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吃到大的它,竟然是“非遗”,原来制作过程这么复杂,厉害了

首先,感谢头条举办的这次“非遗在身边”的活动,如果没有这次活动,我也不会去真正的了解我的家乡,也不会知道,原来那些在我身边、不起眼的他们,都是“非遗”。

这次,想给大家介绍我家乡岐山的名小吃,“岐山擀面皮”。它是第三批录入的“非遗”。宝鸡岐山擀面皮2011年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擀面皮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的特点,是关中西府小吃代表之一,也是西北最具民族风味的食品之一。

我知道好多人,都不知道“岐山”这个地方。所以,我想在这里先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岐山”。

从小吃到大的它,竟然是“非遗”,原来制作过程这么复杂,厉害了

岐山

岐山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民族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古代哲学宏著《周易》诞生之地。方言是周朝国语、雅言即陕西西府方言。著名景点有周原遗址、太平寺、周公庙、三国古战场遗址、五丈原诸葛亮庙等。周原是周室发祥之地。周原成为历史圣地,距今已三千多年。著称于世的周原遗址,是周王朝最早的京城所在地。自汉代以来,在周原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甚多,其中大盂鼎、毛公鼎最为著名,与兄弟县区出土的虢季子白盘、矢人盘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岐山县享有“青铜器之乡”、“甲骨文之乡”、“中国千年古县”之称。

我是地地道道的宝鸡市岐山人。从小就吃“岐山擀面皮”。原来感觉是好吃的,但是绝对没有现在这种想过它。可能是因为在外地,一年回去2次。每次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吃各种小吃—岐山擀面皮、岐山臊子面、豆花泡馍、锅盔、空心挂面。这些原来常常吃到的、不起眼的小吃们,反而成为了现在的想念。

从小吃到大的它,竟然是“非遗”,原来制作过程这么复杂,厉害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岐山擀面皮”,在西安和外地都被叫做“西安擀面皮或者陕西擀面皮”?我在西安的连锁加盟店里面也吃过所谓的“西安擀面皮”,不好吃,而且很贵,一张擀面皮卖5块。要知道在我们岐山只卖3块钱。我每次回家都要带真空的擀面皮,还要给朋友、在西安的亲戚快递。

每次我回家,妈妈都会亲自做擀面皮给我吃。最重要的是面皮的制作和调料的制作,而且调料里的辣椒要用油泼辣子。我自认为过程很复杂,妈妈都是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做,面水发酵一晚上,第二天早上5点起床做面皮,就为了让我早上一起床,就有早餐吃。谢谢妈妈。

为了写这次文章,我还专门问了妈妈,制作的具体步骤。有这么几个步骤:

  • 和面团:把适量的面粉倒入锅内,按1:3比例添入凉水。接下来,和做面条一样,和面成团。静置30分钟。
  • 洗面团:盆内倒清水小半盆,取和好之面团放入,轻揉面团直到清水变为浓稠面水,取出面团将面水放一旁备用,换一新盆同样倒入小半盆清水,将刚揉过已经变小的面团放入继续轻柔.....换水次数一般靠感觉,次数少面筋发粘,次数合适面筋筋道口感很好,次数过多么就没有面筋了!【这个过程洗出来的面水就是做面皮的面水,最后洗出来的一团面,就是面筋】
  • 发酵:加入发酵粉,放置一晚上。
  • 制作面皮:先把发酵好的面水,上面的清水部分倒掉,留下浑浊的面水。将面糊置入小盆中上蒸笼中火蒸至面团半软并且不沾手的时候用勺子刮出适量大小一团,迅速用擦过油的擀面杖擀制成稍小与蒸笼笼屉大小的面皮每一张上边搽上菜籽油如此反复制作,一张张摞起放入笼屉。上笼用旺火蒸约45分钟,取出,待凉后,一张一张分开,切成蒜苗叶形的条,即成面皮。
  • 制作面筋:锅中倒入清水煮沸,将洗好之面筋揪成条状缠成比拇指稍粗的棒棒多个后放入锅中煮45分钟熟,用漏勺拎干水捞出后,撕成较小条片状放盘中备用。
  • 制作调料:我们家一般都是醋水、盐水和用三奈、八角、香果、桂皮、花椒,煮成的调料水。辣椒油【辣椒油里面要加蜂蜜,为了让调料粘在面皮表面】。
从小吃到大的它,竟然是“非遗”,原来制作过程这么复杂,厉害了

第一季的《向往的生活》黄磊做凉皮失败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和面团和洗面团这两个步骤。直接就用面水做面皮,做出来的又厚又容易破。黄磊的做法不是做面皮,而是做面饼。面饼也是一种凉皮,但是它大概有0.5厘米的厚度,而面皮要求薄,放在手上能透过去。

自己写着想吃了,计划端午回家,吃“岐山擀面皮”去!怎么样,对我家乡有兴趣吗?想吃擀面皮吗?快来岐山吧。欢迎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