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固原,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古稱大原、高平、原州。公元前114年建城,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明代九邊重鎮之一。左控五原,右帶蘭會,黃流繞北,崆峒阻南,這裡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2014年4月5日,清明假期第一天,我和家人前往須彌山石窟的途中,經過固原市區的時候,曾經來過這座博物館。但是,正好趕上這裡閉館,所以未能進入參觀;2018年5月1日,時隔四年,再來這裡,終於有幸走進寧夏固原博物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博物館建築外觀為四角攢尖寶剎式的仿唐結構,並且融入長城鋸齒狀垛子的元素,巧妙地象徵了這裡“絲路要道”和“九邊重鎮”的歷史地位。經過重修改造,這裡煥然一新,在原本大樓的基礎上,對舊展覽進行了改造,2016年10月重新對外開放。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新的基本陳列以“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為主題,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分佈於上、下兩層展廳,通過“史前”“先秦”“秦漢”“南北朝至隋唐”“宋夏金至元明清”等五個重要階段,把文獻記載與考古發現相互印證,將固原通史與絲路主題相互結合,展示了這裡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

1、文明序曲:史前時期的固原

這裡是早期人類活動的地區之一,彭陽縣茹河流域嶺兒、劉河等地的考古發現,填補了寧夏南部舊石器時代的空白。進入新石器時代,這裡除了仰韶文化以外,還有馬家窯文化和菜園文化,以及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

這個部分主要展示了固原境內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包括隆德縣沙塘頁河子遺址、隆德縣沙塘北塬遺址、海原縣曹窪遺址、海原縣菜園遺址和彭陽縣打石溝遺址。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走進展廳之後,迎面就是一件造型奇特的彩繪雙耳偏口陶壺,好像一隻伸著嘴巴、翹起尾巴的小鳥。它是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的代表性器物,口沿至腹部飾黑彩,距今大約5000年,1980年出土於固原縣中河鄉高坡村。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2、華戎交響:先秦時期的固原

在20世紀70年代之後,以隴山為中心的地區,發掘大量的戎人墓葬。這裡出土的青銅器,既有中原文化因素,也有遊牧文化特徵,與歐亞民族的青銅器有一定聯繫。由此證明,在張騫“鑿空”之前,西部的戎人已經是東西方交往的中介者。

這個部分重點展示固原地區發掘出土先秦時期的大量青銅器,包括車馬器、兵器和其他裝飾品。雖然這些青銅器體量較小、製作簡單,但它們卻是中國北方系青銅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曾經的義渠、烏氏等西戎民族有關。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在展廳的中央,單獨展示了一件精美的青銅器,它是做什麼用的呢?其實,它是西周時期木質車軸上的裝飾。在橢圓形的箍上,連接著一個長方形的青銅板,表面均裝飾著複雜的獸面紋,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神秘感十足。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3、蕭關紀頌:秦漢時期的固原

在這一個時期,固原逐漸進入統一中國的版圖中。秦時屬於北地郡,漢武帝時,置安定郡,郡治在高平,也就是今天的固原。秦始皇修建馳道時,在此設立瓦亭關和蕭關;漢武帝拓展了回中道,數次巡視安定和北地郡。

這裡重點展示固原周圍秦漢遺址和墓葬出土的建築構件和陶質冥器,包括文字和雲紋瓦當、曲尺形灰陶水管道、綠釉熊座陶燈、陶鼎和各色釉陶壺等,反映當地與中原地區已經建立了密切的聯繫,成為漢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除了陶器之外,這裡還展出了幾件珍貴的青銅器。青銅“鍾”字壺的腹下部鑄有一個隸書的“鍾”字,1999年出土於固原博物館院內的漢墓中。同時,此墓還出土一件銅博山爐,由爐蓋、爐身和長柄組成。由此可見,固原博物館本身就在一片漢墓群上。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在固原博物館的大門前,矗立著一件巨大的銅鼎,它的原型就是這個展廳中的“朝那”銘文銅鼎。1982年,這件銅鼎出土於彭陽縣古城鎮,鼎身陰刻三段銘文:“第二十九,五年,朝那,容二斗二升,重十二斤四兩”“今 二斗一升,烏氏”“今 二斗一升,十一斤十五兩”。由此證明,歷史上的朝那、烏氏兩縣確實存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4、金石鴻篇:南北朝至隋唐時期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空前繁榮,固原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東西方往來的商人、僧人和使者匯聚於此,這裡一躍成為“絲路”上的國際性大都會。20世紀80年代以來,固原一系列考古發現,證明了這個歷史事實!

