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通鑑|司馬光篡改歷史,造了董仲舒這尊大神

衣賜履按:董仲舒,幾乎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代名詞。在中國人的印象中,正是董子上書漢武帝劉徹,儒學才有了兩千年來樹為一尊的地位。然而,在讀董仲舒的過程中,我被一個很樸素的問題折磨困擾,

既然董仲舒這麼厲害,為什麼沒當上官兒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走進《通鑑》。

董仲舒是廣川(河北省景縣,一說冀縣)人,年輕時專攻《春秋》,景帝時期,曾擔任博士(研究官),一舉一動,都循規蹈矩,嚴守禮教,學者們都像尊敬教師一樣尊敬他。

醬香通鑑|司馬光篡改歷史,造了董仲舒這尊大神

【西漢大儒董仲舒】

前140年,十月(歲首),漢武帝劉徹下詔,令大臣舉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的人才,劉徹親自出題,圍繞著古往今來治理天下的“道”,進行考試。參加考試的有一百多人,董仲舒是其中一位。老董給劉徹洋洋灑灑上了一篇策論,主要講古代聖明的君主是如何用推行禮樂教化來實現完美治理的,當下的社會為什麼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弊端從生,云云(文章既長,又云山霧罩,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找來看看,此處就不引用了),策論結尾,終於說到了他的核心內容:

《春秋》推崇的天下一統,這是天地之間的永恆法則,是古往今來的大義。現在,教書的都不同源,傳授的內容不同,每個人的論點各異,一百個學派,就有一百種治理國家的方法,以致君主沒有辦法實現統一,法令制度屢屢變化,臣民不知應該遵守什麼。我認為應該這樣:凡不在六經——《易經》《禮經》《樂經》《詩經》《書經》《春秋》之內的其他各家學派的學說,以及跟孔子思想相違背的學說,都應根絕,不准他們跟儒學並存。那些邪惡荒唐的學說歸於滅絕,政令、綱紀,就能統一,法度才能明確,臣民才有所遵循。

衣賜履說:儒者皆罵秦始皇焚書坑儒,然儒者一上臺,則把其他學派一網打盡,其用心比秦皇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徹覺得不錯,任命董仲舒為江都國(首府廣陵,江蘇省揚州市)宰相。江都王劉非是劉徹的哥哥,一向驕傲兇暴。董仲舒為相後,用禮教輔佐,不時規勸,很受劉非敬重。

衣賜履說:老董基本上沒有得到重用。

宰相衛綰上奏,說,各地所推薦的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人才,凡是研究申不害、韓非、蘇秦、張儀言論的,都是亂政之輩,請一律罷免。劉徹批准。

醬香通鑑|司馬光篡改歷史,造了董仲舒這尊大神

【宰相衛綰,也是弘儒功臣】

緊接著,到了當年六月,宰相衛綰免職,劉徹任命竇嬰為宰相,田蚡為太尉。劉徹一向看重儒術,竇嬰、田蚡也都喜好儒術,於是極力推薦代郡(河北省蔚縣)人趙綰擔任御史大夫,蘭陵(山東省蒼山縣西南蘭陵鎮)人王臧擔任郎中令(宮廷禁衛官司令)。趙、王二人都是大儒申公的弟子。

前136年,設立五經博士(《詩》《書》《禮》《易》《春秋》)。

前134年,十一月(十月為歲首),劉徹根據董仲舒的建議,首次下令,各郡各封國,就“孝”、“廉”兩項,每項各保薦一人。

五月,下詔各郡及封國,察舉賢良之人及對五經有研究的學者,到長安應試,劉徹親自出題。

衣賜履說:以上所述內容,脈絡非常清晰:劉徹問道——董仲舒對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宰相衛綰上奏,凡研究法、縱橫派的,一律罷免——竇嬰、田蚡好儒術,推薦大儒申公的弟子趙綰、王臧當官——設立五經博士——劉徹根據董仲舒的建議,下令各郡國舉“孝廉”——下詔各郡國,舉薦精通五經的學者赴長安應試。

顯然,這個鏈條幾乎無懈可擊,董仲舒提出了思想,畫出了藍圖,借劉徹的力量,“秒殺”百家,“獨尊”儒術。老董,好生讓人景仰!

然而,略有瑕疵。你們搞獨尊儒術,可是太皇太后竇女士還沒死誒!竇太后喜歡黃老學說,討厭儒家學派繁瑣不堪的那一套,曾經有一次,把名滿天下的大儒轅固生扔到野豬圈裡去了,原因是老轅說《老子》這書不咋地。前139年,當了御史大夫還沒多久的趙綰,向劉徹建議,以後別什麼事兒都跟竇太后彙報了。不知誰告訴了老太太,老人家大怒,立即下令調查趙綰、王臧,交付審判。趙綰、王臧自殺,連帶著把宰相竇嬰、太尉田蚡也免職了。

醬香通鑑|司馬光篡改歷史,造了董仲舒這尊大神

【田蚡真的是“獨尊儒術”的有力推手】

衣賜履說:竇太后死於前135年。好,我們的問題來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是一個國家的大戰略,是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大事,前140年,竇太后身體槓槓的,你董仲舒提出來,你劉徹批准,就沒竇太后什麼事兒了?老太太能隨時殺了御史大夫和郎中令,她會由著你們這幫貨在那裡胡來?我是百思不得其解。於是,翻《史記》、《漢書》,《史記》是紀傳體,時間記得不很嚴謹,看不出個所以然來。《漢書·武帝記》載:前134年(元光元年),五月,劉徹“詔賢良”,於是董仲舒、公孫弘等出焉。如果老董此時才出現,那先前那些“弘儒”的事兒,就跟他沒什麼關係了誒!但,有沒有可能是《漢書》記錯了時間呢?

