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有多少年的历史?

甘谷方言

很多人总是认为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

但其实并不然,虽然戏曲界有学者认为在先秦时代,是有戏曲诞生的,比如傩戏、角抵戏等,但是在戏曲史上,上面那一段话并没有任何依据,秦腔也并非是形成于秦朝。

秦腔之所以叫秦腔,并不是因为它起源于秦朝,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湖北的汉剧是不是起源于汉朝了?秦腔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诞生于古代的秦朝的地方。

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统称为秦地,于是秦腔也就以“秦”来命名了。同样,秦地一带的人会自称自己是秦人,那些自称秦人的人,总不会是穿越过来的吧!

关于秦腔最早的记载是明代万历年间,在《钵中莲》抄本上有一段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歌词,这才证明秦腔在那个时候已经存在了。

假设秦腔在先秦就形成,那么传承了那么多年,不可能到明代才有记载。而戏曲界公认的戏曲起源中,最早出现戏曲的时间是宋末元初,代表剧种是宋元杂剧。

所以秦腔最早的时间,最多是在元代,因为宋元杂剧是我国最早意义上的戏曲,秦腔不可能会比宋元杂剧还要早。如果按照秦腔的说法,那么傩戏从商朝就有了,这显然不太现实。

另外,秦腔形成于秦朝的那个说法也没有被戏曲界承认,只不过是秦腔某些人的自我标榜罢了。秦腔最早形成于元代,甚至有可能是元末明初的时间,因为这样才能与万历年间的记载对应。


戏曲说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简略的了解一下中国戏曲的形成。中国戏曲的形成是综合了多方面艺术样式的结果,泛指上古时代的巫觋、歌舞和傩仪,优的即兴表演,杂技、武术、秦汉间的角抵戏、百戏、隋唐时的散乐、参军戏,等等,它们都对中国戏曲的最后形成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欧阳予倩先生在《怎样才是戏剧》一文中也提出了戏曲必须具备的六个条件。

1.要有一个以上的人物,要有完整的故事,有矛盾冲突,能说明人与人的关系。

2.用人来表演——通过贯串的动作和语言(包括朗诵歌唱对话)。

3.在一定的地方,一定的时间内演给观众看。

4.戏剧是根据以上三项条件在舞台上表演的集体艺术。

5.戏剧是综合艺术(戏剧艺术刚一形成就是带综合性的,由简单趋于复杂)。

6.戏剧是可以保留下来反复演出的。(《戏剧论丛》1957年第四辑)

以此为衡量标准,欧阳予倩先生认为:优孟扮孙叔敖不能算是戏剧,《东海黄公》不是戏而是带些故事性的杂技表演,参军戏就是一个即兴的讽刺表演,它既不描写人物也不叙述故事,它本身不是喜剧。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能说名戏剧已经告别了昔日的雏形状态走向正式形成的阶段,因此,中国真正的戏曲只能形成于宋代的杂剧和南戏。

由此可以推断出秦腔最早形成于北宋时代,大约公元960年,时至今日大概一千年左右,也可能更晚到元末明初,大概距今600年左右。那么现在普遍的人物秦腔“形成于周”的那一大段的表述,显然是人为的杜撰和自我的标榜,因为这于学术界和史学界公认的中国戏曲的形成中间差了一千多年,而且缺少戏曲的基本元素。


秦腔须生

说起秦腔,外地的小伙伴可能不知道。陕西,甘肃一带比较流行。古老的秦腔在2005年度的两大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是兰州市成为“中国秦腔发展基地”,二是陕西申报秦腔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由此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秦腔有2200多年的悠久。秦腔到底有多久,由于历史文献有限,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隋,完整于唐,传播于明,盛行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在国剧上可谓开山鼻祖,有屹然独立不可磨灭的价值’。他还认为,京剧及全国各路梆子都由秦腔蜕化出来的”。因为秦人始建都于咸阳。所以那个时候就有了秦腔。

记忆最深的就是小时候一唱戏(也就是秦腔)学校就会放假。然后就跟着大人去看戏。特别是跟老人。一边看,一边问这个是谁,那个又是谁。然后爷爷就会一遍又一遍的告诉我。花脸敬德,出来进去。于是慢慢的也懂了一些戏曲。像《张良卖布》,《安安送米》,《三娘教子》,《二进宫》等等。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丑角戏,总吧人逗得哈哈大笑。小孩子也最喜欢的就是好吃的。那时候瓜子是按把算。一把一毛钱。那时候一块钱可以买好多好吃的。十块钱戏台下面吃个遍。哈哈。童年真好。不过现在也方便了。到处都能听秦腔了。喜欢秦腔的朋友是最大的福利。人们下地到处都是秦腔声。


看女


猕猴桃你

秦腔出自秦始皇时代定名于秦腔,这是无可争辫的事实,为何没有定名甘腔兰腔,因为那时甘肃,兰州只是土堡连着土堡,是大漠西北进入大秦西地的通道,秦腔一开始只是秦歌,在秦都咸阳一带流传开来,二千三百年前秦兵将士口中吟吼着常人为之震撼的秦歌小调,后来有了情节,事件,人物,故事发展成了秦腔,


有秦人的地方就有秦腔,形成了戏曲,繁衍开来,随着秦始皇修建长城的脚步漫延开来,三秦大地识别秦人的唯一标识,就是动人的秦腔,或吼,或唱,男人吼起秦腔感天动地,女人唱起秦腔余音绕梁让人如别三秋,秦腔是陕西人的看家戏,家家戶戶会唱秦腔,是街头地垄的一片盛景,可是就出不了潼关,家乡戏种生在秦人,根深蒂固在秦人,是咱秦人的魂。


周建华杨家将王者归来

秦腔最早起源于秦朝,距今2230多年了。天水是秦腔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文明史。

据说当时秦穆公本就很喜欢听歌谣和传说,各地搜罗多好听的歌谣。后来由一个来自天水的百姓将秦腔献给了秦穆公,秦穆公喜爱异常。

秦腔的唱腔定型发展在繁盛的唐朝,人民物质富足就会追求精神享受,秦腔就自然的发展起来。今天的天水每到重大节日,都会有秦腔艺人的精彩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