在這個展廳中,可以看到大量陶俑、墓誌銘和壁畫等,它們均出土於固原地區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墓葬。其中,主要展示了北周李賢夫婦墓、田弘墓、宇文猛墓,以及隋唐時期的史氏家族墓。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這裡展出的陶俑,不僅數量較大,而且特徵明顯,種類繁多,體型矮小,表情豐富。這個時期,匈奴、鮮卑、羯、氐、羌等遊牧民族紛紛內遷,民族融合,文化多樣。因此,這些陶俑也融入了少數民族的風格。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北周柱國大將軍李賢夫婦墓的甬道和墓室,共出土255件半模製的彩繪陶俑,包括鎮墓獸、武士俑、具裝甲騎俑、騎馬女官俑、吹奏騎俑、騎馬俑、籠冠俑、文吏俑、武官俑、風帽俑、胡俑、女侍俑,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在展廳最顯眼的地方,擺放著一件鎏金銀壺,也出自於李賢夫婦墓,乃固原博物館名副其實的鎮館之寶!在銀壺的腹部一週,錘揲著突起的圖案,表現了六名相對的男女,可能是古希臘神話故事,表現英俊戰士得到女子愛慕的情景。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1996年5月至9月,中日聯合發掘了北周田弘墓,它位於固原西郊鄉大堡村。這座墓規格較高,由墓道、天井、過洞、甬道和墓室組成,出土有鎏金器、鐵器、玻璃器、水晶器、瓷器、陶器等,包括五枚東羅馬(拜占庭)金幣。這裡展出了此墓出土的陶俑、陶罐和墓誌銘,以及一幅田弘墓的實景照片。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1993年5月至8月,考古工作者在固原南郊鄉王澇壩村發掘了一座古墓,出土各類彩繪陶俑、鐵器和壁畫等100餘件。根據出土的墓誌銘,判斷它是北周大將軍大都督宇文猛的墓葬,此人為北魏、西魏、北周的三朝元老。這裡展出了一件出土於宇文猛墓的陶駱駝,兩峰之間,有一小孔,可能原本馱有物品?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1982年至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固原市區的西南郊,先後清理了六座史氏家族的墓葬。其中,只有一座隋墓,其餘全為唐墓,它們坐北朝南,從東向西,一字排列,依次為史索巖墓、史鐵棒墓、史河耽墓、史道洛墓、史射勿墓、史道德墓。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其中,史道德墓出土了一件“金覆面”,原本覆蓋在墓主人的頭部,包括金質的護額、護眉、護眼、護鼻、護耳、護嘴。據說,史氏家族是中亞的粟特人,乃“昭武九姓”的後裔,“史”即為“九姓”之一。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除了以上幾座重要的古墓之外,在固原市的南塬上,發現很多隋唐墓葬。它們均為中、小型墓,由於沒有發現墓誌銘,所以無法判斷墓主人的身份。但是,這裡也出土了一大批珍貴的文物,如彩繪天王俑,白石鎮墓獸和彩繪跪地陶俑等。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5、邊塞詠歎:宋夏金至元明清時期

唐朝末期以後,契丹、党項、女真和蒙古族崛起,相互攻伐,戰爭不斷,嚴重阻礙了固原商路的通暢。與此同時,海上絲綢之路逐漸興起,陸上絲綢之路逐漸衰落,固原也從商貿重鎮轉變為軍事重鎮。

北宋時期,這裡城、塞、堡、關星羅棋佈,宋朝和西夏的戰爭多發生在此;元代的時候,六盤山成為蒙古軍在西北的軍事基地。在固原城南二十公里處,六盤山下東坡的開城鄉,有一座元代的安西王府遺址,出土了大量當時的建築構件。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在展廳的角落裡,牆壁上鑲嵌著一批宋代墓室的磚雕,它們出土於固原市西吉縣的黑虎溝宋墓。仔細觀察,上方的六塊磚雕,分別刻畫了“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孟宗泣竹、曹娥投江尋父、王祥臥冰求鯉、姜詩湧泉躍鯉、蔡順伏棺哭屍、王褒聞雷泣墓。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在展廳的結尾處,擺放著四塊一組的石碑,名為“三關口築路碑”。這一組清代的石碑,碑文由吳大澂撰寫,內容主要頌揚涇、慶、平、固觀察使魏光燾率領將士修築三關口道路的功績;書體為“八分書”,乃吳氏書法藝術難得的實物資料,也是寧夏唯一的“八分書”碑刻。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至此,寧夏固原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就結束了!在博物館的後方,還有一座古墓館,復原了固原市發現的九座古墓,時代從西周直到元代,以北周、隋唐時期為主。走進地下的“墓室”中,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直觀地瞭解各個時期的墓葬結構和喪葬習俗。

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參觀寧夏固原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