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向來以怪誕著稱,篇幅不長卻包羅萬象,從地理、動物、植物、醫藥、方國、天文等內容都有涉及。
《山海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書,也是眾說紛紜。歷代以來的學者對《山海經》多有分析考證,有的認為其是地理志,有的認為純粹是語怪之書。近現代學者,比如魯迅先生就認為《山海經》是古之巫書,袁珂先生認為其是神話之淵府。
在所有的分析討論中,有一個重點是,《山海經》的作者到底是誰?
我們都知道,《山海經》是託名禹、益之作,對於這個說法歷代學者都進行過反駁。現在比較通行的觀點是,《山海經》非一人、一時之作,它的成書時間大致在戰國至秦漢——《山經》成書於戰國,《海經》成書於秦漢。
在討論《山海經》的作者看到了什麼,看到的是否是真實這一點之前,我們首先要理解一個問題:
真實有兩種,一種是事實的真實,一種是心理的真實。這也是神話的功能之一——在今天看來虛幻的內容反映當時真實的心理。
所以,在面對《山海經》荒誕的內容時,儘管它描繪了許多超現實的內容,但它仍然是真實的。
比如《山經》,現在通常的看法是地理志;《海經》、《荒經》就充滿爭議,有說是月令圖,也有說是地理志。
總之,《山海經》的作者看到的,就是它當時身處的世界的天文、地理、動植物、文化現象等等,但是在描繪過程中出現了無意識的虛構,也可能有文學家的有意創作。
閱讀更多 皮皮寵PPPet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