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房价”还是“保汇率”二选一是伪命题?

“保房价”还是“保汇率”二选一是伪命题?

本周人民币大跌引发全球关注,截至周五亚盘时段,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触及高点6.6405,刷新去年11月末以来的高位,周跌幅现已高达1400点。这是在美元指数没有明显上升的情况下,人民币采取主动贬值策略。

人民币汇率大跌除了之前过于强势,现在补跌之外,主要还有其他两个原因: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没有明显改变。在此之前美国发布的加征关税商品清单中,其中中国500亿美元商品将在7月6日起被征税。

而一旦开始征税。中国出口商将面临极大压力,进而压缩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而若是人民币汇率主动贬值,这将帮助国内出口企业提升商品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分道扬镳,美国继续执行紧缩货币政策,而中国货币政策将是中性偏宽松。6月美国进行了年内第二次加息和缩表。

而中国央行不但没有跟进,反而在近期宣布第三次定向降准,要知道此次降准与4月份降准只相隔没多长时间。在经历了短期两次定向降准之后,市场预期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发生逆变,所以人民币汇率就承受着很大的下跌压力。

“保房价”还是“保汇率”二选一是伪命题?

本来人民币汇率下跌,对于不是“外向型”的居民来说可能影响并不会太大,但是对于现在想购房的人来说,却不得不关注起汇率走势来,因为近期网上都在出现“房价和汇率”二者必须选一的讨论。

事实上,学界之前所争论的究竟是“保房价”还是“保汇率”归根结蒂就是在争论政府在目前情况下货币政策究竟是宽松,还是收紧。如果采取货币持续宽松,这意味着要保房价,而如果货币政策一直趋紧,那么就是要保汇率。

而我们观点认为,“保房价”和“保汇率”之争其实就是个伪命题。首先,中国的汇率波动是受到央行管控的,如果汇率跌出央行容忍的范围之内,中国央行可以动用3万多亿外汇储备来稳定汇率。

所以,央行要保住汇率并不太难,不像那些外储不多的新兴经济体国家,面对汇、债双杀一筹莫展。而目前人民币汇率的下跌,只是央行扩大了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尽量减少对汇市的干预,让人民币汇率真正走上市场化的道路。

此外,近两年来中国对居民资金流出的管控力度在加大,不但限定了居民年内购汇的上限,不得超过5万美元或等值的外币。就连个人购汇,无论是手机网银还是网点柜台购汇,都需要先填写一份《个人购汇申请书》。

“保房价”还是“保汇率”二选一是伪命题?

再者,中国的房地产是受到政策调控的。近年来,限购、限价、限售令把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都给限制住了,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大起大落,导致资金集中抛售人民币计价资产,流出国内。

目前也只有三四线城市还没有完全执行限购、限售令。如果国内房地产泡沫破裂,那最有可能发生在三四线城市房价出现调整,这样局部性金融风险难以避免,但大的系统性风险不会发生。

最后,房价若保不住,汇率也难保。近十多年来,中国的房价和汇率都在走上升通道。原因很简单,国内房价上涨,吸引了大量游资进入购置资产,这必然会导致汇率和房价同步增长。

同样,在次贷危机后,大量资金流出美国避险,于是导致游资抛售美元资产,于是美元汇率和房价就出现了同步下跌。事实上,如果一旦房地产出现危机,汇率要想再走强恐怕也不实现。

“保房价”还是“保汇率”二选一是伪命题?

再翻回来看,中国央行近期的货币政策,虽然有过二次定向降准,但这也只是为了缓解金融体系、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钱荒问题,希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所以,误认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大逆转的看法,肯定是不正确的。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5月M2货币同比增速8.3%,预期为8.5%,这要比正常时期13%还要低得多,更比货币超级宽松的2008年M2增速达到29%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目前央行在货币政策上还是保持克制的,没有采取大水漫灌,而是定向滴灌,就是既想让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适度贬值,又不希望国内的钱荒现象更加恶化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稳定。

事实上,光保汇率是难以持久的,当年央行为了保汇率,结果外储规模从之前的3.9万亿美元,一下跌至现在的3.1万亿。所以暂时放弃保汇率,放任汇率适度贬值,先“稳经济,防风险”这才是关键。只有经济趋稳、金融体系安全,那么人民币汇率才会更加稳定、可控。如果经济下行,房地产泡沫破裂,此时即使有心要稳汇率,恐怕也难有回天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