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瑯器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琺琅工藝是一種外來技術,我國史書、筆記 上曾稱其為“佛郎嵌”、“鬼國窯”等。它是以石英、瓷土、長石、硼砂以及金屬礦物為原料,經 燒煉而成固態後,再經研磨,成粉末狀物質,然 後將其填入畫在器表的掐絲花紋,入火燒製後打磨而成。

中國琺琅工藝,分為掐絲琺琅和畫琺琅兩大 類,是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先後於公元13世紀末和17世紀初發展起來的,在中國悠久的工藝美 術史上是最年輕的品種。

金屬胎琺琅製品,以紅銅作胎,用礦物質釉 料燒成五彩花紋,具有寶石般的晶瑩,彩虹般的色澤和黃金般的燦爛,多為王公貴族所享用,民 間很少流行。

由於燒製過程繁難,且銅的來源日益匱乏,琺 琅器更多是作為尊貴地位的象徵。這些用品在宮廷內也只有帝王在正式膳宴、祭祀等場合方能使 用。為了顯示皇家的尊貴地位,清時在乾清宮正 大光明殿上,到處陳列琺琅器皿,如成對鼎式大 爐、太平有象、雙鶴以及偏殿案頭的文具、鐘錶、 爐瓶盒、花瓶、帽架等。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掐絲琺琅器

掐絲琺琅器,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 的景泰藍。其製作要經過制胎、掐絲、 點藍、燒結、磨光、鍍金等工序。制胎, 即將延展性強的紫(紅)銅片,錘成各種 形狀,然後將各部位組合焊成一個完整 的器皿或動物造型。掐絲,即用鑷子將 扁銅絲掐掰成各種花紋絲段,然後將這 些銅絲花紋蘸上白芨水粘在銅胎上,即 成了工整的線條畫面。點藍,是依照設 計圖案所標示的顏色,用由細銅絲錘成 的小鏟形工具一鏟一鏟地將釉色填入焊 接妥當的銅絲花紋空隙中。燒藍,是將 整個胎體填滿色釉後,再拿回爐溫大約 800°C的高爐之中烘燒,色釉由砂粒狀 固體熔為液體,待冷卻後就成為固著在 胎體上的絢麗色釉。色釉經燒製後往往 不能和周圍銅絲齊平,所以一般須連續 填燒四次色釉後,釉才能與銅絲相平。 磨光,即用粗砂石將釉面磨平。胎體經 烘燒後,用細砂石磨去火亮,然後用黃 石細磨。如有不平之處,仍須再用釉料 補上燒好,最後用炭磨。鍍金,即將磨 光的製品經除油、酸洗、砂亮後,用淨 水沖洗乾淨後鍍金。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金掐絲琺琅方形牌飾

唐吐蕃

長4釐米寬3.5釐米

此牌飾以掐絲琺琅焊金珠、金辮絲等工藝製成。 背面為八個空管,三條橫長條片為青銅所制。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纏枝紋象足爐

高17.5釐米口徑27.9釐米

爐撇口,口及雙獸耳鎏金,三象首足。外口沿飾菊 花紋,腹部飾六朵纏枝蓮。內壁及內底飾葡萄紋。

掐絲琺琅器在明景泰和成化兩朝 最為常見。其後經弘治、正德、嘉靖、 隆慶四朝,雖仍然燒製,可是都因循成 規,敷衍了事,在質量上都不能與景泰 和成化年間的製品媲美。萬曆以後,雖 然偶有燒製,但並非像前朝一樣設官 置廠視為例務,所以出品極少。終明 代,都沒能復興。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龍耳爐

明早期

高11.7釐米 口徑14.5釐米足徑11釐米

此爐雙耳為鎏金獸首吞魚狀,並填寶藍色掐絲 連續回紋。通體以天藍色琺琅為地,爐身飾以各 色纏枝蓮及梅花。琺琅色比較純正。爐底配鎏 金,下底凸起雙龍環抱“大明景泰年制”楷書 款,為後來所加。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鎏金香爐

高18.1釐米

成交價:USD 紐約蘇富比9,600

2004.3

清代的景泰藍工藝比明代有所提 高,胎薄,掐絲細,彩釉也比明代要鮮 豔,並且無砂眼,花紋圖案繁複多樣, 但不及明代的文飾生動,鍍金部分金 水較薄,但金色很漂亮。乾隆時期製品 雖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時期相比,但是 比起弘、正以後的製品絕不遜色。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龍首耳爐

明洪武至永樂

高9.8釐米 口徑15.3釐米足徑11. 8釐米

爐口與圈足外撇,雙耳作龍首吞魚狀。通體施淺藍色琺琅為地,飾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蓮莖均用雙 勾掐絲。足內有起地陽文“景泰年制”楷書雙行款,為清代後刻。

明代早期的掐絲琺琅器

15世紀中期前後,琺琅工藝興盛。特 別是景泰藍,之所以成為極著名的工藝 品,不僅在於這一時期是明代的太平盛 世,而且宣德(1426〜1436)和景泰(1450~ 1457)二帝好書畫藝術.且生性奢侈浪費. 特別是明朝歷代皇帝對伊斯蘭教徒禮遇有 加,所以極可能因此而對來自伊斯蘭地區 的琺琅工藝特別重視.加上五彩繽紛的絢 麗色調深合其品味.於是令內府御用監研製,從而使琺琅工藝臻於鼎盛。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番蓮紋僧帽壺

