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史密斯机练出完美胸肌?

怎样用史密斯机练出完美胸肌?

胸肌是受遗传因素制约相对较小的一块扁平羽状肌,只要训练方法到位,营养充足,一般人的胸肌都可以得到比较大的发展。传统的胸肌训练以平板卧推和飞鸟为主,可以比较好地刺激到胸肌,但在经过1年左右时间的训练后,在胸大肌得到充分发展后,训练者就应该注意到上胸部的问题了,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只有上下胸都发达的如大理石雕刻般的胸肌才是理想的。

史密斯器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的适用性,无论训练者的身材高矮,还是希望从哪个角度刺激哪块肌肉,通过调整史密斯训练器杠铃高度,训练者都可以得到比较好的训练效果。在摘取杠铃和训练力竭回放杠铃的两个安全关键点,史密斯器会比自由重量更加安全。由于无需过多将注意力放在平衡上,训练者还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胸肌上,通过史密斯器上斜卧推使肌肉获得更好的充血“泵感”。由于上胸参与日常做功并不是很多,因此,每堂训练课优先安排4组史密斯杠铃上斜卧推,就可以非常好地刺激到整个上胸部了。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卧推凳的角度调得太高,30〜40度的角度较理想,如果卧推凳角度过高,人体肩关节将在一个极不舒服的角度下被迫做功,不仅胸肌的刺激效果会打折扣,肩关节承受的压力也将加大受伤的可能性。

史密斯杠铃上斜卧推课程可以安排如下

第1组 热身组,最大卧推重量的30%进行热身,次数不限,推倒胸肌微微发红、发热伴随有轻微泵感为宜;

第2组 过渡组,最大卧推重量的60%完成15次以上的推举,让胸肌上部充血明显,调动起训练的兴奋感;

第3组 正式组,最大卧推重量的85%完成8次推举,最后两次是有同伴保护的强迫次数,让上胸完全充血;

第4组 冲击组,在同伴保护下,最大卧推重量的100%完成5次推举,下放时同伴不予保护,训练者自行控制杠铃下落,确保缓慢,上推时同伴给予一定的保护,要让整个动作平滑而无粘滞,冲击组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上胸肌肉纤维参与做功,确保上胸肌肉100%的充血。

注意:组间休息时间不超过1分钟。这个训练计划适合有了胸肌轮廓,但胸肌整体欠发达的训练者,达到节省训练时间的同时可最大限度调动上胸肌肉运动能力的目的。但在完成冲击组的时候,需要一个可靠的、有长时间合作经验的训练伙伴。

胸大肌:位置——位于胸前皮下,多为羽状扇形扁肌。起点——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和上6肋骨前面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止点——止于肱骨大结节嵴。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