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唐诗,一首宋词,都写女人独守空房的孤独,你觉得哪首更好?

汉武帝少时欲金屋藏阿娇,后来金屋藏娇就经常被当做典故写尽诗词。

〔唐〕刘方平《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这是一首宫怨诗。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因为孤寂而“见泪痕”,泪痕“无人见”则更显孤寂。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短短七个字,就写出了她的处境和怨情。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诗人采取了重叠渲染、反复勾勒的手法增强画面效果,深化诗篇意境。写了日落,又写黄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写了春晚,又写落花满地,使春色扫地无余;写了金屋无人,又写庭院空寂,更写重门深掩,把诗中人无依无伴、与世隔绝的悲惨处境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日落”,“黄昏”“春欲晚”,“梨花满地”,都是象征诗中人的命运,作为诗中人的影子来写的,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这使诗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一首唐诗,一首宋词,都写女人独守空房的孤独,你觉得哪首更好?

宋人周邦彦有一首《浣溪沙》词,也是借金屋无人,抒发少妇的春怨。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这首词上片写少妇从闺中往外看所见到的景象。暮春、残红、黄昏、落日,斜阳,这种春逝的景象,对普通人而言可能就是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景色。然而,现在目睹此情此景的确是“金屋无人”的少妇,对她而言,这是一种敏感的刺激,不能不勾起她内心难以言状的感触。

勤劳的蜜蜂在百花丛中穿来穿去,带着采集的花粉的芳香满意地回到蜂窝。它有了收获,有了成果,它不再期待什么了,这与少妇的正在期待构成心理上的对比,更增添了少妇春闺怀人的空虚感和寂寞感,这必然使她的情绪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空荡荡地房子,寂静无人,静得可怕。风吹竹影,参差摇曳,也搅动着少妇的心旌,使她心神不定,意绪撩乱。薰笼里的沉水香已燃了一整天,只剩下残烟袅袅,缕缕余香。这摇曳不定的竹影,这若有若无的香烟,更烘托出金屋的空荡、寂寞。

一首唐诗,一首宋词,都写女人独守空房的孤独,你觉得哪首更好?

经过前面对室内室外环境的渲染、烘托,静态与动态的交互作用,这位终日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妇,由眼前的春暮花残、黄昏落照所引起的青春消逝、惆怅空虚的情怀,已不难体会。

结句似应仍从闺中少妇着笔,进一步深化主题,但作者却不然,而是到第五句一笔顿住。第六句转向用作者与读者的口气代闺中少妇剖白内心世界:“一春须有忆人时”。春天过去了,花也凋残了,游蜂也开始酿蜜了,沉香也快燃完了,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妇也该是怀人的时候了。结句轻轻点明怀人,如画龙点睛,使全篇皆活了,这是作者用笔妙处。

刘方平《春怨》主题、情景都与此词相类似,而比较起来,唐诗语言简洁明快,朗朗上口,而宋词抒情笔触更为细腻,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摇曳多姿,更富于艺术感染力。你们更钟意哪个呢?

关注有伴陪你,便是人间好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