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商「神助攻」,網商銀行提前兩年完成服務1000萬小商家目標

隨著小攤小販紛紛升級成碼商,“小本生意貸款難”的最後一塊堅冰正在融化。

在6月21日舉行的2018小微金融行業峰會上,網商銀行公佈的信息顯示,成立僅三年時間,網商銀行及其前身阿里小貸,已經與金融機構夥伴聯手,為超過1000萬小微經營者提供過貸款服務。

2015年6月,國內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之一網商銀行正式開業。馬雲在成立儀式上曾經表示,他的夢想是未來五年網商銀行能服務1000萬家中小企業。當時誰也沒想到,這樣“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居然提前兩年就實現了。而據記者瞭解,當年的阿里小貸從成立到服務100萬線上的商家,花了4年時間。

“能提前小目標,主要是因為移動支付技術的普及和碼商的神助攻”,網商銀行行長黃浩稱,2017年6月開始,網商銀行聯合支付寶收錢碼推出“多收多貸”服務,探索將網商銀行創新的“310”貸款模式帶到對線下小攤小販的服務中。一年來,多收多貸已經服務超過300萬“碼商”。

網商銀行風險管理部資深總監靜敏介紹,線下小商家缺乏完善的信用數據積累,為了破解相關難題,網商銀行在商戶身份識別、商家經營狀況分析和預測、反欺詐等一系列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風控技術探索,AI、雲計算等能力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據介紹,過去發放一筆小微企業貸款的平均人力成本在2000元,而網商銀行通過技術支撐的“310”模式,每筆貸款的平均運營成本僅為2塊3,其中2元為計算和存儲硬件等技術投入費用。

當天峰會現場,網商銀行董事長井賢棟總結,科技的廣泛應用開啟了小微金融服務新的想象空間,現在的小微金融服務呈現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可持續的四大特徵。

碼商“神助攻”,網商銀行提前兩年完成服務1000萬小商家目標

他進一步解釋,一張二維碼讓小微商家享受數字化服務的同時,也讓信用的價值在點滴積累中可衡量;金融服務與商業場景深度融合,服務變得無所不在,觸手可及;而通過AI能力,更加個性化、動態化,提前預判與匹配用戶的需求也成為未來提供服務的關鍵能力所在。“更重要的是,技術也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成本,並實現了商業上的可持續發展。”

井賢棟同時宣佈網商銀行將啟動“凡星計劃”,向行業開放所有能力和技術,與金融機構共享“310”模式。他同時定下未來三年的新目標,“未來三年,網商銀行將與1000家各類金融機構攜手,共同為3000萬小微經營者提供金融服務。”

據央行此前披露的一組數據顯示,美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8年左右,日本為12年左右。而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3年左右,成立3年後的小微企業正常營業的約佔三分之一。而之前中國小微企業平均要在成立4年零4個月後才第一次獲得貸款,也就是說,小微企業必須熬過“死亡期”之後,才能獲得貸款。

上海大學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孟添表示,數字小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也存在規模效應,要將金融血液輸送到實體經濟的每一條毛細血管,一己之力總是有邊界的,需要更多的金融機構攜起手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努力。

“受制於傳統手段效率低、成本高、風控難,原來我們只能服務農村市場的少數大客戶,這與我們想要的普惠相距甚遠”,桂林銀行董事長王能介紹,桂林銀行已經與網商銀行一起探索出一條線上+線下優勢結合的道路。

數據化的技術突破了以往成本、效率和風控的障礙,為桂林銀行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目前,合作的“旺農貸”產品已經累計放款超過3.5億,服務農戶超過2萬。

黃浩介紹,除了為小微經營者“輸血”提供金融服務外,網商銀行還計劃幫助小微經營者“造血”。當天峰會現場,螞蟻金服與網商銀行還宣佈成立螞蟻小微大學,聯合人民大學等知名高校,提供在線課程,讓所有小微經營者都能免費讀“MBA”,幫助他們提升經營能力,真正激發國民經濟毛細血管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