明永樂

高22.5釐米 口徑12釐米足徑8釐米

此壺口沿似僧人所戴的帽子,所以稱僧帽 壺。壺首平行前伸成流狀,粗頸,溜肩,扁 圓球形腹,有蓋及把手。通體飾蓮紋,頸 部飾折枝牡丹,腹部為折枝番蓮。掐絲流 暢,琺琅堅硬細膩,光澤瑩潤柔和,色彩 濃郁豔麗,色調和諧。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葡萄紋螭耳三足爐

明早期

高11.2釐米 口徑9.5釐米

爐為鼓式,雙螭耳,三象足。腹部藍色琺 琅地上飾葡萄紋。在枝葉的處理上運用了 暈染手法。爐底鎏金,中心處刻減地陽文 “景泰年制”楷書款。此爐原為鼓形盒,耳、 足、款系清代後加。葡萄紋是明代早期琺 琅器中常見紋飾之一。

但由於種種原因,真正早期的琺琅器 物傳世不多。即便在元明墓葬出土的文物 中,也始終未見可作為斷代標準器的掐絲 琺琅。但是,琺琅器大體上與同期瓷器工 藝發展的情況相同,如景泰款器皿的風格 多樣化.可用瓷器的"仿古之風.成化時 首開先例,嘉靖時有發展,萬曆時崇古之 風更甚"等現象來解釋。我們鑑定明代早 期的掐絲琺琅器時,儘可以參考元明以來 時代風格明確的瓷器、漆器、織繡等,一 方面將其與瓷器和漆器的形制、紋飾與款 式相對比,找出原款及落偽款器的真實制 造年代,另一方面從琺琅器本身的製作技 術與裝飾特點等特徵來判斷其製作年代。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菊花紋三象首足爐

明早期

高15.8釐米口後25.8釐米

爐為圓形鼎式,口外撇,菊花紋方形耳, 平底鎏金,三象首足。菊花紋以單線掐絲 勾勒。底中心鏨“大明景泰年制”三直行 陽文楷書款。耳、足和底是清康熙內廷所 配,款識也是後來所刻。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葡萄紋乳足爐

明早期

高7.5釐米口徑12釐米

爐平口,下承三乳足。此器做工不精,砂眼較多,但葡 萄紫色體呈破璃透明狀,為明早期琺琅特點。

宣德、景泰年間的掐絲琺琅器

由於這一時期的景泰藍在製作工藝上 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所以格外列出作一 介紹。這一時期的掐絲琺琅器.紋飾主要 是纏枝、折枝蓮紋及蓮瓣紋等。沒有錦地, 沒有混合色,但是在一個葉片內往往施用 三種顏色。番蓮花瓣豐滿.瓣尖短.花心 形狀並不固定,呈桃形、如意雲頭形或海 石榴形等.花心由向上的花瓣二至三片緊 緊包住,葉片形狀、大小不規則,也不對 生,葉的大小在比例上較後期為大。纏枝 與卷鬚多由單根掐絲表現,與乾隆朝幾乎 均用雙勾的表現方式不同。同時,這一時 期的製品掐絲粗細不勻.掐絲末端以隱藏 的方式處理。落款方式多為陰刻六字揩 書,以從右至左一橫行排列為最常見.落 款的位置在口沿或器底內.外等處.這也 與同時期的瓷器、漆器上常見的落款方式 相同。器形為香爐、香兒.盞、花瓶等。胎 體較16世紀後期的厚重許多。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纏枝花卉紋盞託

明宣德

高1.2釐米 口徑19.3釐米底徑15釐米

盞託圓盤形,折沿口,中心凸起盞槽。盤內以蠶繭色琺琅為地,盞槽內飾彩色蓮一朵,盞槽外飾一 周彩色纏枝四季花卉,折沿處飾蟠螭紋及梅花紋。盤外光素鎏金,平底中心刻雙勾陰線“大明宣德 年制”楷書直行款。在此器所用的各色琺琅中,白、綠二色更具明早期琺琅潔淨純正的特點。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纏枝蓮紋三象首足爐

明景泰

通高9.8釐米口徑8釐米

爐圓口,鼓腹,雙耳,銅鎏金鏨刻三象首 足。腹部海藍琺琅地上,飾四朵勾蓮、墨 綠色枝葉紋等。底部飾一朵紅色菊花,中 心橢圓形框內陰刻“大明景泰年制”三豎 行楷書款。此器原件為杯,上口、耳、足 系清代後配,並將其改制成小爐。杯體琺 琅色彩鮮麗明快,質地溫潤,若透明。掐 絲流暢生動,鎏金光亮如新。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纏枝蓮紋出脊觚

明宣德

高28.4釐米 口徑16.3釐米足徑9.8釐米

觚腰部出脊。在淺藍色的琺琅地上,遍飾纏枝蓮紋。口 沿及頸部為寶藍色地飾掐絲勾雲紋及蕉葉紋。足內有雙 勾線“宣德年制”楷書單行款。

明中期的掐絲琺琅器

由於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因此,這一 時期含道教意味的紋飾、祈福的吉祥紋飾 與文字,如松樹、桃、佛手、石榴、三多、五老、神仙、鶴、瑞草,及壽、春、天下 太平等文字,較多地出現在瓷器、漆器、織 品及琺琅中。具體到掐絲琺琅器的製作, 在人物山水圖中,多以雲紋填充繪畫中留 白的空間。另外,番蓮花的花瓣增多.花心 下方的三片花瓣鬆開不緊包,最下層花瓣 下垂.番蓮花瓣瘦而瓣尖帶鉤.葉片變小 或成為豆點,並且幾乎對生。每片花瓣掐 絲的末端以不隱藏並捲成一個小圓圈處 理,這也是此期琺琅器的一大特點。同時, 有的琺琅釉如褐釉、綠釉等呈半透明狀,較後期的釉色都要透而且亮麗。此期的掐 絲粗細較早期均勻,但釉的厚度較早期 薄。點藍工藝還出現了混合色.即用白色 琺琅釉來調淡顏色。由於白釉和色釉粒子 過大.二者無法充分混合,故燒藍後往往 形成可以由肉眼察覺的兩種粒子摻合在一 起的釉色效果。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雙螭飾瓶

