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奇書《小窗幽記》,寥寥幾句話,做個明白人

處世奇書《小窗幽記》,寥寥幾句話,做個明白人

處世奇書《小窗幽記》

《小窗幽記》作者為明代大家陳繼儒,此書是一部人生格言集,成書於明代晚期(魏忠賢與東林黨爭鬥時期)。問世以後,因收錄的格言短小精美、發人深思立即聞名於世並且流傳至今。

《小窗幽記》與《圍爐夜話》、《菜根潭》一起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

全書始於醒,終於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它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一再為讀者所關注,其蘊藏的文化魅力,正越來越為後世推崇。

1

安詳是處事第一法,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處人第一法,

灑脫是養心第一法。

【譯文】安穩平和是處理事情的第一方法,謙恭退讓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方法,海涵寬容是與人相處的第一方法,閒逸灑脫是怡養身心的第一方法。

【感悟】水為至柔至弱,但可以克強克剛。為人處事,也通此理。

2

勢不可倚盡,言不可道盡,

福不可享盡,事不可處盡。

【譯文】不能完全依靠勢力,話也不能全說完;福不能全享盡,事不可以做絕。

【感悟】福要常自惜,勢要常自恭。人生驕與奢,有始多無終。

3

無事如有事,時提防,

可以弭意外之變。

有事如無事,時鎮定,

可以銷局中之危。

【譯文】在平安無事時,要有所預防,好像隨時都會發生事情一般,才能消弭意外發生的變化。在發生危機時,要保持鎮定的態度,好像沒有發生事情一樣,才能化險為夷。

【感悟】人在安定之中,往往不能看到危急之時;而危急之時,心思又被眼前的危機所震懾,不能定下心來思考解決之道。人的眼光應常常看到事情的相反面,才能考慮得較為周全,“防患於未然” “既來之,則安之”。前人的告誡,值得我們深思。

4

喜時之言多失信,

怒時之言多失體。

【譯文】高興時候說的話多半沒信用,發怒時說的話多半失體面。

【感悟】喜怒過甚時說出的話,很多都是空話、大話,或者很偏激。所以我們要澄心靜氣,情緒穩定,才能言以服人,一言而明道。

5

逢人不說人間事,

便是人間無事人。

【譯文】遇到人不說人間的是非,便是人間裡的無事之人。

【感悟】但凡欲往之句,忍一時,嚥下去,不論他人是非,能保持一些“糊塗”也是種難得的智慧。

6

眼裡無點灰塵,方可讀書千卷;

胸中沒些渣滓,才能處世一番。

【譯文】眼中沒有任何灰塵遮擋,才可以讀盡千卷的書籍。胸懷中沒有什麼成見,才能處世圓融。

【感悟】讀書人如果是抱著先入為主的成見來看書,永遠只看到自己所贊成的,而看不到與他相反的意見。如果這樣,讀再多的書也只是加深成見。人和人之間的相處,難免會有摩擦,若經常把這些放心上,生活就會變得很不愉快。所以,我們處世方法要圓融,態度也要虛心。

7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

作人要存一點素心。

【譯文】交朋友應該帶著三分俠義氣,做人要保存一點素淨心。

【感悟】人始終應該保持一顆純潔之心,與志向一致、心靈相通的人在―起。

8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

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譯文】對錢財不看重,可以集聚眾人,對自己嚴格約束可以使眾人信服,寬宏大量會很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凡事敢為人先則可以領導他人。

【感悟】能夠實現自我約束是讓人心悅誠服最好的方法,如果不能約束自己,又怎麼能要求別人呢?只有嚴於律己,才能讓人心生敬意,自然就會跟隨你,聽從你了。想領導他人,要敢為人先,這樣才會有領導力。

9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

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譯文】遇到大事和難事的時候,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具有擔當責任的勇氣。遇到逆境的時候,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具有胸襟和氣度。而遇到讓人或喜或怒的事情時,則可以看出一個人的

