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什么到1945年4月,仍然认为德国能打赢这场战争?

任性得姑凉

应该是他试图让别人相信德国会赢。1945年3月希特勒下达了“尼罗指令”,决定执行“焦土政策”,炸平整个德国:摧毁德国的所有工业设施和一切民用设施,毁掉所有德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甚至让德意志民族与第三帝国共存亡。

下达如此绝望的命令,可见他也清楚没有战胜的可能了,只不过用来麻痹军队和炮灰——人民冲锋队。最后说着说着,他自己也信了。。。。。

幸好施佩尔冒着生命危险没有执行,不然德国就不是现在这样了,这个举动在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也救了施佩尔一命。

第一、虽然柏林被围,但是德军还控制着相当多的地区,比如西线的荷兰、东线的捷克斯洛伐克,还有南部的意大利各个主要城市等等。据资料记载,到了5月初,驻南斯拉夫的德军还有46万,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还90万之众,西线的驻荷兰、挪威、丹麦等国的军队也是数量庞大。但是,希特勒没有仔细考虑:这些驻军都是在苏联红军的或者盟军的眼皮子底下,自身都难保;在东西两线夹击的情况无法长途奔袭,后勤补给也不稳定。

经典电影《黑皮书》里面对1945年的荷兰有着非常真实的描述——在5月5日荷兰解放的前一个星期,甚至前一天,荷兰人,抵抗组织、犹太人仍生活在纳粹的恐怖统治中,而党卫军之间的派系斗争甚至在投降以后都没有停息。

更重要的是,德国没有日本那种“玉碎”死战的劲头,驻地的高级军官们早已察觉出再做困兽之争,无异于自杀,已经无心恋战。甚至开始积极与盟军秘密联系,尽量争取时间向英美投降,或者尽量抵住东线的苏军,苦等盟军打过来,以尽可能的保障自己在战后的人身安全和利益。

第二、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希特勒得知此消息后,顿然又生出战争会出现转折的希望,而且这种充满希望的气氛一直持续至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那天。4月22日,柏林已被苏联红军包围了四分之三,这时希特勒才打破了最后的幻想。

第三、希特勒精神不正常。希特勒是个性格极端偏执的人,信奉“要么胜利,要么灭亡”的极端人生信条(有评论说他曾设想顶住红军,向盟军和谈,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决定死守柏林后,希特勒开始时不时的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谁主动跟他提及绝望的局势就会被骂的狗血喷头。甚至,最被希特勒器重的军工部长施佩尔给希特勒发送的报告,希特勒只看了一眼便把这些报告锁进保险柜里永不再看,同时拒绝接见他本人,因为,希特勒已经不愿意接受这些坏消息。

根据希特勒贴身秘书荣格夫人回忆录改编的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就很客观公正的还原了柏林防线崩溃后,希特勒脆弱的精神和极差的身体状态——手老是不停的颤抖,连笔都拿不起来,面色苍白,并明显的驼背...........幻觉和动不动歇斯底里的叫喊。。。。这样的人还指望能做出什么理性的决定。

第四、希特勒对的V系列导弹和喷气式飞机等新式武器寄予了厚望,认为这些新式武器会扭转战局,甚至帮助德军再次取得战争主动权。然而随着制空权的丧失,上西里西亚等工业区的失守,连生产这些武器的工厂和开动这些武器燃料都无从谈起了。所以,当时的各种有关胜利的信念,更多的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1945年4月,德国已被盟军两面夹击,东、西两侧都被打进国境,这时希特勒还会认为德国能打赢这场战争吗?

大军压境,实力悬殊,希特勒还这样想,是不是石乐志呢,不是的。

当时希特勒的真实想法如何,时过境迁,已经没可能调查。

综合各方的资料,如果1945年4月希特勒仍对战局抱有希望,未免有些奇怪,结合他在1945年3月份下达的“焦土命令”,可以认为希特勒的状态已不稳定,甚至有精神分裂的倾向。

时而要毁灭德国,时而又妄想翻盘,仿佛一个输红了眼的的赌徒。

当时的形势,苏联红军的钢铁洪流正涌向柏林,西面盟军的轰炸机群铺天盖地,垂死挣扎的德国虽然还有几百万大军,却毫无战略纵深和制空权,要这样都能赢,莫非希特勒自信能买到“神仙挂”?