明中期

高30.5釐米口徑7.3釐米 足徑10釐米

瓶為盤口,橢圓形,高圈足,口、頸至 腹部飾一對鎏金螭。腹前後各有一凸起 的桃形開光,光內分飾黃色、深藍色蓮 各一朵,開光周圍以纏枝蓮紋為襯。此 瓶掐絲潦草,線條粗細不勻,琺琅質地 乾澀無光,當為明代中期的製品。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海馬紋碗

明中期

高12.5釐米口徑27釐米 足徑13.4釐米

碗為撇口,削腹,圈足。碗內飾海水、龍 及馬,外壁飾纏枝花卉、八寶紋等。足 內中間雙方框內掐絲填黃琺琅“奎”字 樣。此碗可能是民間作坊製品。

明後期的掐絲琺琅器

明後期幵始燒製大件琺琅器。但器胎 輕薄,掐絲鎏金品質不佳,掐絲寬窄趨於 均勻。琺琅顏色豐富,不僅出現了豆綠色 釉,而且混合色也明顯增多,除了以前所 見之外.還有紅與綠、紅與黃、白與黃、白 與藍混用的。釉的明亮度一般不及前期,但釉色變化多而豔麗。番蓮花心明確分成 上下兩個桃形,並可在花心上見到如意雲 頭紋或圭形伸出。龍紋的脊背由早期的鋸 齒狀變成聯珠狀.或於聯珠中間夾一鋸 齒。尤其是萬曆年間的龍紋.幾乎都是每 三個聯珠間一個鋸齒.而且龍的下顎往往 有一排略呈三角形的短鬚,龍眉則呈"山" 字形。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蒜頭瓶

高27.3釐米

成交價:USD 38,400

紐約蘇富比 2004.3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掐絲琺琅球式香薰

清康熙

直徑16.2釐米

香薰由尺寸相同的兩個半球組成。球內為三個 銅圈,呈大小套圈狀,並以軸相連。球心為一個 小銅爐,不論球體怎樣轉動,小銅爐的口始終向 上,設計新穎別緻。香薰通體以淺藍色琺琅為 地,掐飾纏枝蓮花紋。釉料質地乾澀,並有意不 磨光,是康熙時期獨具特色的掐絲琺琅做法。

康熙年間的掐絲琺琅器

康熙早期掐絲琺琅器的風格,仍然 與當時瓷器的特色一致。康熙款的掐絲琺 琅器數量不多.造成這一情況的重要原因 之一是.康熙初期"不尚尊號"。因此可 斷定,落有康熙年款的器皿,應非康熙早 期的器物。

康熙朝早期作品多以灰白色琺琅為 地,用紅、黃.藍等色的琺琅釉作畫,顏 色品種不甚豐富。表面光澤度差.釉料施 用濃厚,砂眼較多.說明琺琅釉料質地尚 不精細。

康熙晚期的琺琅器,釉料質地細膩, 塗施均勻,表面光潔平滑.基本無砂眼.色 澤豔麗明快.顏色品種也日趨豐富。作品 地色除白色以外.盛行以黃色琺琅為地. 皇家生活色彩濃重。胎壁的製造較早期輕 薄。器形規整.種類也有所增加,出現了 一些新的造型。畫面用筆工緻.一絲不苟, 有如工筆重彩畫,更具圖案性效果。早期 那種飄逸、灑脫的用筆方法已銷聲匿跡。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花卉紋長頸瓶

清康熙

高12釐米口徑2.9釐米

瓶長頸,闊腹,圈足。通體以天藍色琺琅為地,口 下飾一週蕉葉紋。自頸以下飾各種花卉,圈足飾一 周蓮瓣紋。瓶底鎏金,底陰文雙線刻“宣德年制” 楷書雙行款。此器掐絲精細流暢,構圖工整嚴密, 色調純正,是康熙時期仿宣德掐絲琺琅的標準器。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玉壺春瓶

清康熙

高27.9釐米

成交價:USD 16,800

紐約蘇富比 2004.3

雍正年間的掐絲琺琅器

雍正朝承康熙朝成果,積極延攬琺琅藝人入造辦處,但研製的重點還是畫琺琅 而不是掐絲琺琅。所以.目前落雍正款的 掐絲琺琅器.僅存臺北故宮藏的一件仿古 豆形器。該器裝飾的方式為.在蓋、腹及 高足上陰刻六圈帶狀回紋.而其裝飾的主 紋則由掐絲內含三小圓圈的大圓圈連續緊 密排列組成,不但紋飾獨特,且主要採用 墨綠的單色釉填燒,僅在小圓圈中央點飾 白釉。製作精美絕倫,可說是絕無僅有。後 來乾隆朝也仿製一件,其器形線條靈巧. 紋飾佈局緊湊,掐絲工整.但就蓋與器身 的接合精確度來看,稍遜一籌。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琺琅太平有象

