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投資的這三大誤區,穩健理財!

P2P理財從默默無聞的萌芽期,經過野蠻生長,到現在進入了強監管的時期,很多投資人也不再是當初的小白。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每當我們以為找到了一個評判平臺靠譜程度的標準的時候,然後這個標準就會狠狠地呼兩巴掌過來,告訴我們:迷信XX?別傻了!該雷還是要雷,該跑還是要跑的。例如,從一開始的國資背景,到銀行存管,再到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風險備付金,再例如,高大上的廣告宣傳,某某代言,就連看個電視劇,也會時不時蹦出來個某某平臺。

最近多個平臺暴雷,又有一大批投資者成了受害者,真是血和淚的教訓,所以,大家在投資P2P的時候,一定要避免一些誤區!

誤區一:迷信股東一定兌付

以前,低風險的表現方式五花八門,但投資人們相信得最多得是這個:如果平臺出事了,平臺股東一定會給我們兌付。其中最出名,也是最有公信力的是國資或者央企控股。

事實:國資背景也不是百分百靠譜的。在投資選擇P2P產品的時候,不能盲目地把大平臺背景作為唯一的投資原因,再大的背景也不一定會為你的投資兜底。

誤區二:P2P利率就應該高

P2P行業初期,平臺為了自身的發展和吸納資金的需要,很多都是在做燒錢賺吆喝的買賣。

認清投資的這三大誤區,穩健理財!

為了吸引投資者的眼光,很多平臺甚至給出年化24%的利率。

這也是很多投資者轉投P2P最赤裸裸的原因——投P2P賺得多啊。

加上平臺宣傳的低風險,誰不想賺這個錢呢?

但是,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互聯網只是一種手段,改變不了金融本質的風險。

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是投資規律,你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

誤區三:過了備案,就一定穩

2018年註定是一個備案年,很多事情都繞不開"備案"這事。

由於備案合規的過程冗長,且影響深遠。很多投資者就盼著,自己投的平臺只要過了備案就一定穩了,其實不然。

首先,通過備案,對平臺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情,備案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從側面反映了平臺的實力。但是,備案過了,往後的日子裡,平臺運營的好壞,賺不賺錢,關鍵還是平臺自身的經營情況。

就像你考汽車車證一樣,通過國家認證的考試後,獲得駕駛證,只是證明了你有一定的駕駛能力。但是如果你由於違規駕駛或者不小心出了交通事故,誰要給你背鍋嗎?

所以,不要把通過備案看作平臺的免死金牌。如果本身實力不過關,底層資產實力不夠,平臺就算通過備案,未來也一樣會有倒閉的危險。

只有在選擇平臺的時候,綜合底層資產,平臺實力等多個維度來分析最終做出投資決策,這樣才是最穩健,最科學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