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爲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砸水缸的司馬光


自李淵高舉反隋大旗,招攬天下英雄豪傑共謀大事起,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就奉命招兵買馬,隨父親征戰四方。

唐朝建立之初,李建成被封為太子,輔助李淵處理朝中之事。而秦王李世民因為戰功赫赫,朝廷已經沒有能襯得起他的職位,李淵便想出了一個“天策上將”的封號,以彰顯李世民的卓越功績。

然而這天策上將再風光也不是李世民想要的太子之位,於是李世民表面順應父親的旨意,建了一座天策府,專門招攬天下英豪,歸入自己門下效力。隨著天策府的逐漸壯大,朝廷中形成了“太子府”與“天策府”兩股勢力,而且天策府甚至有強過太子府勢力的傾向,一場奪嫡之爭正在悄然醞釀。

李建成和李世民心裡都清楚如果對方獲勝了,自己都沒有活路了,之後這場拉鋸戰愈演愈烈。李淵看著兩虎相爭,權衡之後他站在了太子李建成這邊,著手削弱李世民的勢力。父親的態度成了壓垮李世民的最後一根稻草,為了保全自己以及皇位的誘惑,他決定鋌而走險。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事變,親手射殺了長兄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也死在了天策府大將尉遲恭的手裡。李世民成為唐朝的皇太子,隨後逼迫李淵禪位,榮登大寶。

李世民得勢後,屠殺李建成、李元吉後人,將李元吉的妻子楊氏佔為已有,為何不敢殺了李淵?

其實李世民不是不敢殺李淵而是沒必要那麼做,他最大的威脅是太子李建成,經過周密的佈局,嚴謹的實施,天策府勢力在玄武門之變中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在射殺李建成、李元吉之後,是尉遲恭穿著盔甲帶著武器,覲見李淵,向他彙報說太子李建成謀反已經伏法被誅。李淵也是見過大場面的人,這陣勢一看就明白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已死,此時與李世民翻臉也於事無補,弄不好還得搭上自己的老命。不管願不願意,李世民都是李淵唯一的繼承人了,自己辛苦半生打下的江山總不能便宜了外人,為此李淵也不能毀了李世民。

李淵活著禪位,李世民也算名正言順的繼位。根本沒有必要殺了李淵,去揹負殺父弒君的罪名,招致千古罵名。


史論縱橫


李世民沒有必要殺父親。如果明目張膽的殺了還是皇帝的親爹,就是不忠不孝、有悖人倫的畜生。比被大唐狠狠批判的“昏君”隋煬帝還不如。

李世民在李淵建立大唐的過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李建成也並平庸之輩。所以才有二虎相爭,李建成因為是老大,被立為太子。李世民封秦王、尚書令、天策上將,沒辦法再封了。兄弟兩個,各自有自己隊伍,明爭暗鬥,水火不容。

對於兄弟的矛盾,李淵想了一個辦法。

資治通鑑載「(李淵)因謂世民曰:“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且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還行臺,居洛陽,自陝以東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梁孝王故事。」

但梁孝王仍是臣,李世民從心裡是不會接受的。這段話的真實性也值得推敲。

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等李建成繼位,他就被收拾了,也可能都等不到那時候。

事變中,李世民殺了大哥、四弟齊王李元吉,殺了他們所有的兒子,夠狠的,但女眷沒殺。而且這兄弟三人是同父同母的。

資治通鑑載「建成子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義,元吉子梁郡王承業、漁陽王承鸞、普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皆坐誅,仍絕屬籍。」

事變之後,李世民派尉遲恭向李淵彙報,大哥四弟謀反,被處決了。老爹也不傻,早已心知肚明。都是兒子,死了兩個,再和這個過不去,自己也危險了。於是順水推舟,表示,我早就看他們有問題……

「癸亥,立世民為皇太子。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

很快李淵當皇帝也懶了,禪位。

上述故事中,因為大家都明白,在皇權的天平上,父子兄弟妻兒都是沒有足夠分量的。


幾葦渡


李家的奪嫡更像昔日的上海灘,而李淵是龍頭

據我所知李世民雖然很牛,開疆擴土,立下赫赫戰功。但是依舊沒有與他老爸李淵抗衡的能力

李淵在位時,李世民曾多次出征,但是他並沒有軍權,軍權一直掌握在他爸李淵手裡。而在歷史上,在現實中有軍權的才是真正老大。所以不要把李世民想的那麼猛,其實在李淵在位時,他頂天也就是能接觸到軍隊的皇子。而且李淵立太子就說明人家才是老大。