我繼續看,《漢書·董仲舒傳》裡,詳細記載了劉徹和董仲舒之間來回問對的文字(就是上文中,前140年董的策論),雖然我很不喜歡看這些歌功頌德、空洞無物、大而不當、無法落實的文字,但還是硬著頭皮一點一點看。董文有一段話:

今陛下並有天下,海內莫不率服,廣覽兼聽,極群下之知,盡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於方外。夜郎、康居,殊方萬里,說德歸誼,此太平之致也

讀者發現什麼沒有?不用看懂哈,發現“夜郎”二字沒有?對,就是“夜郎自大”的那個夜郎。

夜郎國王問漢使,中國和夜郎國哪個大?

你們甭笑,夜郎使者要到中國,漢武帝也得這麼問。之前,根本互相就不知道。

漢朝什麼時候知道夜郎的?

前135年,閩越國攻擊南越國,南越王向漢朝求救,劉徹下令大行(外籍官民接待總監)王恢、大農令(農林部長)韓安國出兵,攻擊閩越國。王恢派番陽(江西省波陽縣)縣令唐蒙出使南越國,發現了一個叫“夜郎”的國家。從這個時候起,大漢才知道在中國與南越之間,還有這麼個國家(今貴州省關嶺縣)。

回到董仲舒的對策來,董既然知道夜郎國,這篇對策不可能早於前135年,也就是說,《漢書·武帝記》裡講的,董仲舒是在前134年才與劉徹第一次見面,應當屬實。

這下子壞了,我們前面所列的“獨尊儒術”的行動鏈,全都反了!再捋一下哈:

前140年,宰相衛綰上奏,凡研究申不害、韓非、蘇秦、張儀學說的,都是亂政之輩,一律罷免——前140年,六月,衛綰免職,竇嬰任宰相,田蚡任太尉,兩人都好儒術,推薦大儒申公的弟子趙綰當御史大夫,王臧當郎中令——前139年,因得罪竇太后,趙綰、王臧自殺,竇嬰、田蚡免職——前136年,設立五經博士——前134年,十一月,劉徹下令各郡國舉“孝廉”(這是劉徹的意思,不是董仲舒的建議,因為,老董還沒出來呢)——前134年,五月,下詔各郡國,舉薦精通五經的學者赴長安應試。此時,董仲舒才得以見到劉徹,上了他的對策,提出所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我靠!這麼一看,獨尊儒術,跟董仲舒關係不是太大啊!最搞笑的是,《史記·儒林傳》上記載,竇太后去世後,田蚡任宰相,驅逐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學儒者數百人,云云。我了個去!罷黜百家是這個人渣渣去落實的啊!行,現在我們知道了,在推行這個政策過程中,可能還有其他人出了大力,但貢獻最大的兩個,一個是武帝劉徹,一個是大漢宰相田蚡。

司馬光為什麼要篡改史實呢?我猜,是這樣的,儒家樹為一尊,成為讀書人入仕的必要條件,孔、孟是開啟者,而朝廷方面得有政策配合,需要有個人提出來。目前看,功勞最大的是劉徹、田蚡。而劉徹行事,他當了五十多年皇帝,除了“獨尊儒術”之外,其所作所為,與儒家宣揚的東西半毛錢關係都沒有,顯然,儒學,在劉徹而言,只是一個統治工具而已,如果把儒學脫穎而出的功勞記在他頭上,有點像個笑話。另一個功臣就是田蚡,我們前幾講已經說過了,田蚡就是一個超級渣渣,如果把儒學勝出的大恩人定給他,那不是丟盡天下儒生的臉嗎?司馬光思來想去,得,這不有一董仲舒嗎?他不是給劉徹上過對策、提過建議嗎?行,就他吧,於是,把時間改吧改吧,把有可能產生矛盾的地方刪掉,比如,《通鑑》裡摘引的董文,就把“夜郎”那段話刪掉了。這樣,獨尊儒術,裡子面子都有了,司馬光生生把儒生董仲舒,造成了一尊超級大神

再討論兩個問題,一個是,司馬光這樣的所謂道德真君,嚴重弄虛作假,說明儒生的兩面性和虛偽性,萬世彪炳的大儒司馬光,也是如此。其實呢,也能理解,我前面一直說,這些人都是政治人,不能用一般標準去衡量他們,儒者,一入官場,就不是純粹的儒者了,其行為方式必須符合政治邏輯,從這個角度看,司馬光也沒什麼可遭譴責的。

另一個是,董仲舒究竟執政能力如何?可能也就那麼回事兒。劉徹先讓他當江都國宰相,後來被貶,回到長安當中大夫,主要是在家著書立傳。再然後,公孫弘推薦董仲舒任膠西國宰相,膠西王劉端驕橫放縱,多次違犯法令,殺掉二千石高官多人。有人說公孫弘是嫉妒董仲舒的學問比自己好,故意陷害董,讓其到膠西國任職,想借劉端之手幹掉董。我不反對這個觀點,但我想,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董仲舒道德文章寫得燦若桃李,胸脯拍得啪啪作響,真正做事,行不行?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董仲舒到了膠西國,劉端還算客氣,但沒過多久,老董害怕被害,就稱病回家了,繼續著書立傳去了。

董子,究竟有多強的執政能力,躍然紙上。董仲舒們給劉徹們提出的行仁政而王天下的道理,劉徹們想必一邊在心裡發笑,一邊說愛卿有理。劉徹們要的是你儒家“君臣父子”這一套東西,無條件服從皇帝的這一套東西,皇權的合法性這一套東西,至於你們標榜的什麼仁愛禮樂、鳳凰龍馬、厚古薄今,對劉徹們而言,什麼都不是。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