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筆記之清朝上篇·五

周更/兩篇

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中國疆域達到鼎盛,面積大概有1300萬平方公里,直到近代民國時,才逐漸喪失。可以說我們今天的國家版圖,是清朝時奠定的。

為了管理好這麼大的地方,清朝把全國劃分為18個行省、5個將軍轄區、2個辦事大臣轄區。18個省裡沒有寧夏,當時寧夏跟甘肅是連在一塊兒的。每個省設巡撫一人,進行管轄。兩三省設立總督,位在巡撫之上。

清朝地方有八個總督:兩江、兩廣、湖廣、陝甘、閩浙、直隸、四川、雲貴。兩江總督最富,因為兩江最大,包括江蘇、江西、安徽三省;直隸和四川都只一省,直是因為太重要,所以歷來總督的位子一直是全國督撫之首。

通史筆記之清朝上篇·五

四川一個省就頂人家好幾個省的面積。山東、山西、河南沒有總督,只有巡撫。五個將軍轄區裡包括伊犁將軍和烏里雅蘇臺將軍,還有就是黑龍江、吉林和盛京。

大清入關之後,關外盛京老家仍然保持著一整套官僚機構,打發快退休沒事兒幹或政治鬥爭失意的官員出任,那就算進了幹休所,政治生命終結了。盛京又稱奉天府,北京是順天府。

乾隆是個侈欲無度的人,亦頗以十全武功自誇。前文說他的明察不及雍正,而偏喜歡師心自用,又不能學康熙的克勤克儉,而形式上偏事事要模範康熙。

中年以後,乾隆更加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六下江南耗用國家人力物力 ,貪汙腐化又再開始盛行,整個清王朝亦在乾隆後期由盛轉衰。嘉慶、道光以後,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就弄得手足無措了。

當時,民間的風氣,也日趨衰侈。看似海內股富,實則窮困無聊的人,也不知凡幾。內亂之起,就處於必不能免之勢了。

以財政論,乾隆中葉後,國庫的剩餘,有了七千八百萬,也不為不多。然而從乾隆末年亂起以後,國庫的儲蓄,就逐漸消耗。

通史筆記之清朝上篇·五

加以康雍時代,吏治清明,一切政治,都費用較少,傳至嘉慶、道光以後,情形就大不相同(譬如清初河決一次,所花的錢,不過百餘萬。道光、咸豐後便動輒千萬)。財政日漸枯竭,也是清朝由盛面衰的一個大關鍵。

1785年,乾隆五十年,中國的GDP佔世界的32%,整個歐洲佔22%。當時全世界人口超過50萬的城市,只有10個,其中6個在中國:北京、南京、揚州、廣州、蘇州、杭州。其餘四個是日本東京(當時叫江戶),印度的馬德拉斯、英國倫敦、法國巴黎。

當時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是世界之最,農民富裕程度也是世界最高的。

我做不到盡善盡美,接受您寶貴意見後或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