李世民鋌而走險殺掉倆個兄弟,其實是在賭。賭他老爸,年事已高:賭他老爸知道大局,傳位給自己。李世民若想殺他老爸,怕是自己會更慘。所以我說李世民不是不敢,而是沒能力。

玄武門之變,已是李世民的極限。

見識一下李淵

軍事戰略大佬(李淵)

奪取長安是李淵統一全國戰略的第一步;殲滅群雄、消除割據則是其第二步。第二步又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和好突厥,經略西北,鞏固根本;第二階段是消滅關東、江南等群雄,統一全國。基本方略是各個擊滅,先北後南。

李淵入據長安後,曾“以書諭諸郡縣,於是東自商洛,南盡巴蜀,郡縣長吏及盜賊渠帥,氏、羌酋長,爭遣子弟入見請降”(《資治通監》卷一八五《唐紀一》,高祖武德元年正月),用政治招撫手段達到了不戰而勝、拓土徠民的目的。在此後征服群雄中,他也多采用軍事進攻與政治瓦解相結合的手段,如在派李世民徵薛舉父子之前,他用認親和封官的手段相撫了李軌,從而對薛舉形成戰略牽制;後又派人深入李軌內部,得以不戰而降其地。在平蕭銑後,他命李靖為嶺南道撫慰大使,招撫嶺南96州等,都體現了軍政並用以制勝的策略思想。

當時關東李密與字文化及、王世充等殺得難解難分。因此,李淵對他們仍採取坐觀虎鬥、以敵制敵的策略,專力對付西北群雄。他採取各個殲滅、先急後緩的戰略,派李世民先消滅對長安威脅較大的薛仁杲;在劉武周南犯時,又“悉發關中兵”,派李世民擊滅之。在解除了這些後顧之憂後,才派李世民東出攻打王世充,奪佔洛陽。為平定蕭銑,他於武德二年(619年)就派李靖入蜀協助趙郡王李孝恭做水戰準備,因準備充分,用人得當,指揮得法,此役亦迅速告捷。而後又平定了劉黑闥和輔公祏,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很明顯,李淵在戰略上運籌周密,決策正確,用得其人,是取得這些作戰勝利、從而統一全國的首要條件。

這才是真正的李淵,李世民要殺他談何容易。不要只知李世民手段果敢。李淵其實套路,手段更深。曾是一方之主的他又豈能是如此懦弱。

李世民殺李淵怕是沒什麼戲吧。再者噬父名聲他也背不起吧,而奪嫡之爭則自古已有。


生而孤城


唐太宗李世民,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君主。其人武藝高超,智慧出眾,帶兵有方。在李淵建立唐朝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當然,在登上皇位前,也曾手染親人的鮮血,殺了自己一母同胞的哥哥和弟弟,讓人感覺到了其人冷酷的一面。


有人說,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為什麼不將李淵也一起殺了,這樣皇位更穩當,難道李世民不敢殺?


不是不敢,於情於理,都不能殺自己的父親,除非腦子壞了,李世民腦子沒有壞,而且好的很。


1、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心理依賴,如何能殺?

父母孕育了孩子,歷經十幾年,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不求孩子大富大貴,只求孩子健康快樂,現代如此,古代也一樣如此。

孩子是父母骨血的延續,孩子也是父母最主要的精神支持。事實上,父母也是孩子最主要的支柱,更是孩子最大的依賴。


雖說,宮廷之中少親情,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絕對是最為看重的感情。


宮廷政變,充滿了各種兄弟間的互相殘殺,也充滿了其他親人間的廝殺,但弒父的片段還是少之又少。因為,弒父意味著要斬斷心裡的那層依賴,弒父意味著要以怨殺報答養育之恩,弒父意味著要斬卻層層美好的記憶,弒父意味著要否定那個人為自己做的一切。