高23.5釐米

成交價:USD 7,800

紐約蘇富比 2004.3

雍正時期的琺琅器與同時期的瓷器、 漆器一樣.胎體制作規整,造型輕盈秀麗,而 且器形多有創造。例如烏木把手執壺.雲紋 穿帶盒、渣鬥及仿植物造型的仿生作品等造 型,都是在此時期創造的新式琺琅器。在琺 琅釉料的色彩處理方面.除了繼承康熙時期 以黃色或白色等琺琅料做圖案地色之外.並 推陳出新,有所突破。雍正帝一向鍾愛沉穩 莊重的黑色.因此黑色成了雍正時期的流行 色,當時的黑釉光澤亮麗.超越康、乾兩朝, 普遍使用在琺琅器上.為此時期的一大特色。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火盆

清早期

高13.5釐米 口徑28.4釐米 底徑17釐米

盆撇口,平底,鎏金螭形三足。盆內 鎏金光素。火盆外壁淺藍色地,飾上 下兩層纏枝蓮紋。此器為清早期北 京民間作坊製品。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纏枝花紋筆架

通高5.3釐米長12釐米寬2.4釐米

筆架呈五峰式,銅鎏金四委角矮足。通體藍色琺琅地,正背均飾黃、紅、紫三色纏枝蓮三朵。底部為 鎏金鏨花蔓草紋。此器琺琅灰暗,但其中峰上部顯露出粉紅色琺琅,這在清代掐絲琺琅中極為少見。

乾隆年間的掐絲琺琅器

雖然乾隆初年就開始將廣州製作掐絲 琺琅的高手召入宮,但他們大量而密集地 進入造辦處.卻是在乾隆中期以後。此期 琺琅器的裝飾風格以紋飾稠密繁複為特 色。乾隆年間的器物主要由三地製作:清宮造辦處、廣州、揚州。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獸面紋出脊觚

清乾隆

觚上、中、下三部分均出脊。通體以天 藍色琺琅為地,頸及腹下部為黃、紅、 藍、灰白等金色蕉葉紋,間飾折枝蓮、 梅。腹部以回紋作錦地,以仿古銅器上 的墨綠色獸面紋為主題紋飾。底部鎏 金,下底雙方框欄內刻起地陽文“乾隆 年制”楷書直雙行款。此器掐絲精細準 確,色彩純正明快,是乾隆時期掐絲琺 琅的標準器。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簋

清乾隆

通高9.5釐米 口徑9x6.6釐米

簋為橢圓形,雙龍耳,圈足下承龍首足,四螭鈕蓋。天藍色琺琅為地,腹部為橫臥葫蘆紋,上下為 幾何紋,蓋面飾壽麵紋,外底飾藍地纏枝梅四朵,中心刻起地陽文方印楷書款“乾隆年制”。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盞及託(一對)

清乾隆

高15.6釐米

成交價:USD 22,800

紐約蘇富比 2004.3

乾隆朝除繼續仿製前朝的各種器皿和 製造景泰偽款器物外,還製作仿古銅器及 宗教儀式中所用的佛像、七珍、八寶,以 及各種動物造型的實用兼陳設器皿.還有一 般曰常生活用具,如飲食用具、文房用具、 花瓶、花盆.香薰、渾天儀、帽架、魚缸、 指甲套等。在紋飾上.由於乾隆皇帝喜愛在 器物上裝飾稠密紋飾,所以此時紋飾的特 點為繁縟、堆砌。這一時期的色釉種類繁 多,包括進口及自制的.釉色濃豔、潔淨. 明豔的紫藍、淺紫紅、深棗紅、嬌綠等都 是前朝未見的色彩,但大多數缺乏透明溫 潤的質感。此期的掐絲琺琅結合鏨胎和畫 琺琅製作技巧於一體,使工藝發展臻於極 境。掐絲粗細均勻而流暢.以雙勾法表現 枝與卷鬚。此前的掐絲是用焊劑固定在胎 上.故釉面常被焊劑汙染。至此時用膠(白 芨水)取代焊劑,因而可以用熔融的琺琅釉 本身來固定,從而減少了焊藥揮發時產生 之針眼及汙染。款式上主要有"大清乾隆 年制"、"乾隆年制"兩種,又有陽刻和陰 刻款識兩種。陽刻款的琺琅有蠟光和瑩光 兩種,地色以淺藍為主。琺琅有淺藍.深 藍.赭、草綠.深綠、薑黃.黃、白等十餘 種,一般不用粉紅,以示醇古之意。掐絲 多用粗銅絲,少用細絲。花莖卷草均用雙 勾掐絲,掐工嫻熟、工整。鍍金濃厚,可 能要鍍兩三遍。與陽刻比.陰刻款的用金 工藝少,鍍金較薄或有泥金效果,主要是 在金工、鍍金上稍遜於陽刻的。鍍金成色 不足,可能僅鍍一遍,金水甚薄.作橙黃 色,成色與耐久性差。另外,掐絲詩詞文 字的,主要是落於敏中(乾隆二年狀元)和 永璇(乾隆皇帝第八子)款。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壁瓶

清乾隆

高17.5釐米腹徑14釐米

此器鎏金月牙口,頸部飾鎏金“弓”字形雙 耳,足底連有鎏金如意頭四足託座。瓶身以 紫紅琺琅為地,飾單掐絲如意雲、蝙蝠紋, 腹兩側為鎏金出脊蓮瓣。腹中開光,內有七 言詩一首。此器為清宮造辦處所制。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螭龍耳銅胎掐絲琺琅香爐