涵養。在與眾人同行同止時,可以看出一個人對事物的見識。

【感悟】很多人遇事沒有主見,容易追隨別人,做出和別人一樣的事,但這樣做出來的事情未必是對的。不盲目從眾,心中自有取捨,這才是真正有見識的人。

10

先淡後濃,先疏後親,

先達後近,交友道也。

【譯文】交朋友,要先淡薄後濃郁,先疏遠而後親近,先接觸而後相知,這才是交朋友的正確方法。

【感悟】交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獲得真正心靈相知的朋友則更是困難。《中說•魏相篇》中有“先擇而後交,則寡尤;先交而後擇,故多怨”。意思是說:有修養的人交朋友,要先看準,然後才能結交,這樣方能少煩惱;沒有修養的人交朋友,會先交往再從中選擇,最後多怨仇。

11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

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根。

【譯文】在花繁葉茂、柳密如織的美麗和複雜情境下,如果還能不受束縛,來去自如,才是有手段、有辦法的人。在狂風驟雨的狼狽狀態下還能站穩腳跟,不被吹倒,才是真正有原則的大

英雄。

【感悟】好景不常在,繁花似錦、柳密如織的美麗景色,也只是造化一時幻化所成,轉眼間便會花謝柳飄,鶯老蝶殘。惟有智慧的人才能識得這些虛幻的景象。在最美好最複雜的境地裡,也能不為繁花沾心,不被密柳纏身,依然能夠來去自由,這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不像一些痴迷的人,會因好景不長而傷心,甚至覺得了無生趣。

12

處事最當熟思緩處。

熟思則得其情,

緩處則得其當。

【譯文】遇事需要處理時,最恰當的做法是深思熟慮和延緩一下再辦,把問題想透就會了解事情的原委,處理得慢一點,則能防止失當偏頗。

【感悟】遇事時要避免情緒化和急躁,所以要深思緩處。不過,這也不能一概而論,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事容深思則可以緩處,事情緊急不容深思時自然不能緩處。

13

神人之言微,

聖人之言簡,賢人之言明,

眾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譯文】神仙說話微言大義,聖人說話言簡意賅,賢人說話清楚明白,百姓說話喋喋不休,小人說話荒誕不經。

【感悟】所以,有理不在聲高,有用不在多少。沉默寡言不代表笨嘴拙舌,喋喋不休也不是能言善辯。

14

聞人善,則疑之;

聞人惡,則信之。

此滿腔殺機也。

【譯文】聽到別人做了善事,就對此事持有懷疑態度;聽到他人做了壞事,卻十分相信此事,這表明內心充滿敵意和怨恨。

【感悟】有些人心中,時時充滿著善念,即使聽到某人做了不好的事,也會想到可能是傳聞,或者有不得已的苦衷。而有些人,內心充滿了嫉妒、憎恨之情,聽到別人做了好事,首先是懷疑和嫉妒; 聽到他人做了壞事,倒是十分相信。這種人的心中只有恨意,而無善意。

15

讓利精於取利,

逃名巧於邀名。

【譯文】將利益讓給他人,比和他人爭取利益更為精明;逃避聲名遠比求取聲名更為明智。

【感悟】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利益往往是大家起矛盾的誘因。在利益面前,每個人都想獲得更多,為此,很多人失去了珍貴的友誼,或者是做人的立場,甚至為了一點利益喪失人格也在所不惜。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寧可自己少得一些利益,也讓別人多得一點利益,更不要因為這點利益傷了彼此的友誼與和氣,這才是真正的精明。

16

過分求福,適以速禍;

安分速禍,將自得福。

【譯文】過分地追求福分,會加速禍事的降臨;對於突然發生的災禍能泰然處之,然能夠逢凶化吉,轉禍為福。

【感悟】過分貪求往往會招來禍事,福事卻存在於安分守己之中。一個人若過分求福,不但會將原來的福分失去,還可能招來更大的禍害。而對於突如其來的災禍,也不要過分驚慌,驚慌中更容易出錯。禍福相倚,雖然難以預料,但也要看人是否能自己守住福分。

17

只看花開落,不言人是非。

【譯文】只看花開花落,不說人間是非。

【感悟】有人說,天底下總共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爺的事。人的很多煩惱來自於:忘了自己的事,喜歡管別人的事,擔心老天爺的事。如果人一輩子的心思只用在自己身上,只是去管好“自己的事兒’’,一定可以活得更加輕鬆和自在。下次如果你心情不好,就趕緊問下自己,你擔心的事情到底是“誰”的事?