除非情感邏輯出現了大問題,除非內心變得非常變態,否則,弒父是件太難的事情。

羊羔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意。做為人,如何能輕易弒父?李世民智慧出眾,能力超絕,弒父的事情很難做出來。



2、 殺了父親李淵,李世民要面對億萬夫所指

殺了父親李淵,李世民面對的將是整個社會,面對的將是數不盡的指責,這種指責會經久不息,生生世世都會如此。


不是李世民不敢殺李淵,當時的李世民所能調控的資源,殺李淵絕對是可以做到的。可是,這件事情絕對不能做。


人類社會有史以來,對孝順都頗為看重,殺了李淵,不僅會受到外人數不盡的指責,更重要的是,還會受到自己內心的無盡譴責。


這是逆情緒、逆社會的行為,如何能做?做了如何能過後面的日子?做了如何能夠每晚安然睡著?


李世民不會給自己找不痛快,不會主動去殺自己的老爹。除非老爹李淵要殺他,出於人性,可能會自衛,但自衛的同時,向自己老爹舉起刀還是非常難的。



3、 殺父親李淵,沒有任何必要

為什麼會殺親人?可能是為了巨大的利益,或者可能是出於自衛,有些時候,不是你殺了親人,就是親人殺了你,你沒有太多的選擇,因此有人感嘆“最大的痛苦就是生在帝王家。”


宮廷爭鬥最多見的親人殘殺就是兄弟相殘,為什麼兄弟相殘非常多見呢?因為只有兄弟才有機會獲得那個皇位,也只有兄弟才有機會與你競爭那一份舉世無雙的巨大利益。於是,有些人磨刀霍霍砍向了兄弟,李世民和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也是如此。


李世民功勞太大,勢力也太大,李建成對太子之位有所擔心,因此雙方拔劍相向在情理之中,就看誰的劍更快了。事實說明,李世民的劍更快,於是慘劇發生在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身上了。


可是,李淵和李世民沒有競爭關係,是皇位的先後繼承關係,為何要殺李淵?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後,嫡出的兒子只有李世民一個了,皇位不給李世民還能給誰?這事李世民看得很透,李淵看得更透,因為玄武門之變後不久,李淵就禪位給了兒子李世民。


難道李淵沒有任何能力和兒子李世民競爭?錯,不是沒有,是很大。可如此下去,亂象又會加劇。就算李淵把兒子收拾了,著眼於未來,其他兒子又怎能比得上李世民?

因此這對父子,老子不會想法殺兒子,兒子李世民更不會去殺老子李淵。


李淵是聰明人,具有大智慧,禪位給了李世民。李世民也是聰明人,你給我禪位,我養你終老。


宮廷爭鬥,殺親人絕對不是上策,有時候只是無奈。殺父親,絕對是蠢人中的白痴乾的事,聰明如李世民,又怎會如此呢?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有書共讀


殺兄霸嫂,搶了老爸的江山,奪了兒子的媳婦,李世民的人生波瀾壯闊,狗血沸騰,沒有白活。

玄武門之變,李二橫下一條心,一定要出線,果然就殺了長兄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成功抵壘,錦繡江山唾手可得,於是他真的就唾了唾手,前來到“上所”找他老爸皇上李淵。

從內廷大門到李淵的座椅,只有短短几十步,在李淵的盯視下,李二走的心驚膽戰,每一步都像是一個世紀,爺兒倆各自的盤算,連同即將要組織成的語言,凝滯了宮闈上方的空氣。

李二最後兩步幾乎是連滾帶爬,跌落在李淵的懷抱裡,繼而“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有記載說李淵天賦異稟,生有三乳,也不知道李二吸吮的究竟是那隻乳,但被吸吮者的感覺一定很酸爽,在這酸爽的高潮之中,父子情感得到了最後的昇華。

李淵最後審時度勢,認可了現實,三日後,冊立李二為新太子,沒兩個月後,嘆了口氣,我不玩了,直接禪位。

李世民為何不殺老爸李淵,不敢,不能,也
不想。

為何不敢?