如果希特勒还存有幻想,只能说,他严重低估了盟国消灭法西斯的决心。

分析历史问题,要代入历史人物的视角,站在希特勒的角度上看待1945年的战局,也许他认为,盟军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执着的认定“美英与苏联貌合神离,德国仍有翻盘的希望”。

所以在他的指挥下,德国才会在两线执行不同的战略,虽然都是作战,但德国在东线是毫无转圜的你死我活,在西欧战场则打打拖拖、妄图以战促和,幻想通过一两次战役打疼美英,换取谈判的机会,待西线停战媾和后再全力对抗东面的苏联,这是德国在大战末期的唯一生机。

站在今天的视角,希特勒的想法十分可笑,当时却并非如此。

苏联诞生后,在二战前一直被西方敌视,战后美苏更走入冷战,可见希特勒的判断并非毫无道理,美英等西方世界与苏联之间确有矛盾。

但希特勒不会看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格局下,美英对矛盾的主次分的很清楚,红色苏联要防,纳粹德国更要警惕,事实上自1917年以来,西方世界与苏联的关系并非十分紧张,双方甚至有一些经济、社会的互动,而纳粹德国呢,1930年代希特勒上台后,步步扩张,穷兵黩武,屠杀犹太人,大搞法西斯,这样的国家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常的组织体,无法用常理揣摩。

希特勒曾幻想与美英媾和,然后再打苏联,可美英呢,会冒险与一个疯子和谈、再指望疯子去对抗巨人?

巨人再横,毕竟神志清醒、可以谈判对话。

疯子哪天一个脑子抽筋,管你三七二十一,什么都干得出来!

最后,即便某些英美政客,心存与德国媾和的一丝念头,当时的世界形势,反法西斯战争让全世界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奋战,即便在西方,民众也一概认为苏联是浴血盟友,这时要与德国媾和,政治风险极大,但凡有脑子的政客都知道“民心不可违”,不会去碰这样的高压线。

抛开立场不谈,希特勒的确可称一代枭雄,眼界上的局限,却让他对大局的判断谬以千里,幻想翻盘也是有可能的。

然而“1945年4月的德国还能赢”,这,终究只能是狂想。

——

炎黄军武只发原创,请走过路过的朋友点赞、关注一下,谢谢!


炎黄军武

早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当中,德军战败于苏联红军之手,德国的失败就已经不可避免了。到了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后,德国的失败更是毫无悬念。

1945年4月,希特勒仍然认为德军能够取得胜利,一是幻想,二是因为罗斯福去世了。


德国陆军在苏联战场损失惨重,许多军队尽管编制还在,但是人员数量,武器装备严重不足,只是空留着军队的编制。由老弱病残组成的军队完全无法与精锐的苏军和美军对抗,何况此时的德军大多缺乏经验。

由于苏军进攻速度极快,苏军打到德国境内时,还有一大批德军在远离德国的各个战场,被分割包围,例如在捷克就有几个军,但是根本不可能回到德国。

其次,罗斯福去世了。希特勒的偶像腓特烈大帝在俄国征战过程中,屡战屡败,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边缘,但是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女皇去世了,新上任的沙皇对德国抱有好感,德国迎来转机。

罗斯福死后,希特勒有同样的想法,以为转机到了,开始积极的排兵布阵准备重新开始,但是此时的美国国策不是一个人的离去能够影响的了得。


绿色落日

原来一直认为希特勒是疯狂而不傻,但到了1945年4月,希特勒就像似输光老本的赌徒只有蠢了,完全就是精神病患者了。占领地大面积丢失,盟军已进入德国本土作战,军队只是在苟延残喘的尽力抵抗,而希特勒能动用的军队寥寥无几,甚至一些部队根本就已经不存在了,纳粹德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希特勒只是幻想着东西方国家因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对立或许能发生战争,而纳粹德国能重整旗鼓利用矛盾东山再起。

希特勒在东西方阵营会对立方面很有远见,但那是美苏将纳粹德国彻底砸烂之后的事,希特勒没有等到那一时刻。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停摆,战争狂人不可能不知道,只不过他在心理上过不了这个坎,咬牙放屁也得硬挺着,身边的人也跟着架秧子,特别是铁杆粉丝戈培尔的蛊惑,希特勒还真就认为总理府地堡里这些能撒豆成兵空喊口号的亲信能支持他再铸辉煌。

但是此时希特勒拿什么继续进行战争,什么什么都没有,上到五六十岁的老年人,下到十几岁的孩子都上来战场,即使东西方阵营对立,残垣断壁的纳粹德国就能恢复战前状态吗?这完全是痴人说梦,对于精神病患者自言自语别当真,你要是信了,你也就是精神病患者了。


一个支点看看

1945年3月19日,希特勒下达了“关于在帝国领土上进行破坏措施”的命令。

另一种记载更为骇人一些

除了工厂和储备物资,还包括戏院、城堡、教堂、历史建筑这样一些残余的历史遗迹。也就是说希特勒要摧毁的德意志民族的生存基础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你觉得一个在3月19日就下令摧毁德国一切生存基础的人,会在4月份依然相信自己能打赢吗?

