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軍隊打仗是否還用得上拼刺刀?

於無聲處34


對於拼刺刀來說,就像飛行員的手槍一樣,用處不大,但是必須要有,就是個防備萬一的東西。


老式步槍加上刺刀就是一支長矛,所以老式的刺刀也是很長的,象50釐米長的刺刀是很正常的。

刺刀主要的動作就是刺,所以有的刺刀就是一個尖鐵棍。

步槍上加裝刺刀原來的用途就是讓火槍手能夠自己對抗騎兵,而不用長矛手保護。當時的火槍射速很低,一分鐘打不了兩槍,趁著你裝子彈的工夫,騎兵就上來用馬刀來招呼你了,這種情況下,為了準備和騎兵的白刃戰,所以法國人發明了刺刀這個東西。
現在的刺刀通常都有一堆用途,什麼當鉗子,開罐頭,還有什麼切水果,刨個坑,當探雷針,就是捅人乾的少。
刺刀捅人現在也大部分是當作匕首用,放在槍上邊當短矛使的時候少。

現在,騎兵已經進了博物館,而火槍手裡的火槍也已經變成了自動步槍,再也不是打完一槍在那裡手忙腳亂的放火藥,裝鉛子,還得用通條捅兩下的那個東西了,現在的自動步槍已經是扣一下噴若干彈頭出去了,對面的人早就成了馬蜂窩了。

現在的刺刀一般是一把工具刀,用來切水果,砍砍柴什麼,現在刺刀乾的最少的事情恐怕就是原來它的專業-捅人了。

但是,前邊說的,拼刺刀就像飛行員的手槍,用不上也得有,說不準那一天就會用上,上次比較靠譜的使用刺刀的記錄,已經是大約10年前在伊拉克,英軍在和反政府武裝的交戰中,打光了了子彈,兩個排的英軍發動了刺刀衝鋒,一舉擊潰了反政府武裝。現在使用刺刀的概率是絕對的小概率事件,和用步槍擊落飛機的概率差不多,但是也會發生。
拼刺對於心理素質和身體的協調性,肌肉的爆發性要求很高。

現在軍隊中,進行拼刺訓練,一方面是準備著這種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發生的情況,還有一個就是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質,說白了就是練膽,現在大規模戰爭已經過去很久了,大部分現代人已經沒有那種心理素質了,戰爭就是地獄,在上個世紀戰爭頻發,當時的人可以說是很多都是從地獄裡邊爬出來的,心理承受能力遠遠強過現在的人。對於現在的軍隊來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是一項挺重要的事情,進行一些象拼刺刀這樣對於心理素質要求和身體協調性要求都很高的訓練,這樣是一舉兩得的。
敢於刺刀見紅的部隊就是好部隊,這句話現在依然正確。


有痰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說。

刺刀是用不上的。

大家都知道單手換彈匣吧。

採用單手換彈匣,更換一個彈匣只需要二三秒時間。

如果不等到彈匣子彈打光,就直接單手換彈匣,甚至只需要一二秒。

同時,現在很多軍隊將2個彈匣連在一起,交火時打光了子彈,只需要一秒鐘就可以換好彈匣。

因為以上原因,即便是單兵也幾乎不存在火力中斷。

我們可以計算一下。

以我軍81式自動步槍為例,30發的彈匣,只要士兵心理穩定,近距離一二槍放倒一個刺刀兵,毫無問題。

白寶山這小子在烏魯木齊大街上,用81式一共開了14槍,打死打傷13人(打死7人,傷5人)。

由此類推,老兵一個彈匣就可以放倒20個刺刀兵。

關鍵現在可以快速換彈匣,火力根本不會中斷,再多刺刀兵也只是來送死而已。

這還是單兵,如果是一個火力小組,裝備機槍之類,士兵之間可以互相掩護,刺刀兵千軍萬馬也衝不過去。

所以,現代作戰是用不到刺刀的。

我國在中越戰爭中後期,56式自動步槍已經直接拆掉刺刀。

在差不多10年的邊境戰爭中,只有一個戰鬥的幾個士兵用到了刺刀。

不過,刺刀訓練在每個國家都是有的,主要是為了培養官兵的勇敢精神。

美國士兵刺刀訓練。在美國士兵進行刺刀訓練是必須要進行訓練的,因為美國士兵的宗旨就是:“無論發生任何的情況都必須要戰鬥到最後一刻!”而美國新兵們在入伍之前都需要進行刺刀訓練,鍛鍊著他們的意志力。而且拿著刺刀進行刺殺的時候都必須要刺進指定的位置內,不能有絲毫的偏差。


薩沙


我是嶺南通途,我來回答!