論實力,你李二手下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名將如雲,你老爸李淵作為馬上皇帝,也不是吃乾飯的,坐穩龍庭八年,天子龍威正熾,眼神恨不得都能殺人,朝中威望根深蒂固,擁有軍隊最高調動指揮權,玄武門之變中,李二的那點人馬差點連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的人馬都沒掀翻,想要用武力捋老爸李淵的龍鬚,差的火候還大。

何謂不能?

名分,雖說老李家有胡族血統,但即使是胡族,也講究老爸是天,兒子是地,兒子弒父,天理難容。放在漢家倫理道德上,簡直就不稱其為人了,這個道義上的風險是不能的。

因何不想?

一則是父子感情基本盤尚好,李淵也一直感謝李二這些年的努力奉獻,也曾打過立他為太子的主意,也承諾李二等同於並肩王的待遇。

二則棋局形勢已然如此,李淵李世民父子心理都明鏡兒一般,棋手對弈,過程形勢無論怎樣紛蕪變幻,結局無非勝者為王,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出局,唯一的勝利者只能是李世民。

李二邊哭邊想,在想這時哭著吸吮父親乳頭的即便是換成李建成,結果是一樣呢?還是一樣呢?他知道這是李淵所必須面對並承受的結果,李大李二根本就沒有什麼分別。一想到此際,李二禁不住又哀哀慟哭,這次的哭聲是真的,真的為自己差點被老四勒死而後怕。


歷來現實


玄武門事變中,李世民雖然是先發制人,但也是險象叢生,要不是事先策反玄武門守將,把玄武門關的老緊老緊,自己差點就報銷在玄武門。後來,李世民部將尉遲恭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首級示眾,外面圍攻的東宮兵馬才知道大勢已去,不得已散去。

太子李建成(能征慣戰的將才)、齊王李元吉(為人驍勇且擅使馬槊)也非等閒之輩,之能怪運氣實在太差,當時在玄武門稍微注意保護小命,等外面的援軍殺到,還不是吊打李世民。可惜,歷史就是這麼現實,玄武門事變開始沒多久,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死、李元吉被尉遲恭射死。

玄武門事變成功後,大家都已經明白當今皇帝就只剩下一個兒子——李世民。對於大多數大臣們來說,誰當皇帝都是老李家的。你殺的飛沙走石,我也著不急,那是皇家內部的事情。家天下的皇權爭奪,基本大家都是不怎麼急的,只要是皇家的人上臺,臣子們都認。現在就一個李世民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李淵更是清楚,雖然突然少了兩個兒子,但是自己也沒辦法啊。生米都煮成熟飯了,自己都剩下一個兒子了,難不成要幹掉最後一個兒子,讓老李家成了絕戶。

況且,李淵必須支持李世民的另一個原因是,玄武門之變的性質如果不快速定位的話,誰也不能保證李世民下面的夥計,哪天不高興就替主子動手幹掉李淵。因為李世民的班子是一隻船上的蚱蜢,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因此,不要說當時李淵的人身自由已經被李世民控制,就算沒有被控制,他也不大可能對李世民下手的,畢竟王朝的延續更重於兒子之死。

對於李世民來說,李淵可殺不得,在儒家的統治倫理裡他是君,也是父。他要是動了李淵,就是對“君父”不敬,這樣雖然無妨於他的登基,但是對以後的統治和名聲是有極其壞的影響的。天下文人的唾沫子都能淹沒了他。

同樣的,李世民清楚,自己已經是最後勝出的兒子,其他的皇室血脈都已經被他斬斷,大唐王朝要想延續,老爸歸天之後要想享受香火祭祀,那是必須要跟他妥協的。事實上是,李淵聰明就支持,大家和氣;李淵不配合,也不影響李世民的大權在握。

因此,李世民實在沒有必要對李淵動手。歷史也表現出李淵的大局意識,玄武門事變後3天,就冊立李世民為皇太子,2個月後就退位當太上皇。

李世民殺兄屠弟、娶兄嫂納弟媳,很多人認為李世民好色,小編“子屠龍”覺得未必如此,至少史料裡李世民也沒這麼明顯的“色”。

雖然各位美人姿色撩人,但我更傾向認為李世民是出於統治的需要,一來有濃厚鮮卑血統的李唐王朝,娶兄嫂納弟媳乃是正常的“胡風”;二來兄嫂弟媳都是名門之後,娶了他們就能籠絡住重要的關隴集團的成員,讓自己的統治更加穩固。