清乾隆

高12.4釐米

成交價:USD 7,200

紐約蘇富比 2004.3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勾連紋委角四足方燻爐

清乾隆

此器為廣州掐絲琺琅的精品和代表作。淺藍色稍深,勾 連用粉紅、白、藍、黃四色。掐絲的功力較深,其藝術 效果流暢、活潑、嚴謹、方正兼備,顯露出鏨胎鐫刻的 餘韻。最顯著的特點在於金工上,如銅鍍金的獸頭、鏤 空雲蝠團壽紋以及歐風十足的大卷葉紋三層高鈕,做工 極精,這是揚州、蘇州等地金工所不能企及的。鍍金與 內廷、揚州均有所不同,其金層雖薄,但光澤炫目。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天雞尊

清乾隆

通高19釐米口徑4.5釐米身長19釐米

此尊天雞作立式,平首,鎏金單螭耳,尾與一小輪相接地,卷尾內護有鎏金小天雞。天雞雙翅上翹, 托住揹負花尊,雙足直立,抓住鏤花雙輪圓軸,車輪均可轉動。天雞胸下部長方形框內鏨陽文“乾 隆年制”楷書單行款。

清代後期的掐絲琺琅器

我國銅礦資源相對匱乏,而古代鑄帀 須用大量的銅,所以歷史上曾數次出現銅 荒。到了康熙年間,這一問題曰益嚴峻。雖 然雲南銅礦已經開採,但產量較低,且交 通不便,常有誤期。加之滇銅質較差,因 此各錢局銅之取得,除了回收舊銅器緩解 一些外.主要靠曰本洋銅。但後來曰本施 行"正德新令限制銅的出口 .導致乾隆 晚期從曰本所得之銅大量減少。到了乾隆 五十四年,"因琺琅出現無活計,分別將官 員匠役等人具歸併造辦處.畫琺琅人歸如 意館,首領太監歸乾清宮等處當差"。乾隆 末期.不但停止琺琅作坊,內府琺琅器亦 有付錢局者。此後,除官方錢幣機構兼供 內廷所需琺琅器外,北京、揚州、杭州、廣 州等地民間作坊也有上供。光緒三十二 年,北京農工商部下成立"工藝局".局中 有琺琅作坊製作外銷物品。由此可知,落 有"大清工藝局造"款的.是光緒末年官 宮的產品。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蒜頭瓶

高27.3釐米

成交價:USD 38,400

紐約蘇富比 2004.3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鏤空旋轉瓶

清嘉慶 高34釐米

瓶敞口,廣腹,頸、足與琺琅瓶內腹相接,腹部 可轉動。天藍色琺琅為地,通體遍飾各色雲紋、纏 枝蓮紋等,腹部做四個開光,嵌鎏金鏤空壽山福 海雲龍戲珠紋。足內鎏金光素,無款。此器做工 較細,表面光滑,打磨技術較高,但缺乏乾隆時 期掐絲琺琅器的莊重沉穩。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三足爐

清晚期

高33釐米

估價:USD 8,000~ 12,000

爐身以稜線分隔為八面。每面均飾三朵極大的略嫌格式 化的荷花。

光緒朝琺琅製品中的粉紅、黃、黑、藍 等釉色明亮,掐絲細而精美.唯缺乏藝術 品味。這一時期製品的特點是:萬字不斷 的錦地紋到19世紀變得鬆散而略凌亂;雲 紋錦到17世紀已變成似草莓狀,到19世 紀中期前後則演變成兩端細而橫臥如蝸牛 的紋飾;番蓮花瓣變得瘦長疏散而完全張 開,花心突立在中央。花葉及蝴蝶翅膀往 往用相同的形狀表現.整體感覺趨於圖案 化;同一掐絲框內逐漸出現類似畫琺琅暈 染的效果.或者兩種色釉互相暈染:龍紋 中的龍口裂得很深.龍足在接近身體處不 是形同虎腿,就是細小無力,爪如壁虎,整 體上軟弱無力,藝術性薄弱。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六稜香爐

高52.1釐米

成交價:USD

紐約蘇富比7,200

2004.3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蠟臺

清道光

高61.5釐米

蠟臺盤口沿陰刻“大清道光年 制”楷書橫排款。這是現存的非 常少見的道光款識。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掐絲透明琺琅麻姑獻壽

清晚期

傳說中的麻姑容貌美麗,可擲米成金,故舊時祝壽多贈 送麻姑像。此像色彩絢爛,紋飾活潑,動感極強。旁飾小鹿栩栩如生。

畫琺琅器

畫琺琅的製作技法起源於15世紀 中葉的歐洲,約在康熙二十三年傳入 中國,當時稱之為“洋瓷”,宮中則稱 之為廣琺琅。當時,廣州的產品多保留 著西方文化的韻味,但由於燒造技術 不高,釉料色不穩定。至康熙五十八 年,隨著製作技術的純熟,畫琺琅的式 樣、圖案已開始形成中國風格。我國燒 制的畫琺琅器造型穩重渾厚,與瓷器 中的粉彩相似。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畫琺琅山水圖雙耳爐

清康熙

通高5釐米 口徑6.4釐米

爐圓形,鼓腹,雙銅耳,三乳足。 通體黃地,以藍、綠、赭、白、 黑等色琺琅繪山水景物。外下 底以藍琺琅為“康熙御製”篆書 款。此器小巧,胎體厚重,是仿 宣德爐造型。所施琺琅厚而無 光,渾濁失透,為康熙畫琺琅器 中早期製品。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畫琺琅纏枝牡丹紋碗

