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唐詩,一首宋詞,都寫女人獨守空房的孤獨,你覺得哪首更好?

漢武帝少時欲金屋藏阿嬌,後來金屋藏嬌就經常被當做典故寫盡詩詞。

〔唐〕劉方平《春怨》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這是一首宮怨詩。點破主題的是詩的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因為孤寂而“見淚痕”,淚痕“無人見”則更顯孤寂。淚而留痕,可見其垂淚已有多時。短短七個字,就寫出了她的處境和怨情。這一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則都是環繞這一句、烘托這一句的。

詩人採取了重疊渲染、反覆勾勒的手法增強畫面效果,深化詩篇意境。寫了日落,又寫黃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寫了春晚,又寫落花滿地,使春色掃地無餘;寫了金屋無人,又寫庭院空寂,更寫重門深掩,把詩中人無依無伴、與世隔絕的悲慘處境寫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而“日落”,“黃昏”“春欲晚”,“梨花滿地”,都是象徵詩中人的命運,作為詩中人的影子來寫的,以象徵手法點出了美人遲暮之感,從而進一步顯示出詩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這使詩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一首唐詩,一首宋詞,都寫女人獨守空房的孤獨,你覺得哪首更好?

宋人周邦彥有一首《浣溪沙》詞,也是借金屋無人,抒發少婦的春怨。

雨過殘紅溼未飛,疏籬一帶透斜暉。遊蜂釀蜜竊春歸。

金屋無人風竹亂,衣篝盡日水沉微。一春須有憶人時。

這首詞上片寫少婦從閨中往外看所見到的景象。暮春、殘紅、黃昏、落日,斜陽,這種春逝的景象,對普通人而言可能就是日復一日一成不變的景色。然而,現在目睹此情此景的確是“金屋無人”的少婦,對她而言,這是一種敏感的刺激,不能不勾起她內心難以言狀的感觸。

勤勞的蜜蜂在百花叢中穿來穿去,帶著採集的花粉的芳香滿意地回到蜂窩。它有了收穫,有了成果,它不再期待什麼了,這與少婦的正在期待構成心理上的對比,更增添了少婦春閨懷人的空虛感和寂寞感,這必然使她的情緒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空蕩蕩地房子,寂靜無人,靜得可怕。風吹竹影,參差搖曳,也攪動著少婦的心旌,使她心神不定,意緒撩亂。薰籠裡的沉水香已燃了一整天,只剩下殘煙嫋嫋,縷縷餘香。這搖曳不定的竹影,這若有若無的香菸,更烘托出金屋的空蕩、寂寞。

一首唐詩,一首宋詞,都寫女人獨守空房的孤獨,你覺得哪首更好?

經過前面對室內室外環境的渲染、烘托,靜態與動態的交互作用,這位終日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婦,由眼前的春暮花殘、黃昏落照所引起的青春消逝、惆悵空虛的情懷,已不難體會。

結句似應仍從閨中少婦著筆,進一步深化主題,但作者卻不然,而是到第五句一筆頓住。第六句轉向用作者與讀者的口氣代閨中少婦剖白內心世界:“一春須有憶人時”。春天過去了,花也凋殘了,遊蜂也開始釀蜜了,沉香也快燃完了,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婦也該是懷人的時候了。結句輕輕點明懷人,如畫龍點睛,使全篇皆活了,這是作者用筆妙處。

劉方平《春怨》主題、情景都與此詞相類似,而比較起來,唐詩語言簡潔明快,朗朗上口,而宋詞抒情筆觸更為細膩,藝術手法多種多樣,搖曳多姿,更富於藝術感染力。你們更鐘意哪個呢?

關注有伴陪你,便是人間好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