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日曆:那些年,做個職業書法家是件可恥的事兒

那場浩劫結束之後,書法熱了40年,

如今,民間學習書法成了新寵,

高校書法專業方向都培養博士了。

但說實在的,

書法整體水平卻與鼓譟的成反比。

超越古人難。能趕上民國一流書法家水平的,

或許還在孃胎裡。

但冒出來的一茬接一茬的專業書法家,

以此混飯吃,似乎有滋有味。書法日曆:那些年,做個職業書法家是件可恥的事兒居士這幾年閒來無事,

翻檢歷代書法大家簡歷,​

得出一個結論:

至少貴族官僚階層的古人,

認為作為職業書法家是件丟人的事。

往往都是業餘,喜好,留心書法而已。

真沒把它當吃飯的買賣。

書法日曆:那些年,做個職業書法家是件可恥的事兒李斯寫小篆,未必是顯擺書法高級,

他是為了大秦統一文字規範書寫。

王羲之寫字,就是純粹“票友”啦。

人家的正當職業是做官。本身就不差錢,

根本不考慮賣字生活。

即使出身並不高大上的孫過庭,

也是“餘志學之年,留心翰墨.....”

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都有正當職業。

顏真卿,柳公權也是以實現政治抱負或者。

書法日曆:那些年,做個職業書法家是件可恥的事兒居士讀隋唐書法史,一個有趣的現象是,

直到隋代,破落知識分子才開始用書法技能,

混口飯吃。主要是幫大戶人家的老人寫寫墓誌銘。

人家給錢是衝“文”,而不是“字”。

​啥時候書法成為“職業”?

考究歷史,書法大師以書法謀生的鳳毛麟角。

即使齊白石,也是靠畫,給人刻章掙飯錢。

至於鄭板橋,不當官沒銀子,主要也是賣畫。

直到民國,單純買字為生的,的確找不到。

至於一生以書法為謀生手段的,

算是當下的一個“創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