清康熙

直徑15.3釐米

成交價:RMB 2,150,000

北京翰海2002年秋古董專場

康熙年間的畫琺琅器

康熙早期的畫琺琅技術尚不成熟,胎 體與掐絲琺琅器一樣較沉重.器物體積 小,以實用的碗、盤、瓶等曰常用具為主。 顏色也不純淨,釉色灰暗無光,色彩互相 浸染滲透.畫面模糊。康熙後期的畫琺琅 器充分顯示出畫琺琅器薄、平、光、豔、雅 的特性.胎骨趨於輕薄,釉質溫潤細膩。器 形種類增多,除碗.盤外,常見唾盂、香 盒、花瓶、鼻菸壺等生活用品。作品多以 黃釉作地.康熙朝的黃釉呈明黃的色調. 釉色光澤、亮麗、潔淨的程度,可居三朝 之冠;亦有少量白釉或淡藍釉為地者,上 壓紅、粉紅.綠、草綠、寶藍、淺藍.赭 和紫等彩釉:黑色開始啟用,但色澀而無 光澤。裝飾紋樣以寫生花卉及圖案式花卉 (纏枝花卉、折枝花)為主.也有極少飾以 傳統山水風景。花卉主題為玉蘭、牡丹.茶 花、梅花與菊等。花間有的還綴以蝴蝶、蜜 蜂、錦雞、鳥等,增添了畫面的活力。圖 案式的花卉是以淺色凸顯花瓣的輪廓,至 花心漸深,並以深色細線精確地勾勒出花 瓣和葉片形狀,再以暈染的方式表現出整 體的形狀與顏色。寫生花卉部分也採用惲 壽平、蔣廷錫的沒骨花卉的繪畫技法。至 於傳統的山水.則具王石谷、王原祁的繪 畫風格。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畫琺琅海棠式花籃

清康熙

通高13.5釐米 口徑16.5釐米 籃於黃琺琅地上,以粉紅色繪 怒放的芍藥花。籃內施天藍色 琺琅,提樑繪折枝花卉,底雙矮 足,足內琺琅地上書紫紅琺琅 “康熙御製”楷書印章款。此器 胎體輕薄,琺琅溫潤細膩,色彩 鮮豔明快,體現出康熙晚期畫 琺琅器繁榮時的風格。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仿古銅透明琺琅爐

清康熙

高6.6釐米長8.5釐米寬6.6釐米

爐長方形,直口垂腹,雙夔耳,橢圓形圈足。通體施褐黃色透明琺琅,光素無紋,爐底中心處描金 “康熙御製”楷書款。爐表形成片狀或淚痕狀,有的泛出銅綠色或黃色,具有古風之美。

雍正年間的畫琺琅器

雍正時期是畫琺琅工藝逐漸興盛的階 段。雍正皇帝對新興的畫琺琅器情有獨 鍾.客觀上刺激了畫琺琅器的生產。此期 畫琺琅器數量增多,式樣不斷翻新,圖案. 釉色有新的發展和變化。器物仍以小型物 件居多.造型工整別緻.釉色鮮亮。亦有 形制非常特殊的.如卵形小壺、成套杯盤、 多層式燭臺、筒式燻爐等.都是前期畫琺 琅器中少見的新鮮式樣。裝飾圖案除纏枝 花卉外.仍以草蟲.花鳥為主要題材,寓 意吉祥的圖案顯著增多.往往以西洋式的 花葉紋和圖案式的番蓮及荷花為錦地,配 合傳統的四季花卉、竹石、鳥雀等吉祥紋 飾的開光。開光的式樣很多.如圓、橢圓、 桃形和不定形等,並且器底落款處裝飾紋 飾,一般用龍鳳及螭紋襯托年款。畫風極 細膩,但有些紋飾過於繁瑣。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畫琺琅八寶紋法輪

清雍正

通高22釐米輪徑12.3釐米 足徑10釐米

法輪鏤空,八幅圖畫分繪輪、螺、傘、 蓋、花、罐、魚、腸八寶紋。輪的外 緣飾雲頭式和葉片式齒各四。座底 書藍色“雍正年制”楷書款。這種畫 琺琅宗教供器始見於雍正年間。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畫琺琅團壽花卉紋滷壺

清雍正

通高13釐米口徑3.1釐米 足徑4.1釐米

壺短流,螭形高柄,蓋鈕與柄相連。 通體施黑色琺琅地,飾十八朵各色 勾蓮,每朵花心託一團壽字,花丼間 飾紅色蝙蝠。足內施白色琺琅,中心 處為藍色"雍正年制”楷書款。

這一時期琺琅器的釉色以黃色為主. 黃釉呈杏黃的色調.色感厚,但光澤差。此 外.還出現了新的釉色.特別是以黑色為 地.上壓彩色花紋的作品是前所未見的。這 種黑釉是雍正時期燒製成功的.所以備受 雍正帝的青睞。即使燒製其他彩釉器物時. 在局部也可看到繪製黑釉花紋的現象。雍 正年間的畫琺琅工藝的突出成就.還在於 藝匠自行研製成功了二十餘種新的釉色, 極大豐富了琺琅色釉的種類,為乾隆時期 的琺琅器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畫琺琅花蝶紋小壺