在我們的印象中,拼刺刀是一戰二戰時期的情形,到了現代戰爭,我們腦海裡想到的更多是導彈、飛機、衛星等等高科技武器,似乎拼刺刀不會成為現在戰爭中還會出現的場景。其實這個想法是不對的,或者說是很片面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力量相當的戰爭最終都是人與人面對面的戰爭

為何我們腦海裡總覺得拼刺刀不會成為現代戰爭出現的情形,那是因為幾場現代戰爭都是不對稱戰爭,美國利用完全超過對手的高科技信息化技術輕鬆就將對方打倒了,但即便如此,在戰後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區駐軍依舊會受到當地極端組織的突襲,造成了大量美軍士兵的傷亡。如果是兩個國力相當的國家打仗,其實高科技武器很快就會用完,畢竟那些是燒錢的,根本不可能長期使用,最後還是會迴歸常規戰鬥,人與人面對面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當兩個分隊彈藥耗盡相遇時,白刃戰無法避免。


二、拼刺刀訓練有助於提高軍人的血性

我們處於和平年代,最近的戰爭離我們也已經有40年了,如何保持軍人的血性,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在平時的訓練中,最能提高軍人血性的訓練之一就是拼刺刀訓練,這是近戰搏殺,能夠刺激人的反應能力,並且通過人與動物的搏殺,能夠見血,也能使得軍人能夠適應戰場殘酷的環境。

三、刺刀訓練是特種兵必備的技能

一把軍用匕首,到了特種兵手裡,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比如第一滴血等等電影當中,刺刀其實作用是很大的。到了野外,是獵殺食物的工具,到了敵方陣地,是潛伏殺敵的好武器,也是破處各種障礙的好幫手。

綜合以上幾個原因,刺刀依舊是戰爭的重要武器,刺刀訓練依舊是各國軍隊保留的訓練科目,拼刺刀依舊會在現代戰爭中上演!


嶺南通途


肯定能用上,這是毫無疑問的。

為什麼?因為這是戰爭的一種必備技能。很多人認為當今科技發展迅猛,戰爭也在向高技術方向發展。跟有一些人存在一些錯誤思想,認為以後的戰爭就是坐在指揮控制室裡按按電鈕就把敵人消滅了。如果真是那樣,敵人戰勝這樣的人只需要一把刺刀,砍斷按電鈕的手就行了,最多使用刺刀刺死按電鈕的人。

隨著高科技在軍事鬥爭中的廣泛運用,產生了很多搞技術裝備,但是這些高技術裝備都是複雜的作戰系統,往往需要多人配合偕同操作才能發揮作用,還有一些技術兵種——雷達兵、通信兵等——本身不具有作戰能力,但是可以強有力的支援作戰,這些兵種依靠步兵的保護,在遭遇敵人的時候必須要與之交戰,這時候交戰就不可能使用他們的大型裝備雷達或者電臺,最可靠的就是步兵手裡的步機槍、手槍和刺刀。

即使是在正規戰和陣地戰中,最後解決戰鬥還要靠地面部隊的正面交鋒,這時候除了各種熱兵器之外,刺刀這種冷兵器也會大有用武之地。

此外高技術準備也不是全球普及的,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武器裝備還是很落後的,這就會出不對隊稱作戰,在這樣的條件下,很多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受基礎設施條件的限制無法發揮威力,就像美軍在阿富汗戰爭中不是學習如何使用先進的武器裝備,而是學習騎毛驢,阿富汗的道路極差,汽車無法通行,物資運輸只能靠毛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遭遇敵人最有效的打擊手段可能就是拼刺刀。

另外在恐怖主義全球氾濫的今天,軍隊在執行特種作戰任務時,還要做好隨時應對各種意外情況的準備,這時候就不可能將拼刺刀排除在備選項之外。

今後軍隊在戰爭中不可避免的要拼刺刀。


江南不缺水


刺刀這種常規的基本的作戰技能,在戰鬥中是非常有用的,在以後的的戰爭中也是用得上的一種手段。


從原始的部落社會,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再到現代社會,戰爭人類發展史上都是必不可少的。隨著社會的進度,科技的發展,武器也在不斷的進步發展,變得越來越先進,越來越有殺傷力。並由近距離拼殺演變成遠距離殺傷。但是不管現代武器發展得多麼利害,多麼先進,以及未來用於戰爭的武器多麼先進,刺刀這種武器都是非常有用的。畢竟戰爭是人和人的戰鬥,當面對戰士正面相對,又缺乏槍械彈藥的時候,肉搏就是不得不面對的戰鬥方式,而此時近身搏鬥如果有刺刀,又為何不用呢?


