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房子的地產商|「可怕」的碧桂園如何成就地產「帝國」?

從周大福及新世界發展的創始人鄭裕彤,到李兆基、羅定邦,以及後來的楊國強、方洪波,巨賈輩出的順德人被冠上“可怕”二字。

種房子的地產商|“可怕”的碧桂園如何成就地產“帝國”?

(順德老街)

1

26年前,1992年5月10日,《經濟日報》在頭版“北人南行記”欄目刊發題為《“可怕”的順德人》的報道,據順德相關部門反覆考證,這是“可怕的順德人”最原始的出處。此後,“可怕的順德人”被人們不斷引用、廣為傳播。

順德有多可怕,順德商人有多“可怕”?

如果說我國農村土地改革的先鋒是安徽小崗,那麼鄉鎮企業產權改革的先行者則是廣東順德。雖然並非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經商團隊之一,順德的商業史到了清末民初才真正發展成熟,而驟然登上歷史舞臺的順德商人顯示出驚人的創造力。

歷史把順德這個僅有806平方公里、不沿海、非特區的縣級區域,與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史緊密聯繫在一起。

1984年,鄧小平視察順德。對順德縣委提出“工業立縣”發展思路,“四套馬車(縣、區、鄉、個體)”一齊上的發展思路表示認同。

7年後,鄧小平再次視察順德,在廣東珠江冰箱廠的車間中,鄧小平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我們的國家一定要發展,不發展就會受人欺負,發展才是硬道理。”

此時是1991年,順德全縣鄉鎮企業發展到3711家,總產值74.69億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4.06%。在全國十大鄉鎮企業評比中,廣東省佔5家,全部在順德;全縣工農業總產值119.44億元,國民收入39.5億元,財政收入4.97億元,居全國縣級財政之首。

1992年,一位叫楊國強的年輕人的機遇來臨。這一年,北滘鎮政府旗下的北滘經濟發展總公司與另外兩家公司聯合成立順德三和物業發展有限公司,打算開發北滘鎮附近的碧江及三桂兩個管理區內的一片1300畝土地,此項目即以“碧桂園”命名。

種房子的地產商|“可怕”的碧桂園如何成就地產“帝國”?

(碧桂園高級花園別墅開業典禮)

14年前,20郎當歲的楊國強加入鎮政府屬下的北滘建築工程公司,從底層開始幹起。雖然一開始對建築工程一竅不通,但在哥哥楊國華的手把手教導下,從畫圖、預算到購買材料,楊國強什麼都幹。

14年後,對建築工程開發各個環節如數家珍的楊國強以“碧桂園”項目為跳板跳出了體制。無論是對於碧桂園還是順德,根據後來的記錄,“碧桂園”這一名字第一次正式出現,是1992年3月15日三和公司第二次董事會的會議記錄。這年的10月,第一個碧桂園正式奠基,從此,開啟了碧桂園的成長篇章。

種房子的地產商|“可怕”的碧桂園如何成就地產“帝國”?

(楊國強在碧桂園花園別墅開業典禮上致辭)

但是故事並沒有在1992年後進入一帆風順的俗套劇情。這一年香港年度劇《大時代》風靡大江南北,方丁兩家的恩仇之後,卻是讓內地商人看到了背後資本博弈的本質。

楊國強預測了內地地產市場的在資本擾動下的甦醒,想方設法拿下了當時碧桂園4000套別墅的項目。不過卻在1993年6月房地產泡沫中,一度因項目偏遠而瀕臨絕境。最終,通過“學區房”模式,楊國強成功將爛尾樓轉變成為“香餑餑”。

此後,1998年,楊國強看準房地產行業,將碧桂園帶出了順德,走向廣州乃至全國。到1999年,碧桂園的年銷售額已經超過25億元。2007年,碧桂園在香港上市,2014年碧桂園年銷售已達1200億。到今天,碧桂園2018年上半年銷售額已經超過4000億。

2

即便公司成立25年以上,碧桂園現在還在不斷刷新自己創下的記錄。

2018年,碧桂園對外並不公佈銷售目標,卻在內部會議上喊出了保底8000億、衝萬億規模的口號。為了實現這個規模,碧桂園要求每個區域都開始進行縱向深耕排查,只要常住人口在1萬以上的鄉鎮都是碧桂園的目標“城市”。

市場的變化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楊國強對其最深層的理解——以“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在大城市郊區和二、三線城市快速滾動開發大盤項目、走連鎖經營路線而聞名。低成本拿地,快速開發,配套到位,低價開盤……這樣的速度和把控別人做不到,楊國強能做到。

當然,快有快的代價。

種房子的地產商|“可怕”的碧桂園如何成就地產“帝國”?

