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三大工程,一舉奠定了華夏文明的版圖基礎

我們今天很多人稱頌秦始皇,也有很多人認為秦始皇是個暴君。但無論怎麼評價他的是非功過,有一點是誰也無法否認的。那就是秦始皇的三大工程,一舉奠定了華夏文明的版圖基礎,也是我們今天中國版圖的雛形。這是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秦始皇的三大工程,一舉奠定了華夏文明的版圖基礎

  • 工程一:萬里長城
  •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原來秦、趙、燕各自修築的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長城不僅起到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侵擾的作用,就如《過秦論》中所說:“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從而確保了邊防的鞏固和國家的安全,也是給華夏文明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環境。
秦始皇的三大工程,一舉奠定了華夏文明的版圖基礎

  • 工程二:靈渠
  • 靈渠是中國開鑿最早人工運河之一。秦始皇為了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帝國,準備征服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為了保障部隊的後勤給養和物資供應,因此命人在湘江與灕江之間修建一條人工運河,運載糧餉。靈渠開鑿後,秦始皇迅速統一嶺南。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連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使得華南廣大地區從此成為了華夏大地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促進南北方交流的同時,也起到了鞏固國家統一的作用。
秦始皇的三大工程,一舉奠定了華夏文明的版圖基礎

  • 工程三:秦馳道
  • 馳道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國道”。秦始皇完成統一六國後的第二年,就下令修建以咸陽為中心的、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這些古代的國道和高速公路以咸陽為中心,向四周呈散射形狀分佈。雖然很多人對馳道的修建目的、形制規格有著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有一條,是大家都認可的。那就是秦馳道的修築極大地改善了古代的陸地交通情況,加強了中央和地方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得政令能夠更加有效地傳達和執行。而且其意義不僅限於此,在客觀上,這也使得地方割據和分裂的局面難以成為中國歷史的主,為大一統的中國歷史觀奠定了最為重要的基礎。

我們經常會有一個疑問,為何四大古代文明中只有華夏文明成為唯一延續至今仍然長盛不衰的的文明?答案有很多,但秦始皇的這三大工程絕對是華夏文明能夠具有延綿不絕生命力的最為居功至偉的原因之一。這三項規模浩大,氣勢宏偉的工程也奠定了現代中國版圖最為重要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