子屠龍


李世民不是不敢殺,是不需要殺。李淵已經認輸承認了李世民的合法地位,李世民還當眾吸吮李淵的奶頭以做嬰兒狀。另外李世民不是娶嫂子,是娶了四弟妹楊氏。

1.李淵不是李世民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是李建成和李元吉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在玄武門設埋伏,殺死了太子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其中故事也是非常兇險,當時事態已經非常危機,如果李世民不動手就會被李建成滅除,既然水火難容,李世民最終選擇了先發制人。

玄武門事變同樣沒有十足的把握,如果事敗死的就是李世民,後面的貞觀之治也就不復存在了。李元吉生的孔武有力,武藝高強,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偏偏老天又生了一個李元吉唯一害怕的人,就是尉遲恭,而尉遲恭又是隻服從李世民一人。如此玄武門李元吉碰上尉遲恭……真是天意讓李世民當皇帝啊!

李淵也完全被控制了,身邊站著一身血的尉遲恭,完全喪失了主動權,選擇認輸,承認了李世民的合法地位。李世民可能都沒有想到父親最終會認同了他的殺兄逼宮行為,感動的當中吸吮李淵的乳頭做出嬰兒狀。這樣就不用揹負殺父篡位的罪名,合理合法的繼承了皇位。

2. 李世民娶了四弟妹楊氏,李元吉的夫人

楊氏是隋朝望族的大家閨秀,長的漂亮,人又賢惠。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他們的兒子,對女兒和其他家眷都沒有下狠手。還娶了四弟妹楊氏,後來生了兒子還過繼給李元吉,也算讓李元吉有後了。

3. 李世民雖有殺戮,卻是個重感情的明君

李世民殺了哥哥和弟弟,但是對功臣殺的並不多,算的上是一位明君。很可貴的是他啟用了李建成的謀臣魏徵,魏徵多次頂撞,李世民始終重用魏徵,傳為千古佳話。

李世民的皇后也是一個賢后,李世民有時被魏徵氣的發怒,和長孫皇后抱怨想殺了魏徵,但是長孫皇后多次勸阻李世民不要殺魏徵,要做明君。可惜長孫皇后壽命很短,李世民失去長孫皇后後非常痛苦和思念。

長孫皇后出殯,李世民親自為長孫皇后寫了碑文。之後李世民又做了一件前所未有之事,他認為只是在寢宮陵殿安奉皇后遠遠不能表達自己的思念,更要求人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宅舍,讓宮人居住在裡面,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

關注叄品姐姐的小幸福,叄品姐姐每天都會分享一段愛情感悟,幸福可以很簡單!


叄品姐姐的小幸福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一路上燒殺(殺李建成、李元吉)淫掠(奪弟媳楊妃),但卻沒有順勢殺了父親李淵,其根本原因主要是“不敢殺、不想殺”和“沒有必要殺”兩個方面。



父子君臣人倫,李世民不願意冒弒父殺君的政治輿論風險

李世民在大唐立國和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居功至偉,身邊逐漸聚集起一批謀士和武將,當中文有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武有尉遲敬德、秦叔寶、侯君集。賞無可賞的李淵只能授權秦王組建天策府集團的權力,陝州以東全歸他管理,此番安排足見李淵在立嫡長子李建成和立賢能李世民之間的優柔寡斷,為玄武門之變直接埋下了伏筆。李世民與李建成的奪嫡爭鬥,歷史上也是屢見不鮮,輿論道德批判早已麻木、不痛不癢,甚至李世民還有幾分“正當防衛”的理由,畢竟李建成也有做了他的想法嘛。至於對待老子➕皇帝的李淵,就不能這樣簡單粗暴了,一來父子親情擺在那裡,血濃於水,二來楊廣殺父的政治危機也是前車之鑑,不好再去踩地雷。