清雍正

通高8.2釐米 口徑5.3釐米足徑5.7釐米

小壺矮身,小口,扁圓腹,下斂,曲流,環柄,鏨花鑲珊瑚鈕。足內白地,中央藍雙方圈內為仿宋 體款“雍正年制”。畫琺琅署仿宋體款自此開始。畫琺琅與鎏金工藝相結合也是自此時開始。

乾隆年間的畫琺琅器

據記載,乾隆帝曾令畫琺琅匠人:"鼻 煙壺上花卉畫得甚稀,再畫時畫得稠密些。" 乾隆帝個人的藝術品味與喜好,影響了此時 的裝飾趨向"稠密"、"細緻"的堆砌式。這 一時期的畫琺琅器在器形上變化也很多,如 盞、壺、葵花碗、提樑罐、出脊蓋罐等達四 十餘種。地色有黃、白、寶藍.藕荷色、湖 藍色、醬紅色等。皇家自然以黃色為主流, 色調變化多,明黃、淡黃.橙黃等均有。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金鏨胎畫琺琅開光婦嬰圖執壺

清乾隆 高18.7釐米

此壺金胎,細頸,圓腹,圈足,彎柄,曲流。 通體鏨花,以綠色透明琺琅為地。蓋、頸部 四面開光,腹部兩面開光,分繪山水、西洋 婦嬰圖。底正中雙方框內陰刻“乾隆年制”直 二行款。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畫琺琅母嬰圖提樑罐

清乾隆

通高18.9釐米口徑5.3釐米 腹徑10.7釐米足徑6.6釐米

提樑罐圓形,鼓腹,斂口。罐腹的前後及肩部螭耳 下均做開光,內繪庭院母嬰圖及花鳥。足內白地書 “乾隆年制”仿宋體款。

紋飾除康、雍二朝的花卉和鳥鵲外. 錦地開光處還繪仕女等。此外,中西合璧 的裝飾方式,組合西洋帶肉翅的小天使與 國人用來納福祈祥的蝙蝠等紋飾也是這一 時期的特色。普遍採用西洋式卷草紋和百 花紋為錦地,開光處的風景畫面或人物背 景,往往出現港口、尖頂的北歐式樓房和 教堂等建築。這種風格的出現與明末由傳 教士傳入我國的歐洲圖書插圖及銅版畫中 的風景有關。其中,廣州製品習慣上用紅、 藍等單色渲染山水。紋飾中的人物多為仕 女、兒童,分西洋和中國傳統兩種.偶爾 有西洋男子及宗教人物。中國仕女的形象 仍為瓜子臉、削肩式的傳統美人。繪畫風 格則在傳統的山水繪畫技巧中,融入了透 視的原理和光景向背的處理.或揉和了油 畫技法中明暗結合的技巧。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花卉圖瓜稜盒

清乾隆

高14.9釐米 口徑17.5釐米足徑12.2釐米

盒呈六瓣瓜稜形,通體黃色琺琅地彩繪番蓮紋, 並飾黃色地如意雲頭式開光,計十八個。光內分 繪山水風景、西洋仕女等。底白地署“乾隆年 制”仿宋體款。此盒圖案設計繁密,題材內容豐 富多彩,製作工藝精,反映出乾隆時期畫琺琅器 的顯著風格。

工藝上.此期製品出現了畫琺琅與內 填琺琅、掐絲琺琅等相結合的現象。多以 金、銅為胎,以金胎為貴;精者書款識,分 為硃色、藍色.偶有淡綠色或茶色。落款 方式多,書體有仿宋體、揩書體,有的款 體似仿宋,但其用筆又有楷法;多為四字 款.有"乾隆御製"和"乾隆年制"兩種, 以後者為主。御製款極少.以二直行為主, 有雙方欄、雙圓圈的,也有無欄無圈的。陰 刻款識較少,有單方欄二直行仿宋體、無 欄楷書體。"御製"、"年制"二者在器型和 琺琅上很難評定優劣.只是"御製"款盞 耳上嵌珠年制"款盞耳不嵌珠。

中國藝術板收藏鑑賞百科全書|琺琅器

銅胎畫琺琅雙連圓形蓋盒

清乾隆

高4釐米口徑8x4.5釐米足徑8.6x5釐米

盒為雙圓形連理式,鎏金矮圈足。足白地,橢圓形藍色雙螭紋作框,紅色“乾隆年制”二直行仿宋 體款。

景泰藍的鑑賞(一)

收藏景泰藍,除了認清年代外,在器形的選擇上應以人物、動 物為首。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景泰藍出現仿製品,主要仿造清 乾隆以後的器物。景泰藍使用的主要顏料為琺琅色料,仿造者為降 低成本,往往用其他色料代替。仿造的一般方法是:先製成銅胎,並 用銅絲掐成各種圖案,接著將普通顏料研磨後填入灼燒,燒成後鍍 金,再用細石將表面的硬稜磨掉。各道工序完成後還要在其表面塗 上一層杏幹粥,使其生鏽。數十天後,把表面的鏽除去,再用胭脂 油擦一遍,其顏色和光潤程度可與舊器物相媲美。但藏家只要仔細 觀察,便能分辨真偽。

景泰藍的鑑賞(二)

