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
藝術源於生活
來自:生活連線 ID:shlx86050111
INS上的大V千奇百怪,卻有一個特別不同。
它叫“北京銀礦”,裡面曬的都是中國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舊照片。
照片在INS上點贊超高,很多外國人看完驚歎不已:“真沒想到中國人會這樣!”
“北京銀礦”賬號,其實是一個北京居民生活的影像記錄項目,在北京、香港、英國、美國、澳洲、新加坡等世界各地辦過照片展覽。
登上各國報紙雜誌,被大幅報導。
垃圾回收站裡的“北京銀礦”
工作中,蘇文發現了一個毛病:外國人對中國的瞭解又淺又窄。因此,他們拍下的中國生活,總顯得有些極端與刻板。
而很多八十、九十年代的中國藝術家,更喜歡拍攝壓抑、嚴肅的作品,較少涉及普通日常。
蘇文想呈現一個真實的中國。他立刻想到了膠片相機,從1985年大規模進入百姓視野,到2005年因數碼相機而漸漸退出我們的生活。
膠片相機盛行的那20年,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他想,也許在記錄這20年時光的廢棄膠片中,藏著一副真正的中國面貌。
於是,蘇文跑去垃圾回收站,按公斤買入廢棄底片,不厭其煩地掃描、篩選、歸類。5年時間裡,收集了50萬張照片。
很多朋友覺得他傻,因為那20年離現在太近,沒什麼收藏價值。
但蘇文想尋找的,正是這種被人們無意中遺忘的日常生活。
他慢慢收集分類,發現普通人拍的照片,共同譜寫出一段珍貴的北京歷史、中國歷史——
十幾億中國人的共同記憶
看這些照片,你會覺得太熟悉了。相隔千里的中國人,卻有著出奇一致的生活痕跡。
那時候,婚禮有個點菸習俗。新娘子要給每一位到場的男士點菸,表示感謝。
那時候,人們打牌輸了,會頂著枕頭當懲罰。
那時候,去北京一定要在天安門前擺拍一張。
那時候,人們都對千奇百怪的石頭與雕塑迷之著迷。
它還記錄著我們親身經歷的,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
西方符號開始湧入千家萬戶,瑪麗蓮·夢露的海報經常出現在背景。
每戶家庭的相簿裡,都會有和麥當勞叔叔的合照。
十幾億人開始脫貧致富,有了更多元的生活方式。
普通家庭漸漸買得起電視機、冰箱、電話等家用電器了,驕傲地合影。
當時電腦還是個新奇玩意,但已在少年心中種下科技的夢。
出行方式也有所變化,自行車變成了摩托車。
小年輕們趕起了時髦。男生一定要剪個小虎隊髮型再戴上墨鏡,才稱得上潮。
女生都模仿港臺女星,大波浪、印花裙、墊肩外套,摩登得不行。
戀人親密的依偎。
兄弟們一起幹杯。
媽媽和兒子一起開玩具車。
閒暇時間,老百姓還會去看海、踏青、滑雪、晨練......特別能給自己找樂子。
他們最平凡的生活裡自有最難得的歡喜。
20年前的人蠢萌起來,絕不比現在的人差。旅個行就能開心到模糊。
喜歡在景點擺出搞笑的pose,那瞬間他們真的很快樂。
出國展覽時,國外觀眾都表示,看到一個與想象天差地別的中國。
“我們真的沒有看過中國這樣的照片,它們像我們自己的照片,像我們自己的生活。工作、喝酒、旅遊,小孩和奶奶一起拍照……”
甚至有不少人和蘇文說過:“沒想到那個時代的中國人會笑、會玩,還會有愛情!”
在這個膠片相機已成為歷史的時代,有那麼一本中國相簿,記錄了一整代中國人的歡喜與憂愁、最普通也最珍貴的生活,這本身便是壯舉。
它不僅是北京“銀礦”,也是中國人無價的“銀礦”。
來源 | FashionTrip
~ 還有更多好物推薦哦 ~
-END-
喜歡我們的文章就隨手轉發到您的朋友圈吧
(請註明姓名、職業)
轉載請後臺回覆 “ 轉載” 二字獲得授權
所有文章謝絕商用
閱讀更多 視覺藝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