玄武門之變後唐帝國權力格局已定,沒必要殺死皇帝父親

在聞聽秦王擊敗太子宮和齊王府勢力後,李淵深知大局已定,嫡親血脈如今只剩下秦王一個,兒子們手足相殘的悲劇讓這個老父親心灰意冷,有了淡出政治的想法。且事變後,李世民的天策府文武集團迅速得佔據了朝廷各要害部門職位。看著碗裡的想著鍋裡的李世民,又把手伸向了原太子和齊王集團,一方面他直接納娶了弟媳婦齊王妃楊氏,兼併了關隴集團的楊家勢力;另一方面以大度的姿態吸納魏徵等人才,安撫天下人心,各方勢力紛紛歸附。在此形勢下,李淵空有皇帝之名,政治權力空間早已被擠壓得越來越小,萬般無奈之下只能與兒子李世民妥協退位當太上皇。玄武門之變,一直是李淵心中揮之不去的隱痛,父子之間從此形同陌路。


竹山清溪澗


李世民殺兄殺弟,但是就沒娶嫂子,反倒是娶了弟妹巢王妃。在這裡,不能說李世民“不敢”殺李淵,可以說“沒想過”殺李淵。



實際上,李淵很欣賞李世民,甚至在腦子裡有過立李世民為太子的衝動,但是他終究不是嫡長子,而長子李建成也沒那麼昏庸,也有些能力。

實在是找不到理由來讓李世民當太子。

對此,李淵心裡有絲絲愧疚,畢竟大唐很多江山是李世民打下的。也因此,在李世民取得很高功勞後,無官可封后,大跌眼鏡的是李淵創立一種官職,叫“天策上將”,授予李世民。還給予他創立自己班子的權力,可以在天策府擁有自己的文武大臣。

這種待遇簡直就是“太子”啊!按道理說,李世民功高蓋主後,應該打壓才對。如果換朱元璋,不這樣做才怪!但李淵自創官職來授予李世民!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世民的地位蹭蹭上漲,可以說是帝國的第三把手,甚至可以當一把手了。只是缺點合法性罷了!

從上面可以看出,李淵對李世民的父愛,以及玄武門之變爆發的根本原因: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受到威脅!

也有可能說明:李淵懦弱或者玩平衡,更或者創造機會,讓李世民自己去爭奪太子之位(這個猜測有點大膽)。

兄弟相爭,李淵讓他們第二天早上來對質,不料爆發玄武門之變,此時的李淵在哪裡?他在湖中乘船看風景。李世民也拿捏不穩李淵的意思,於是讓尉遲恭打前路,探探口氣。等李世民被李淵召來時,發生了這樣一個場面,資治通鑑說:

世民跪而吮上侞,號慟久之

李世民上前跪在李淵身旁,允李淵的乳頭。不要笑,這是他們的風俗,叫“乳翁”。也說明很久以前,李淵這曾這樣做過,或者做過這種儀式。此時,李世民吮父乳,是在喚醒早年的記憶,在表達“我是由你哺育長大的孩子”。這裡需要說明,李淵有三乳!再現早年李淵乳子的場景,這樣能不讓李世民“痛哭”嗎?



綜上,李世民不是“不敢”殺李淵,壓根是“沒想過”。李淵是個好父親,但不是個好皇帝。多年以後的李世民,他是個好皇帝,但不是個好的父親。


文/非常茴香豆


非常茴香豆


謝邀。抱歉直說,但確實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很危險。畜生也不會弒父,更何況是人?請不要舉他的表叔兼岳父隋煬帝弒父淫母殺兄的例子,如此敗壞人倫、踐踏道德之徒,那就是豬狗不如,無論他有多少千秋功過及不可方不可說一切苦衷,都改變不了這個定論!

我看了幾個回答,有的說不能殺,有的說不敢殺,卻沒有看到有人說不該殺!不會殺!

是的,李世民為何不敢殺父親李淵,沒那麼多事後諸葛亮,也不可能是某位達人所說的李淵善於見風使舵——他自己就是船長,又需要向誰使舵去?給誰看?傑克船長啊?

原因就兩個:

1、李淵作為一個父親,兒子絕不該殺他!

2、李世民作為一個兒子,絕不會殺父親!