景泰藍以明代的製品為佳。凡是明代的製品,它的質料都透亮 而不發磁,尤其是大綠一色,其透亮度比他色更為厲害。質料的性 能與玻璃略同。它的顏色,綠色像油綠的翠玉,紅色像昌化的雞血, 紫色猶如深色的舊紫晶,藍色類似於藍靛,白色類似凝脂,淺綠色 發藍,黃色與薑汁略摻黃米相同。其絲胎皆是黃銅,鍍金為水鍍。器 物上均有砂眼。到乾隆時期,無論何種顏色,景泰藍的料都是不透 亮而發磁。因為明代透亮的料子,到此時已經見不到了。它的絲胎 多是紅銅,鍍金亦是火鍍。乾隆朝所制的景泰藍,以黃白兩色為最 佳,其黃色黃而發乾,與煮熟的雞蛋黃相同,後來仿製的多是黃中 發綠或發紅,與乾隆時的幹黃色不相似。乾隆朝的白色也最難仿製, 其中緣故有兩點:一是因其白色與東渠石色沒有差異,仿者須用六 品頂珠製成,然而頂珠不易得到;一因其白色白而且幹,後世作料家 雖亦發明一種乾料,但燒時不易熔化,相比其他材料,吃火特別厲 害,如果不是精良的工匠製作,器物極易受傷。

精巧的揚州琺琅器

揚州為琺琅器著名產地之一。其 製品色調偏冷,多以淺藍色等作地 色,質地偏軟,光澤稍遜,偶有少量 粉紅色琺琅器生產。主紋往往用番蓮 花,花瓣稀疏,多者有十瓣,更稀的 有五瓣。紋飾中花卉、蟲蝶等與宮廷 不同,生動形象。另外,人物、山水、 樓閣題材於內廷掐絲琺琅器少見,唯 揚州掐絲琺琅器比較擅長。掐絲琺琅 與嵌玉結合以及仿松石鑲嵌,為揚州 琺琅器的特色。其掐絲用的銅絲一般 較細,少有粗絲。與內廷、廣州掐絲 工藝靜止和穩定的效果不同,揚州掐 絲琺琅強調圖案的運動和旋律。其鍍 金不如內廷厚實,多趨向薄而黃,亮 度不足,說明火鍍次數不足。

琺琅的重要產地——廣州

廣州是清代最重要的對外開放貿 易通商口岸。隨著西方的商品物資的 流入,基督教及美術工藝等新文化、新 知識、新技術也陸續傳入廣州。當時, 廣州有一百萬人從事金屬、玻璃、琺 琅、鐘錶、盆景等工藝製作,所以,廣 州也是清代最重要的琺琅生產中心之 一。所制有掐絲琺琅器、鏨胎琺琅器、 畫琺琅器、透明琺琅器等。廣州琺琅制 品的色彩豐富但不亮麗,藍色琺琅中 泛灰紫色調。或以泛白的藍色為地,在 較粗的雙勾番蓮卷鬚中填燒黃綠色琺 琅。製品以實用器皿居多。

鑄胎琺琅

鑄胎琺琅工藝自元朝時興起, 至明朝達到鼎盛,但因其製作成本 較高、工藝複雜,一直只在宮廷內部 作供奉器皿之用,難進尋常百姓家。 其製作工藝更在清乾隆後期便斷代 失傳。為了挽救這失傳的絕藝,我國 當代兩位工藝美術大師張同祿、米 振雄前後歷時兩年時間,耗盡心血, 終於搶救性地研製出鑄胎琺琅工藝, 並按照藏傳佛教熱貢藝術大師才讓 扎西曆經一百多天創作的原型,制 作出一套“佛寶天龍八部”藝術珍 品。“佛寶天龍八部”每尊高48釐米, 直徑18釐米,由底座、天龍八部、祥 雲及八寶四部分組成。每一件都經 過塑形、鑄造、雕鏨、掐絲、磨光、 鍍金、寶石鑲嵌等三十八道精緻復 雜的手工製作工序,完美展現了人 與火的藝術魅力。

琺琅器的保養

琺琅工藝品十分嬌貴,是易損品, 在保管中要注意防潮溼、輕拿輕放。

防潮溼。銅本身就怕潮溼及酸鹼 等液體和空氣的侵蝕,因此在收藏保管 中應留心室內的溼度、空氣的流通情 況。在查看時特別要注意那些配飾有鏨 活及容易積水的部位。如果藏品發綠或 流綠水時,應用乾燥棉紙輕輕抹試乾淨, 或捻成細紙卷插入積水部位,把積存的 液體吸乾。因為鏨活等部位往往有曲角 孔洞,在鍍金時灌入鍍液,用清水沖洗也 不容易完全沖掉,如不及時將其抹試幹 淨,琺琅的鏨活部位就會生鏽變色。

為了防鏽蝕,當我們手拿琺琅制 品時,雙手一定要乾淨無油漬、無汗 水,或帶上軟質手套。在保管琺琅制 品時,最好先用軟蠟布將其通身擦拭 一遍,這樣可使鍍金保持長久。

輕拿輕放。一般琺琅器除了銅胎 或銅絲外,主要是琺琅釉料。這種釉料 附著在銅胎上並不十分牢靠,極怕碰 撞。如果發生碰撞,琺琅釉就有可能崩 裂或脫落。因此在裝箱、陳列和經營 中,一定要輕拿輕放。一旦發生碰撞, 損壞嚴重的只能報廢。一般細小的裂 紋處可用竹木棍醮苯或彩色蠟修補。

貴重的金胎琺琅器

以金胎製作的畫琺琅器,只有 皇帝才能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據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皇帝赴西陵謁其父雍正帝陵時,特命造辦處製作金胎琺琅盞託,並下令,只有乾隆親祭時才能用,若不親祭,則不準動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