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中國古代的皇帝,你會怎樣抵抗遊牧民族?

說到歷史的發展,自古以來壓力最大的便是抵抗遊牧民族的入侵。

從秦始皇大修長城,漢朝和親,曹操北逐烏桓,唐朝和親,.....

不知不覺中,遊牧民族的入侵成了漢族皇帝統治中最大的問題,有的皇帝會選擇和親,但也有皇帝會選擇像漢武帝一樣被逐,但這些始終無法解決掉遊牧民族的入侵。

如果你是中國古代的皇帝,你會怎樣抵抗遊牧民族?

從根本上來看,遊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註定了無法長久的生存下去,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了他們不斷尋找新的生存方式。

漢族人民的長期安定,富裕生活,便成了他們眼中的羔羊。

漢武帝搞定匈奴只是假象 每年向鮮卑納貢2億7千萬錢,南匈奴1億多錢————就連漢朝打敗了匈奴也是一個非常可笑的話題。

如果你是中國古代的皇帝,你會怎樣抵抗遊牧民族?

事實上,中國古代軍隊與匈奴之間的交戰敗多勝少,從來就沒有成建制的消滅過匈奴,最多也是能將其驅逐得遠一點而已。

為了安撫鮮卑和南匈奴,只能歲歲朝貢:每年向鮮卑納貢2億7千萬錢,南匈奴1億多錢,加上其他西域歲幣竟然高達7億錢。

而這個時期漢朝帝國全年總收入也才40億錢左右,納貢就將近佔用了五分之一(大約1000錢=1兩白銀)。是北宋時期的近10倍。

即便之於漢朝,我們許多人的記憶也是斷裂化的,傳統教科書的敘述不僅讓我們有了歷史事實的跳躍感,帶來很難置信的感知印象,比如我們很難從漢武帝的強大很快轉入到王莽政權被農民起義軍打得落花流水,東漢王朝怎麼能夠從強大的政治經濟格局中驟然因為一次農民起義而諸侯割據。

如果你是中國古代的皇帝,你會怎樣抵抗遊牧民族?

而且這樣的敘述也讓政治、經濟、社會、民族關係的歷史沿革完全分開,造成許多問題在歷史教科書及教師教輔書中無法找到答案。

例如,衛青、霍去病在已經追至如今俄蒙兩國境內時,為何不能順勢掃除漠北的匈奴王庭?

例如,匈奴始終是兩漢最強大的外族敵人,但到了三國,鮮卑和烏桓卻明明白白成了更大的麻煩製造者,匈奴的興衰除了政治軍事鬥爭之外最本質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你是中國古代的皇帝,你會怎樣抵抗遊牧民族?

例如,地圖上西域偏離漢朝中心統治區域,甚至也偏離匈奴只要控制區域,(教科書的常識又告訴我們漢朝是農業國沒有強烈的外貿需求,)為何漢匈兩家會不惜血本的在三四百年間運用各種手段在西域展開爭奪?

甚至漢朝皇帝和大臣已經明明白白清楚了在西域保持政治軍事控制及輔助性的屯田是多麼不經濟且無效率的政策,但仍決意不放棄(除非被匈奴軍事攻破),難道真的是皇帝和權臣的虛榮感而有意維持的浪費嗎?

如果你是中國古代的皇帝,你會怎樣抵抗遊牧民族?

好多人都羨慕回到漢朝去過日子,哪怕做個老百姓也好。但怎麼解釋曹操抒寫的“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有人建議:中原耕牛換成耕馬,鼓勵養馬。畢竟和遊牧民族相比,中原漢族人最大的劣勢在於戰爭上。

甚至有,練兵、培養軍事將領、多關心慰勞將領和士兵,然後佔了漠南,冬天去搶牛羊馬。

練馬隊,馬隊方陣練出來所向披靡,都不用拿兵器直接用長棍。馬與馬之間離得近,跑的時候排的齊,長矛棍子握緊了衝前。只要後背也有防禦的馬隊那就基本無敵了。

和為主戰為輔,可以和親,許歲幣。不能割地,同時分化瓦解,用間離析。

如果你是中國古代的皇帝,你會怎樣抵抗遊牧民族?

東胡的後代是純種蒙古人,就是蒙古黃金家族,其他的蒙古人都是匈奴的後代。

有一說北門是北冰洋,東面是俄羅斯,南面是中原,只能往西在往西到小西亞,還有說是新疆,還有說是土耳其,說到匈牙利的最多,但匈牙利人全是白種人,沒有黃種人的特點,遊牧民真的驍勇無敵,但是文化太落後,最終還是不斷被融合了。

重新劃定疆界,不得越界放牧,策封各領主,在各區域內設茶市,進行茶馬交易,五年進京一次,進行朝貢,世子襲封,進京請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