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

不能、不敢殺者,有能力殺之而不殺也;不該者,絕不可生出此念頭也;不會者,不用多此一舉也。

不能、不敢殺者,是從利益及前程最大化方面考慮問題;不該、不會者,是純粹從親情人倫及忠孝方面對這個行為的否定。

一、為什麼不該殺

縱然皇位極致冰冷,縱然皇權極致誘惑,需要夜以繼日的算計,需要未老先衰的代價,但父子之間,是否可以不必如此冷血?

如果李世民真的殺了李淵,不但他皇位的合法性會成問題,而且也會給後世的皇位繼承開一個惡劣的先例,最悲哀的是,他將會遺禍到今日:既然皇帝可以殺太上皇,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對自己的親生父母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想殺就殺?

即使是平民百姓,弒殺至親也會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死後必須要下十八層地獄。何況這是帝王家事,影響的廣度和深度更千萬復倍——可以這樣說,正因為他後來成了明君,因此這些汙點會更其放大,並直接摧毀帝國的道德體系及人倫基石!相反,他若是個暴君、昏君又或平庸之君,也不差這一個屎盆子,後果反倒不會這麼嚴重!

二、又為什麼不會殺

如此反推,可知李世民是真正的聰明人,他既已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大獲全勝,皇位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為什麼這麼說?

李淵一生有22個兒子,精力旺盛,甚至在他退位後還保持了超強的戰鬥率。然而竇皇后所生的只有四個孩子罷了,換句話說,在這四個孩子死絕之前,其它兒子休想皇位落到自己頭上。

這四個兒子中,衛王李玄霸早夭,李建成和李元吉又被KO。現在帝國的第一皇位繼承人是且只能是李世民一人而已!

此時尉遲恭進宮,浴血面駕,只是作為震懾及傳聲目的,主要目的是提醒李淵保持清醒,勿行昏著——比如忽然精神病發作,非要將如今竇皇后的獨苗苗李世民斬首。

細思李世民之意,敬德此去,不過是為已成囊中之物的皇位上最後一道保險罷了。

李世民既為軍事天才,自會精於推演,我相信他早已推演過時局演變。

例如他一出示太子及齊王首級,摧毀了二人黨羽的抵抗意志;大變剛生,宮裡蕭瑀及陳叔達便勸李淵:

臣聞內外無限,父子不親,失而弗斷,反蒙其亂。建成、元吉自草昧以來,未始與謀,既立,又無功德。疑貳相濟,為蕭牆憂。秦王功蓋天下,內外歸心,立為太子,付軍國大務,陛下釋重負矣。(《新唐書·隱太子建成》)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陛下早做決斷,太子和齊王都該死,秦王不錯,應該馬上立他為太子。

沒有證據表明蕭瑀與陳叔達早已被李世民收買,但二人在前太子血跡未乾時便馬上規勸李淵,其實便是當著尉遲恭的面向秦王表示效忠。

兩位重臣對自己的支持當然在李世民的預料之中,比較不確定的是父親李淵。

好在李淵立刻就接了一句:“此吾志也!”

大事定矣!

諸位請想,大事已諧,事態並未不可控制,李淵並沒瘋,大義已定,最重要的紅利——皇位馬上到手,李世民又怎會對父親生出惡魔一般的殺意?

他應該早已在考慮善後問題,他甚至已經幻想帝國的疆域正在親吻自己腳尖,又怎能做此不智之事,反為後世唾罵、為千古貽笑?

三、李淵的決斷

史書的一些細節很有意思,比如我發現了這個:

蕭瑀和陳叔達對高祖的勸諫,事實上是先由李淵起的話頭。

當時秦王部眾已殺散東宮、齊府之兵,馬上便來了一句:

帝謂裴寂等曰:“事今奈何?”

這很耐人尋味。

我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反正給我的感覺是很佩服李淵,在短暫的且一定會有的喪子之痛及手足相殘的悲哀後,李淵在沉默良久後,應該心中早已有了決斷,所以才有此一問,“現在怎麼辦?”

不愧是成大事者的風範!

【結語】

只有解釋了以上兩點,我們才可以引出附加理由:

如不能殺、不敢殺等。

而關於這兩點,各位高人的答案早已珠玉在前——如說外面的軍方大佬未必會服等等——我還是不獻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