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日历:那些年,做个职业书法家是件可耻的事儿

那场浩劫结束之后,书法热了40年,

如今,民间学习书法成了新宠,

高校书法专业方向都培养博士了。

但说实在的,

书法整体水平却与鼓噪的成反比。

超越古人难。能赶上民国一流书法家水平的,

或许还在娘胎里。

但冒出来的一茬接一茬的专业书法家,

以此混饭吃,似乎有滋有味。书法日历:那些年,做个职业书法家是件可耻的事儿居士这几年闲来无事,

翻检历代书法大家简历,​

得出一个结论:

至少贵族官僚阶层的古人,

认为作为职业书法家是件丢人的事。

往往都是业余,喜好,留心书法而已。

真没把它当吃饭的买卖。

书法日历:那些年,做个职业书法家是件可耻的事儿李斯写小篆,未必是显摆书法高级,

他是为了大秦统一文字规范书写。

王羲之写字,就是纯粹“票友”啦。

人家的正当职业是做官。本身就不差钱,

根本不考虑卖字生活。

即使出身并不高大上的孙过庭,

也是“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都有正当职业。

颜真卿,柳公权也是以实现政治抱负或者。

书法日历:那些年,做个职业书法家是件可耻的事儿居士读隋唐书法史,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直到隋代,破落知识分子才开始用书法技能,

混口饭吃。主要是帮大户人家的老人写写墓志铭。

人家给钱是冲“文”,而不是“字”。

​啥时候书法成为“职业”?

考究历史,书法大师以书法谋生的凤毛麟角。

即使齐白石,也是靠画,给人刻章挣饭钱。

至于郑板桥,不当官没银子,主要也是卖画。

直到民国,单纯买字为生的,的确找不到。

至于一生以书法为谋生手段的,

算是当下的一个“创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