浩中一內


實事求是講,以後再講拼刺刀真的意義不大,我們的思維也要跟得上時代的變化。

1.我想說兩個方面,一個是拼刺刀以後在戰場上肯定會越來越少,而且現在就戰場的定義恐怕也要逐漸地與過去更為宏觀、更為多樣,未來的作戰樣式大規模、大兵團組織實施的應該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小型的、精確的,美軍不是經常提什麼非接觸、非對稱作戰。

2.另外未來的發展肯定會逐步地智能化、無人化,這是一種趨勢,別說拼刺刀了,可能連人都見不到。這是武器裝備發展的一種趨勢,不見得完全沒有,但絕對不會像以前那樣普遍了。我們得適應這樣的狀態,著眼未來的戰爭,不能身子進入了信息化、智能化時代,腦子還停留在過去的舊時代。

3.但是以上是從現實的角度說的,而從精神層面來說,拼刺刀的機會少了,可拼刺刀的精神卻永遠不能丟。我記得以前我們部隊還有個“刺刀見紅”連,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就是在戰場上與敵人拼刺刀拼出來的,這是一種精神,好比亮劍裡面的孫德勝,哪怕自己一個人也要敢於和敵人繼續拼刺刀,我們為什麼能夠不斷地取得勝利,就是有著這股精神、這種氣勢。所以當前我們有的單位一樣會組織刺殺訓練,也有專門的刺殺操,練的不是別的,就是這股精神氣!


起步一二一


刺刀,就是裝上步槍上的軍刺,當然,一些奇葩國家軍隊曾經在衝鋒槍乃至輕機槍上都裝有刺刀,但實戰證明衝鋒槍或輕機槍裝軍刺就是扯淡,根本就沒什麼卵用。

單發步槍或5發栓動步槍流行的年代,正是軍刺刀最實用的歲月,因為雙方的火力都十分稀薄,由於缺乏自動槍械和火炮的有力支撐,即便防禦方都很難抵禦進攻方的打擊。

於是,就經常出現雙方步兵端著上軍刺的步槍展開肉搏的場景,是非常殘酷的白刃戰,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頓時血流噴湧,止都止不止,死於軍刺的人是非常痛苦的,不如一發大威力步槍子彈擊中要害,瞬間結束生命來得痛快。

自自動步槍大量裝備以來,陸軍中軍刺的作用和地位就極大地下降了,戰時可能有但已經很少有拼刺刀的行為了,儘管拼刺演習依然是許多國家陸軍保留的傳統訓練項目,錘鍊的是軍人不怕死、勇於戰勝對手的大無畏精神。

正由於拼刺的機會少了,軍刺也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由以前功能單一隻用來拼刺,特別長血槽長且深的軍刺,逐漸演繹成具備砍、削、劈、刺、撬、剪等多功能的軍用匕首

,特別重視野外生存時使用,同時可實施暗殺、格鬥等,裝上步槍依然可以拼刺,是軍人不可或缺防身用的冷兵器。

現在,從世界上發生的局部戰爭來看,不論是游擊戰還是治安戰,雙方交戰的距離都很遠,四、五百米就開槍射擊了,極少有近距離接觸的射擊,一方打不過就直接跑路了,死磕到底的情形都極少了,更多的弱勢方的襲擾戰,放幾槍就掉頭就跑。

因此,鮮有作戰中拼刺刀的軍事報道,網絡上那則著名的英國特種部隊被塔利班包圍,僅靠軍刺衝鋒刺殺塔利班突圍成功,事後被證明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塔利班的AK-47步槍有子彈,英國人端著上軍刺無子彈的L-85A1無託步槍衝鋒用什麼鳥用,還不是被塔利班突突突了,謊言終究經不起推敲。

軍用匕首儘管還配備各國陸軍步兵,但主要是用來防身和野外生存之需,即使有戰鬥但基本上都是用步槍等解決問題,一把步槍採用30發彈匣供彈,且換彈匣也用不了幾秒鐘的背景下,戰鬥中雙方拼刺刀的情景,大概率極少出現了


國平軍史


二戰結束之後,白刃戰衝鋒的情形在戰場上已不多見,事實上在二戰期間,歐洲戰場上發生白刃戰的次數也並不多,亞洲戰場由於其獨具的戰爭環境所以白刃戰依舊作為主要戰鬥方式之一。

