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專稿|清明節和古人一樣:吃完「寒食」去踏青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古代書畫中的“清明”二字

導言:2500多年曆史的清明節,在習俗、天氣、人文的影響下,誕生了許多“掃墓節”、“鬼節”、“踏青節”等小號,總體來說,這幾天祭祖是大事。但最早的民間祭祖日,其實是寒食節。在古代,寒食節加清明節會放假七天,因此也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宋代以後,“寒食節”逐漸被“清明節”代替,但其習俗還是被保存於清明節中。在3天清明節假期裡,帶著寒食去祭祖、順便踏青吧。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古代書畫中的“清明”二字

為什麼會有寒食節?好著急,在線等...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中國古代風俗百圖·唐·內宴冷餐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莫高窟第146窟 飲宴圖 五代:設樂表演

追溯現在聚會中吃冷餐的歷史,那唐代宮廷的寒食內宴,可能是最早的冷餐大會。唐代詩人張籍在《寒食內宴》中形容的吃寒食是:“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莫高窟第159窟 食品 中唐:製作寒食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莫高窟第236窟 食品 中唐:製作寒食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莫高窟第454窟 墓園 宋:人物中手頂著掃墓祭祀準備的寒食

而據史料載,寒食吃的東西有幹粥、醴酪(杏仁粥加麥子做成的酪)、冬凌粥、子推餅、饊子、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而供品級別的是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等...近期到處都在售賣的青團,其實也是寒食節的冷食之一。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祭祖

那寒食節到底是為了紀念誰?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重脩介先生祠碑記

禁菸火、吃寒食,寒食文化發源地是介休綿山 。對於起因,諸多詩句、文獻都有提到,唐代詩人盧象的《寒食》詩中表示,寒食節來歷於“之推綿山焚身”,便是被大眾多認可的,為紀念春秋時晉國名臣介子推。作為當事人的介子推只能表示:你們說的都是真的麼?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廟中的介子推像

介子推為春秋時期的忠臣,追隨晉國公子重耳長達19年,一起躲避禍亂、流亡他國。在《莊子·雜篇·盜蹠》中記載,飢寒交迫之時,介子推甚至“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把大腿肉割下供公子食用。但重耳(晉文公)當上國君後,介子推便與母親隱居深山。晉文公為了讓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燒山,他認為以介子推的孝心,一定會帶著老母親走出綿山,但結果介子推和老母親抱著大樹被燒死。

晉文公對此非常傷心,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這一天禁火、寒食,來紀念他的忠誠和耿直。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清代掃墓圖中 祭祀的便是寒食

然而...在《左傳》和《史記·晉世家》中均記載,晉文公是將綿山的田封給介子推為私田,來表彰善人,並非尋覓至綿山。而《呂氏春秋·卷十二》和屈原《九章·惜往日》中也表示, 介子推不是燒山而死,也沒有非正常死亡的情況 。

所以,割股和燒山之說,也許並不是真實存在,而是後人通過口口相傳,而誇大了事情本身。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蘇軾《寒食帖》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129字

除了這一起因,提到寒食節,還讓人直接想到的是“天下第三行書”:蘇軾的《寒食帖》。詩句間表達的惆悵孤獨和不得志的感情,還有祭祖和雨紛紛外,並沒有提到更多關於寒食節的其他習俗。但《寒食帖》是蘇軾被貶黃州,在人生最落寞時候寫的,小屋、空庖、烏銜紙...字裡行間的淒涼和字形上投入情感的視覺衝擊力,營造出悲涼意境,也是這件作品成為千古名作的原因之一。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寒食帖》中“哭塗窮”這三個字,字形猛然放大

而《寒食帖》的流傳命運多舛,從火燒圓明園至流落民間,後於1922年高價出售至日本,險被毀於火災中,被當時的藏家菊池惺堂冒著生命危險,從烈火中搶救出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寒食帖》才重回中國,藏於臺北故宮。

儘管現在寒食節已經被慢慢淡忘,但至少因為《寒食帖》給世人帶來的文化價值,也會讓傳統節日永遠被後世記住。

清明節都有哪些出行方式呢?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莫高窟第217窟 春山踏青 盛唐

在蘇軾《寒食帖》的“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還有另外的“風吹曠野紙錢飛”,表明了這段時間人們都在外出祭祖。這一天,男男女女可以結伴出遊踏青,所以對於清明時節不下雨的情況,詩人們是這麼表述的:宋代黃庭堅曾描繪清明時節的花氣燻人;宋代詩人程顥在《郊行即事》中,說“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而宋代詩人吳惟信在《蘇堤清明即事》更說明這幾天“遊子尋春半出城”。這些都證實,郊遊踏青已成為古代百姓的清明節首選活動之一。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唐 《虢國夫人遊春圖》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元 王振鵬 馭馬踏青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描繪的是三月初三,唐玄宗寵妃楊玉環的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遊的景象,當時盛唐的民風開放,以至於虢國夫人與侍女是騎馬前行。而到了宋代,女性出遊主要以轎子為主 。在歷史上,特別是漢唐時期,也流傳著很多踏青尋愛的故事。例如,漢武帝就是在19歲那年上巳節,例行傳統的“修禊”禮後,遇到才貌雙全的歌女衛子夫,從而相伴50年。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最能反應清明節出行人多的,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但不同摹本,描繪的不同朝代清明風俗習慣也不相同。北京故宮收藏的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都城開封汴河沿岸的橋上、街道、郊外出行的人達550多個,尤其以市中心的人居多。而轎子上的柳枝,反映出北宋清明節的插柳風俗。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仇英《清明上河圖》中所繪的人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仇英《清明上河圖》中,乘轎子出行的人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仇英《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厚人薄鬼”風俗

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仇英所繪《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明代蘇州城清明節繁華,場面熱鬧,畫作上的人物便有兩千人之多。而仇英這件作品中,還描繪了清明節這天江南地區特有的風俗“厚人薄鬼”,用紅綢裝飾的轎子,前去掃墓的男女,均穿著盛裝豔服,乘坐裝飾華麗的船隻,一路上敲鑼打鼓,歡呼暢飲。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婚禮娶親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都江堰放水節

古時候,在成都也有一個清明習俗是江堰放水節。歷史上,每年農曆的清明節在都江堰都要舉行隆重的放水大典,以預祝當年農業豐收。人們會提前出發,步行或者坐轎子去看這放水儀式。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中國古代風俗百圖·北朝·踏青

出行踏青路上,唐代詩人孟浩然曾在《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中提到“鬥雞寒食下,走馬射堂前”,體現了古代清明節的兩項習俗,射箭和鬥雞。除此之外,在大街上、深宮裡,還能看到男男女女們盪鞦韆、折柳枝、蹴鞠、野餐等活動...也是清明習俗之一。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中國古代風俗百圖·清·賣柳條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中國古代風俗百圖·晉·鬥雞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唐·走馬射箭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觀花(故宮博物院藏)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宋太祖蹴鞠圖》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古代女性也流行蹴鞠

雅昌专稿|清明节和古人一样:吃完“寒食”去踏青

女子們庭院聚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