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如何做到在繪畫之前將畫面存儲於腦海中,然後完成藝術創作?

影影圈圈


這就是所謂的胸有成竹,唐代著名的書法家孫過庭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其實這句話說的是書法的學習方法,臨摹方法,同樣也可以運用到我們的繪畫學習當中。我們在觀察自然,領悟自然的時候要做到目識心記,要仔細分析,把需要畫的對象搞清楚,研究清楚。要明白我們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要儘量的把它記錄下來,可以用速寫的方法,也可以對對象深入刻畫,總之要把自己需要的素材先整理好,爛熟於心,在創作的時候呢,就能夠用上。當然,創作也還需要一定的畫理畫法做指導。就是要懂得如何構圖也就是是古人講的經營位置,如何取捨務物象的擺放以及需要表達什麼?要體現什麼?也就是要有中心主題,這樣的話呢,我們所收集到的素材才能夠為之服務。不知我的回答能否幫忙到你?


彭光祥書法國畫課堂


不是有個成語叫“胸有成竹”嗎?出自蘇軾的《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指的是在藝術創作中,畫家先在內心裡構思出完整的描繪形象,當審美意象在胸中醞釀成熟時,就可以短時間內“揮筆而就”。

畫家的腦海裡要有足夠的“存儲”,才能信手拈來,揮筆自如。這些存儲來源於畫家對外部世界的細心觀察。因為藝術來源於生活,畫家要在生活中捕捉靈感,尋找作品的神韻。音樂如此,文學如此,繪畫更是如此。因為繪畫是視覺藝術,更貼近生活,社會基礎也最廣泛。一般人可以聽不懂音樂,看不懂文章,但是能品出畫的好壞。當然,這裡說的畫指的是傳統的國畫,不是某隻非洲豬用嘴拱出來的“抽象畫”。

大畫家齊白石在家裡種了許多花草,養了魚蝦,並招來昆蟲亂飛,齊白石就每天認真觀察蝦的一舉一動,看的廢寢忘食如醉如痴,使自己畫蝦的技能提高很快。為了觀察蚱蜢跳躍時雙腿的動作,竟滿院子追著蚱蜢跑。為了求得真實從不肯把螞蚱捉起來。

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不但善於觀察,而且有超強的記憶力。有一次,唐玄宗命令吳道子赴嘉陵江去寫生。美麗的奇山秀水只要一幕幕地從吳道子眼前掠過,便深深銘記在吳道子的心上。回到長安,玄宗問他畫的怎麼樣,他說:“臣無粉本,並記在心。”並立即揮筆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里的旖旎風光躍然紙上,玄宗看了讚歎不已。

所以,畫家絕對不能當個宅男,閉門造車。要想“胸中有丘壑”,就要大膽的走出去,把自己融入世界。有些畫家技藝很高超了,還要堅持寫生,因為他(她)深深知道,大自然才是他(她)真正的老師,裡面有無窮的奧妙。達芬奇的老師不是讓達芬奇畫了好多“雞蛋”嗎?小小的雞蛋都藏著那麼多的學問,何況我們的“花花世界”呢?


綠葉小杏


在正式進行繪畫創作之前,在腦子裡設計畫面打腹稿,我們稱之為創作構思。創作構思因人而異,有的人喜歡面面俱到,把每一個細節都構思完美才落筆,所謂“成竹在胸”,像以前的一些老先生,畫國畫的要打炭稿,反覆推敲,稱之為“九朽一罷”;一些畫油畫的老先生,往往蒐集素材資料,根據腦子裡的構想進行照片拼接,最後還要打很細緻的素描稿,完美無瑕了才在素描稿上開始畫油畫。當然,也有人主張“筆筆生髮”,腦子裡有個大致的想法,就放筆直取,開始創作,根據前面畫的,隨時調整後面的用筆用墨用色,效果也很不錯。這兩種方法各有優長,前一種方法科學、嚴謹,由於反覆推敲,無論造型還是技法都絕少出錯,適合於大型主題創作。這種方式缺點是,由於長時間反覆修改,創作激情讓位於理智,理性有餘激情不足,很難出現活力四射、創造力十足的作品。後一種創作方式,由於構思階段粗淺,落筆後出現問題較多,才情高基礎牢功力深厚者,順勢而為筆筆生髮,往往能成令人意想不到的佳構;但才具平庸功力稍遜者,失敗率往往很高,所謂“廢畫三千”者。所以,畫家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創作構思方式,也可根據創作對象選擇合適的構思方式。

另,作為一個畫家,平時就要注意形象的收集,在大腦中儲備大量形象,我稱之為“蓄像”,蓄像越豐富,創作的時候越方便,當你的蓄像達到一定程度了,就可以不假思索,援筆立就,達到藝術創作的自由境界。當然,世界上沒有天才,天才都勤學苦練加用心的結果,練好繪畫基本功,熟練掌握繪畫技法,熟稔美術史知道歷代畫家同題材作品,加上自已的理解自己的創造自己的情感,你就能創作出一幅屬於你自己的精品力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