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2018年上半年銀行業改革發展熱點大盤點

點擊標題下「中國城鄉金融報」可快速關注

2018年上半年,銀行業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改革開放三大任務,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推動改善信貸供給,努力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

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銀行業將破除無效供給和支持培育新動能相結合,提高服務質效。自4月2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結構性去槓桿”以來,銀行業堅持防控金融風險與企業轉型發展相互促進,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推動企業兼併重組,優化產業結構,促使“殭屍企業”平穩有序退出市場。6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通過定向降準措施,鼓勵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運用定向降準和從市場上募集的資金,按照市場化定價原則實施“債轉股”項目。此次定向降準所釋放資金的另一流向是小微企業。原銀監會3月19日下發通知,重點針對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含)的小微企業貸款提出“兩增兩控”新目標。4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力爭到三季度末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有較明顯降低。6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部署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6月25日,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上述一系列有力措施都旨在促進銀行業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供給不充分、結構不均衡問題。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同比增長14.2%。

在防控金融風險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運行穩健,風險可控。1月13日,原銀監會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繼續強監管態勢。上半年,銀保監會及原銀監會依法查處了多起大案要案。經過綜合治理,銀行業各種類型的不規範行為得到初步遏制。此外,目前商業銀行整體貸款質量和經營效益穩定,風險抵補能力和流動性儲備充足。

在深化改革開放方面,銀行業上半年取得新進展。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組建成立,這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統籌經濟金融工作全局作出的重大決定,對於推進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提高銀行保險監管能力,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銀保監會以及原銀監會重點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加強股權管理,規範股東行為和董事會、監事會運作,促進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加快建立。4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宣佈,中國決定在擴大開放方面採取一系列新的重大舉措。隨後,我國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具體措施和時間表發佈。為進一步擴大銀行業對外開放,銀保監會提升外資銀行營商便利度,合理放寬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條件。

展望下半年銀行業發展趨勢,筆者認為,在繼續落實三大任務的基礎上,商業銀行還要根據國內金融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國內金融體系日趨完善、企業融資渠道日益多元化的形勢,適應銀行業務結構、營銷模式乃至金融市場格局所可能發生的重大變化。

其一,隨著市場競爭愈加激烈,非銀行金融機構將更多地參與銀行業競爭,銀行貸款在社會融資總量中的比重將進一步下降。

其二,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愈發受到重視。小微企業將成為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要的客戶資源,將在銀行經營活動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其三,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個人消費信貸、個人理財服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這將為銀行的個人業務發展創造巨大空間。

其四,銀行中間業務日益重要,無風險業務或低風險業務比重將增加。

其五,智能銀行進程提速。銀行將實現對包括個人客戶、法人客戶和往來銀行的交易電子化,減少手工操作,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客戶服務,降低自身運行成本。

文:韓復齡

作者系央視財經評論員

中央財經大學應用金融系主任、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