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哲學家董仲舒的思想,爲什麼得到漢武帝的重用

從古自今我國都是人才輩出,有著名的軍事家,有能力超群的文學家,還有神秘的哲學家等等,那麼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大腕就是哲學家董仲舒。在公元前179年出生的董仲舒是是古代西漢時聞名中外的哲學家而且是一位政治和教育都精通的人物。做的最具影響力的事大概就是曾經向漢武帝劉徹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

揭秘哲學家董仲舒的思想,為什麼得到漢武帝的重用

董仲舒的家庭背景是當時比較富裕的地主之家。他很愛看書,所以在他家裡擺滿了各種書籍,這也恰恰成為他研討儒家思想的基石。他從他的學生開始向大家傳遞儒學思想,所以他收了特別多的學生。接受他思想的學生越來越多,因此影響也越來越大,很快他便出了名,也算是小有名氣。後期他成為了博士,主要任務就是向大家傳授專儒學思想。

漢武帝年間,漢武帝善於聽取廣大群眾的意見在如何管理國家方面。遂董仲舒在自己的書中寫到“天人感性”、“大一統”的相關學說。董仲舒的思想裡覺得“天”是萬事萬物的基石,自然界裡的一切東西都是由天來掌控的,所以說有關“天命”的思想大致來說是統一的。而更可喜的是他所提出的東西受到漢武帝的重用,對當時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揭秘哲學家董仲舒的思想,為什麼得到漢武帝的重用

董仲舒可以算的上是他那個時代裡比較出名的儒者,他的大部分儒學思想,都是以當時朝代的政治發展需要以及經濟發展需要為出發點的,並且其影響一直延續到後面很久一段時間。董仲舒的儒學思想大致可以分為一下三層次方面:

首先思想的提出其主要目的是鞏固朝廷的勢力即中央集權。對於漢武帝來說董仲舒的儒學最為適應漢朝的制度以及其政治的發展。同樣的董仲舒的思想在漢朝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也正因為如此儒家有了所謂“正統”的思想。

其次就是漢武帝希望能夠強化自己的權力因此出現儒學思想。董仲舒的思想裡認為萬事萬物的運行都是與天道運行有著必然的聯繫,即所謂的“天人感應”。也就是說天道輪迴與時間萬物的發展都是統一的,其中一方是好則另一方也是好,反之亦然。其實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限制君主的行動,濫用職權。

揭秘哲學家董仲舒的思想,為什麼得到漢武帝的重用

最後就是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就有了“三綱五常”的思想。從剛提出來直到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受到每任君主的追捧,在我國古代存在時間大概約兩千多年。每一種思想的出現都是會有人追捧,有人對此不屑一顧,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將思想最為經典又最有意義的部分留下學習,不好的就一蓋摒棄。

董仲舒的壽命是七十六歲,他是因病而死的,他前前後後大約經歷了四個朝代。漢武帝待他不薄,在他病逝後,就將他賜葬在長安的下馬陵內,就是那個時候的京師即長安的郊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