当然不会。

不过,虽然他不相信,但这并不妨碍他想让别人相信嘛。

一边已经在家里把本民族的生存基础连根拔,完全无视自己挑起的战争结束之后本国人民将以何种方式生存下去,让自己的人民——也就是他们口中的劣等货,在他们亲手制造的焦土上自生自灭。

另一边, 让前线的士兵不要相信任何“传言”,要继续流血卖命,用自己的血海淹没敌人,让战争“转折”。

可以,这很纳粹。


七班的历史课代表

希特勒当时已经活在了自己的幻想中,他的大脑早已没有了客观实际的分析,他拒绝看任何负面的报告,指挥那些根本不存在或者已经损失严重的部队去执行他们能力之外的任务。

在德军最后的工业区上西里西亚工业区被苏军所攻占后,德军的军工生产基本宣告瘫痪,不用说生产坦克大炮,连部队基本的弹药都不能保障了,战争最多只能维持一两个月的时间了。德国的军工部长施佩尔不停的给希特勒发送报告,报告的开头是“战争已经结束……”,希特勒只看了一眼便把这些报告锁进保险柜里永不再看。而每次施佩尔亲自飞到柏林请求面见希特勒本人时,也都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绝,因为希特勒明白等待他的全是坏消息,可见希特勒已经不愿意接受失败的事实!



其次关于军队的实力问题,希特勒总是喜欢组建新的部队,而不是把那些老部队补充完整,这样的结果就是德军的编制非常庞大,给人造成德军实际庞大的感觉,可实际是大部分的部队已经只是徒有虚名而已,一个师的编制其实力可能仅够一个团甚至更低。这也是希特勒“迷惑”自己的一个手段吧,让自己认为他还有足够强大的德军来反击盟军的进攻。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希特勒把几个摩托化的反坦克炮兵连组建成一个反坦克师,看似强大,其实只有几个连的兵力,自欺欺人而已。



再加上那些希特勒寄予厚望的V型导弹和喷气式飞机等新式武器,认为这些新式武器的大量生产会让德军再次取得主动权,殊不知连生产这些武器的工厂和开动这些武器燃料都没有了。他仍旧相信可以取得胜利,不过是为其寻求心理上的安慰而已,对于一个已经决定自杀的生命来说,他也想在有限的生命里活的轻松一些吧!


小小狼王

这时期的希特赖才犯了歇斯底里妄想症,不肯承认自己军事指挥的失误和低能,总认为不是自已不行,而是手下的将军们不听命令,违抗命令,导致战争的失败。还认为国防军的所有将领密谋参加了暗杀自己的行动。幻想柏林周边有多个主力师弛援柏林来救自己。癔症,妄想狂,这时竹希特赖才真正疯了。下令所有的柏林人拿起武器抵抗侵略,逃兵,怕死的人一律吊死!向隐藏在城市下水道的居民放水,企图淹死他们!不能打赢战争~德意志人民便没有生存的权利!死亡!死亡!死亡!


前锋35

就像1945年还在希特勒身边的那些将军元帅私下说的一句话一样:元首在指挥根本就不存在的部队。一个输红眼的人,虽然一直在输,但他始终觉得他还有很多的可以让自己翻本的资本和机会,所以他不会接受现实,只会相信自己不会输的。


渝采风

希特勒一直以为自己是腓特烈大帝转世。罗斯福去世后以为美国也会像俄罗斯一样退出战争 然后西方和德国媾和 德国单独打退苏联重演勃兰登堡的奇迹(´▽`)。 历史太好的人往往自己会被历史套住


用户52076151707

因为四月份美国总统罗斯福因为脑淤血猝死 希特勒幻想可以和当年俄国女沙皇在俄军攻入柏林前猝死 继承沙皇彼得因为是德国人 从而放弃攻击普鲁士 转而结盟 当时希姆莱的确派人去瑞士和杜勒斯谈判 希望美国德国结盟对抗苏联 但是最后美国也没能和德国结盟 苏联红军也的确攻入柏林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也描写了这段战争结束前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