18

守恬淡以養道,處卑下以養德,

去嗔怒以養性,薄滋味以養氣。

【譯文】堅守安詳恬淡用以修身養道,處境低下卑賤時修養其道德,去掉憤怒以修養性情,減

少對滋味的追求以修養氣息。

【感悟】修養自身不分條件,不分場合,是一個人需要時時注意的做人原則。道家以為,只有去除一切浮躁、嗔怒,一切外在的滋味和誘惑,才能達到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人生是一個雕塑的過程,把所有的累贅之物去除,剩下的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

19

群居閉口,獨坐防心。

【譯文】與大家在一起時,要閉口訥言。

【感悟】所謂禍從口出,儒家也很重視“慎獨”,獨自一人時,要慎獨以防己心之亂。不胡思亂想,才無隙可乘。

20

處世當於熱地思冷,

出世當於冷地求熱。

【譯文】身處塵世,當在熱鬧的地方冷靜思考,出世化外,當於冷清的地方求取熱烈。

【感悟】國人習慣“聚眾”,因此易熱鬧非凡。凡於此處,要小心冷靜。隱士習慣寂寞,因此容易無溫無火。凡於此時,當慷慨激昂。

21

凡事,留不盡之意則機圓;

凡物,留不盡之意則用裕;

凡情,留不盡之意則味深,

凡言,留不盡之意則致遠;

凡光,留不盡之意則趣多,

凡才,留不盡之意則神滿。

【譯文】做事留一點餘地就會變得圓滿,東西留一點餘地就會富裕使用,感情留一點餘地就會意味深遠,說話留一點餘地就會餘味猶存,興致留一點餘地就會增加情趣,人才留一點餘地則神韻飽滿。

【感悟】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極端,留有餘地,適可而止,才有騰挪迴轉之空間。

22

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

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譯文】不可以趁著興奮而輕易許諾,不可以因為醉意而生嗔怪,不可以趁著快活而多生事端,不可以因為疲倦而辦事有頭無尾。

【感悟】不能讓一己一時的喜怒哀樂改變自己一貫的原則。

23

寡思慮以養神,

剪欲色以養精,

靖言語以養氣。

【譯文】寡思少慮以涵養神韻,袪除色慾以涵養精力,安寧語言以涵養氣血。

【感悟】清淨養神的方法,並不是要人無知無慾,要人沒有理想,沒有抱負,也不是人為地過度壓抑思想或者毫無精神寄託地閒散空虛,而是提倡一種專心致志的靜謐。要做到少思寡慾,依賴於思想的純正,要知足常樂,保持達觀的處世態度。

24

交友之先宜察,

交友之後宜信。

【譯文】交朋友之前應該觀察,交朋友以後應該信任。

【感悟】交友須識人知人,沒有人可以十全十美,既然能成為朋友,就要包容,知其性格,便可知其心。

25

好醜不可太明,議論不可務盡,

情勢不可殫竭,好惡不可驟施。

【譯文】好壞不可以太分明,議論不可以說絕,情勢不可以竭盡,喜歡厭惡不可以突然表現出來。

【感悟】做人必須保留,不保留便是不留情面。

26

性不可縱,怒不可留,

語不可激,飲不可過。

【譯文】性格不可放縱,怒氣不可保留,語言不可激烈,飲酒不可過多。

【感悟】任何人都要講究一個"度”,過猶則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