对河南安阳候家庄西北一座殷代大墓的发掘发现,在墓卜有殉人垫底,在梓顶上有被杀殉的仪仗队,墓室四周上卜、墓道内白骨累累。专家分析其操作过程是:

“先将墓室下的人殉者活埋后再填土夯平,墓主人下葬后留下墓道,再用此墓道将其余人殉者10人、20人一行反绑着牵入墓道,然后逐个把头砍下… …”这些跟随主人一同前往幽冥世界的基本都是奴隶,因此,也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殷商王朝对于占卜非常笃信,而那个时期的文明也更加血腥残酷,所以,动不动就会有人被用来祭祀的现象发生。

那是一个奴隶制的王朝,奴隶自然也就不被视为“人”。

历史也并非进步观念替代落后者,人殉被人俑取代,却没真改变观念

殷商被周王朝取代以后,很多旧日的陋俗都被周公取缔了。人殉这样不符合周王朝礼教思想的殉葬制度当然也被废除了。然而,对于权贵阶层来说,人殉始终不曾真正断绝。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各地诸侯的墓葬以及史书中找到证据。墨子曾说过:“天子死后,殉葬者多则达数百人,少也数十人,将军大夫级别的,殉葬者多则数十,少则几个。”

比如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穆公,他就是一个坚持人殉制度的君主。

在历史上,秦穆公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明君,他带领着穷弱的秦国不断向西扩张,最终,奠定了秦国的霸主地位。秦穆公在位的时候,秦国和山东六国的关系一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甚至,连晋国的国君都曾依靠秦穆公上位。

可惜,就是这样一个堪称伟大的君主,竟然坚持要让自己的三位功臣为他殉葬。秦穆公下令让子车氏陪葬,直接导致了秦国的衰败。秦人当然无法理解国君的做法,于是,在《国风·秦风·黄鸟》中,秦人将这件事情记录了下来,将他们对陪葬者的同情化作了诗歌传唱后世。

历史也并非进步观念替代落后者,人殉被人俑取代,却没真改变观念

所以说,人殉这样的残酷习俗在历史上并没有在周代彻底根除,它依旧活跃在统治阶层的心中。虽然,已经退出了历史主流,偶尔,还是会以令人惊骇的面目出现。秦始皇的兵马俑也是人殉制度的某种延续,但我们必须明确,这种以人俑替代真人的殉葬制度并非由始皇帝所独创。

其实,在始皇帝兴建兵马俑以前,人俑就已经在列国贵族之中广为流行。

有秦穆公的殷殷前事,诸侯自然不敢再冒天下之大不韪。于是,他们便用人俑来替代真人,继续保持那种从上古世代流传下来的恐怖习俗。当然,对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过是贵族之间蔚然成风的攀比方式之一。

我们必须得承认,人俑的发明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解救了活人。但是,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依旧对人俑无法接受。儒家将周公作为自己的创派之人,所以,周公反对的礼仪基本上都会被儒生批判。人俑固然是保留人殉和废除人殉制度的过渡产品,但是,孔子却并不买账。

他甚至严厉的批评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本句解释为——“第一个开始做陶俑殉葬的人,他不会有后来人(所效仿)吗?”

也就是说,认为第一个制作人俑的人依旧是不正确的。人俑本质上是一种迎合了诸侯趣味,同时,又向礼教妥协的产品。可是,只要这种落后的制度存在,那它就一定会让诸侯想起真正的人殉制度,人难免会再一次作为殉葬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