(2007年碧桂園香港上市)

回顧碧桂園財務報表發現,2011年至2016年上半年,在規模增長迅速的情況下,碧桂園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及投資活動現金流淨額均為負增長,而融資活動現金流淨額則一直表現為正增長。

處於擴張期的碧桂園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開拓市場,且數額一年比一年大,同時公司日常的經營開發等活動對外借資金的依賴性不斷增加,從而促使其加大融資力度。到2013年碧桂園銷售額首次突破千億時,當年總借貸餘額為562.49億元,相比2012年底的369.13億增加近200億。

而根據Wind數據顯示,碧桂園2017年度總負債9330.57億元,負債總額相比2016年總負債5000多億增長了幾乎一倍。但碧桂園負債率不降反升,高達88.89%。

事實上,一直以來“可怕”的順德人從另一層面解讀就是風險的偏好者。90年代初,順德輝煌的光環下,“廠長負盈,企業負虧,銀行負債,政府負責”,是當時順德不少企業真實寫照。

這種模式造就了奇蹟。上世紀80年代順德“輝煌”的工業化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縣、鎮兩級政府推動的,公有制企業佔90%以上(主要是鄉鎮企業)。政府唱主角,既是投資主體,又為企業貸款提供擔保,同時通過減免等優惠措施扶持企業成長。有超過1000家公有制、集體所有制企業基本上是這個時期由縣、鎮兩級政府“背書”,提供擔保向銀行貸款搞起來的。

但決定企業能否向更高層次再進一步的,則是創始人能否用部分“賭性”“闖勁”換取一些“專業性”。

2010年,中建五局總經理莫斌接受楊國強邀請,加入碧桂園任總裁;2013年,中海集團董事朱榮斌加入碧桂園,任執行董事及聯席總裁;2014年,同樣有中海、中建職業背景的吳建斌,出任碧桂園首席財務官。

種房子的地產商|“可怕”的碧桂園如何成就地產“帝國”?

圖從左至右依次為(朱榮斌、楊國強、莫斌、吳建斌)

楊國強希望將碧桂園轉化為更加專業性的公司。去“家族化”的努力通過一些數字可以看出。

在碧桂園2007年上市之前,碧桂園一共有5個股東,楊惠妍佔股70%、楊二珠佔股12%。碧桂園上市後,公眾參與持股,稀釋原有股權。2015年又引進中國平安這個股東,讓家族代言人的持股比例下降至53.6%,而中國平安憑藉9.9%的持股比例,成為第二大股東。

此外,楊國強同時規模引進職業經理人,並進一步放權,在職業經理人的帶動下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並且他採用了時下很流行的內部合夥人的做法。在他的授意下,2012年碧桂園推出“成就共享”計劃,激勵項目管理人員;自2014年11月開始,升級更新為“同心共享”,集團高管和區域管理團隊對每個新項目進行不超過15%的跟投。

3

雖然此後朱榮斌與吳建斌離走,但碧桂園的地產“帝國”已經搭建完畢,進入良性循環的階段。

7月4日,碧桂園發佈今年前6月銷售簡報顯示,前6月碧桂園及其附屬公司連同其合營公司和聯營公司,共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4124.9億元,合同銷售建築面積約4389萬平方米。三大龍頭房企中,碧桂園以近1000億元的銷售額領先於其他兩名選手。

雖然也有消息指出,在政策收緊,市場前景不明的背景下,碧桂園近日叫停了三四五線城市“全覆蓋”戰略,加速資金回籠。此後碧桂園也對外指出並未進行全面“收縮”,而是針對一些不操盤的項目進行取捨。

不過,對於楊國強而言,他正將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在農業之上,他說碧桂園的地產業務做得很好,莫斌管理得井井有條,自己的主要的精力將放在為國家做更多的事,這是他現在最大的心事。

“40年前我是種田的,因為改革開放,我就在建築工地上做了建築工人,一直做到今天,社會給了我機會,我可以為現代化貢獻自己的力量。”楊國強說,而農業正是他的切入口。

種房子的地產商|“可怕”的碧桂園如何成就地產“帝國”?

(楊國強考察農業)

一些企業開始關注農村與農民問題,希望藉助自身在產業和資本領域的優勢來讓農民的智慧得以施展。在地產行業如萬科提出“三位一體”的幫扶模式,恆大也在今天與中科院合作,力推高科技農業。

楊國強40年前是農民,更清楚農民與農村的困境,或許更能體會農村經濟中那一股噴薄愈發卻找不到宣洩口的內生能量。

從1978年進入地產行業,楊國強在從業的第40年決定回去重新做“農民”。這一年,63歲的楊國強依然保持著媲美年輕人的“可怕”精力,關心著“鳳凰優選”、“農業公司”······

其實,從很多方面看農民與地產商有諸多相似,十幾年前,福布斯中文版有一篇文章,標題叫《好農民萬科》,大致的觀點是:農民與地產商一樣都是依仗土地,只不過農民種糧食,地產商種房子。換句話說,兜兜轉轉,楊國強也許並沒有離開他的“老本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