近代步兵白刃戰衝鋒最早起源於法國,在一次小規模衝突中,有人將匕首直接塞進槍口充當短矛使用,使得當時的法國軍方茅塞頓開,一直困擾著歐洲軍隊的近戰肉搏問題被一舉解決,火槍配刺刀成為軍隊的傳統裝備,在之後的年代裡,受火器發展速度的影響,白刃衝鋒戰在各種戰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高效終結對手的重要步兵戰術,這種戰術的身影充斥在拿破崙戰爭、美國南北戰爭以及各殖民戰爭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也不乏這種戰術的身影,因為被使用上百年,所以白刃衝鋒戰的思想在軍隊內部根深蒂固,但火器特別是輕重機槍的出現給了這種戰術當頭一棒,士兵端著槍,上著刺刀,在火炮的掩護下徐徐前進企圖突進敵方陣地或者戰壕一舉解決戰鬥,但是在輕重機槍的收割下,這種白刃衝鋒戰除了送人頭,很難取得成功,只有在兵力上形成絕對優勢的時候才能獲得偶爾的勝利,火器的大發展和白刃衝鋒戰戰術的沒落是出現塹壕戰的重要原因。

二戰時期,歐洲戰場上,突擊步槍、衝鋒槍、裝甲突防力量、空中打擊力量、炮兵裝備的發展使得戰場更加立體,在這種立體化中,重火力是首先要強調的事情,大規模白刃衝鋒戰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少,相較於刺刀,士兵們更喜歡衝鋒槍和突擊步槍;但是白刃衝鋒戰在亞洲戰場上卻依舊是主要的步兵戰術之一,這和歐亞兩處大陸的發展情況相關聯,日軍依舊保留白刃衝鋒戰的傳統並且使用熟練,而中國軍隊在火力方面的不足使得我們必須以同樣的方式與之拼鬥,造就的結果就是,“敢於刺刀見紅”“最不怕拼刺的軍隊”。

二戰結束到現在,戰爭已經從機械化過渡到信息化,拿美國入侵伊拉克為例,在八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陣亡士兵4900餘人,而其中因為槍擊致命的只佔19%,這反應的是,在信息化條件下,士兵們短兵相接情況都開始變的較少,更何況白刃戰,因此目前各國部隊裝備的冷兵器已經跳脫了刺刀這一範圍,而以戰術匕首為主。至於以後戰爭是否拼刺刀,這能說概率很低,但是一定還會有拼刺刀的情形發生。


戰甲裝研菌


軍隊,在任何時候都保持培養著戰鬥精神,這是軍隊戰鬥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不管在任何時代,軍人都不會丟失戰鬥精神,因為這是軍隊不怕犧牲,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

軍隊要能打仗、打勝仗,固然要靠戰略戰術,要靠體制機制,要靠武器裝備,要靠綜合國力,但沒有戰鬥精神,光有好的作戰條件,軍隊也是不能打勝仗的。

不是說時代和環境變了,有些東西就不需要了,即使是現在,軍隊也沒有放棄刺殺這項訓練科目,這種訓練,可以提升軍人的膽氣和血性,提高單兵作戰能力。如果是在艱苦的作戰條件下,信息失聯,槍支彈藥不足,那時候就真的需要拼刺刀,拼格鬥技能了,只要能在現場下存活下來,各種技能需要軍人去學習和傳承。




劉金溪133


用得上的,可能是很多人看美國欺負小國的戰爭看多了,認為拼刺刀用不上了,甚至認為陸軍用不上了,單兵用的輕武器用不上了,這種看法就過於極端了,其實兩個實力差不多的國家打仗,成規模的陸戰可能難以避免,既然有陸戰就可能免不了拼刺刀,要相信一個道理,戰場上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我們依靠一些理論和常理所推出來的東西只是能想得到的,還有一些概率很小的甚至是違背常理的事情你不能保證它不發生。


以前的戰爭中拼刺刀的情況比較多,有的是因為彈藥有限,只能拼刺刀,還有就是因為那時候武器沒這麼多樣,也沒有現在這麼複雜的戰爭形式,陸軍的大規模碰撞可能還是佔更大的比例,在一個很大的戰場上,兩軍攪在一起或是臉貼臉那種巷戰,近身肉搏或者短兵相接在哪所難免。


可是儘管眼下的武器裝備發展了,也不能說拼刺刀的情況不能發生了,不然世界各國就不會在手上攥著先進裝備的情況下操練士兵了。能舉多重、能跑多快、能跳多遠這些身體自帶的能力還是要不斷強化,戰爭歸根結底是人的戰爭,人與人的對抗能力還是要有,拼刺和肉搏的技能還是要有。 倘若在戰場上士兵沒子彈了,或是與敵人偶遇了,具備一定的拼刺能力也是可能提高生存能力的,可能這種能力能讓士兵的報名可能性很小,但是隻要有可能就要抓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