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有三條戰線選擇,爲何偏偏選擇進攻美國?

日本當時對美開戰已經是箭在弦上,其實早點開戰對日本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日軍當時沒有別的選擇。

當然首先來說,1941年,日本在亞洲戰場上可不是已經呈現敗勢,而是進展迅速,無論是在中國戰場還是在東南亞戰場,都是收穫巨大,這實際上也助長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囂張氣焰……

二戰時,日本有三條戰線選擇,為何偏偏選擇進攻美國?

其次,從戰略上來說,日本其實並不想深陷中國的佔領區內,而是急於結束中國戰事,將兵力資源都投入到其他戰場。所以日軍當時是一邊打一邊要逼蔣介石談判,不得不說關鍵時刻蔣介石還是頂住了這種談和的誘惑的,當然不止日本,英美也都看得出小日本的算盤,所以也是竭盡全力地提供軍援,就是想盡量把小日本拖在中國……

再次,雖然戰略上沒法迅速結束中國戰事,但日軍在戰場上還是所向披靡的,而跟希特利墨索里尼“瓜分世界”的聯盟,也讓日本面臨幾條戰線的選擇:北上進攻蘇聯,佔領西伯利亞,與德軍瓜分蘇聯;西進中亞,與德、意在非洲會師;第三條就是東進,也就是進攻美國。

二戰時,日本有三條戰線選擇,為何偏偏選擇進攻美國?

在諾門坎戰役之後,日軍發現其號稱最精銳的關東軍也頂不住蘇聯現代化的坦克軍團,就此死了進攻蘇聯的心思;西進,雖然進展順利,但是從中國、緬甸、印度再到西亞,路途遙遠,短期內其實也沒啥很大的希望。剩下的也只有東進了。。。。

為什麼選擇進攻美國?其實有很多原因,第一,日本本身是資源貧乏性的國家,鋼鐵、石油都主要依賴進口,這其中有相當大份額還是來自美國,日本急於侵略東南亞(菲律賓、馬來西亞)也是看上了這裡的石油資源;第二,雖然我們現在說美國國力強盛公認全球第一,但當時美國也就是個資源豐富,並沒有完全做好軍備,再加上當時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但所有人也都看得出,美國人遲早會參戰,而且一定會站在盟軍一方,所以從日本的角度來說,對美國早打肯定比晚打要好,要搶在美國的戰爭機器開動之前動手;第三,北美大陸距離亞歐大陸都很遠,進攻美國本土的難度可想而知,日軍的如意算盤還是以打促和,希望一戰就將美國逼到談判桌上;第四,就算日本知道逼美國談判風險很大,那他們也沒其他的選擇,等歐亞戰事差不多了,美國還是會攪合進來的……

二戰時,日本有三條戰線選擇,為何偏偏選擇進攻美國?

其實從戰術效果來說,日本的幾個考慮也算是比較好的實現。但是他們還是低估了美國站在盟軍這一方的決心,更低估了美國強盛的國力,尤其是低估了美國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所以當珍珠港事件的消息傳到歐洲,丘吉爾、斯大林和戴高樂其實是內心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這下德意日的末日真的來了……

二戰時,日本有三條戰線選擇,為何偏偏選擇進攻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