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秦始皇陵不敢考古,裡面成千上萬暗弩,兩千年後仍可發射傷人

為何秦始皇陵不敢考古,裡面成千上萬暗弩,兩千年後仍可發射傷人

秦始皇陵2000多年來自封閉後,從未打開過。秦始皇從他13歲登基起,用了39年的時間修建皇陵,動用了70多萬的勞工。

為何秦始皇陵不敢考古,裡面成千上萬暗弩,兩千年後仍可發射傷人

秦始皇下這麼大的血本為自己修建大墓,防盜肯定做到了萬無一失。已知的是地宮中有百噸水銀江河。水銀很容易揮發,揮發後的水蒸氣含有劇毒。如果有人進入地宮,會吸入水銀所釋放出來的汞蒸氣而中毒。

為何秦始皇陵不敢考古,裡面成千上萬暗弩,兩千年後仍可發射傷人

除了水銀,再有就是殺傷力強大,數量無法統計的大秦暗弩。 《史記》記載:秦陵地宮“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這種“機弩矢”實際上就是自動發射的“暗弩”。在墓門內、通道口等處安置上這種觸發性的武器,一旦有盜墓者進入墓穴,就會碰上連接弩弓扳機的絆索,進而遭到猛烈射擊。

為何秦始皇陵不敢考古,裡面成千上萬暗弩,兩千年後仍可發射傷人

在對秦兵馬俑一號坑進行考古發掘過程中,在靠近坑壁北沿的過洞中清理發現了這種弓弩,弓弦清晰可見,整體保存較完整,這在秦兵馬俑考古史上尚屬首次。

為何秦始皇陵不敢考古,裡面成千上萬暗弩,兩千年後仍可發射傷人

大秦軍騎兵的威名也與強弓硬弩的廣泛推廣有關,那麼在皇陵地宮佈置對付盜墓者的“伏弩暗器”,在2000年過去後還會發射傷人嗎?

為何秦始皇陵不敢考古,裡面成千上萬暗弩,兩千年後仍可發射傷人

考古專家給出的答案是,秦陵地宮弩弓不會失效。

為何秦始皇陵不敢考古,裡面成千上萬暗弩,兩千年後仍可發射傷人

世界上最早將弩裝備正規軍,並使之在戰場上發揮重要作用的國家就是中國。早在戰國時期,軍隊中就大量裝備弩。韓國齊國都是弩兵強國。韓國曾裝備威力強大用腳踏張的弩,能射到600步之外,蘇秦有言“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而秦弩更是聞名一時,秦兵馬俑坑二號坑內已有專門的弩兵隊列,並出土了大量銅弩機。秦弩廣泛應用於騎兵部隊。

為何秦始皇陵不敢考古,裡面成千上萬暗弩,兩千年後仍可發射傷人

為什麼說秦陵地宮中的暗弩還會發射呢?因為經過檢測,秦俑的青銅兵器的表面上有一層含鉻化合物的氧化層,起著良好的防鏽作用。而這種防鏽技術,直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才出現。秦俑坑中青銅兵器的發現及技術的先進,進一步佐證了秦陵地宮裡設置的“弩弓”歷經千年依然會發射傷人。

為何秦始皇陵不敢考古,裡面成千上萬暗弩,兩千年後仍可發射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