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大将军何进为何选择董卓进京,而不是其他人?

刘学东必谷生活

回答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的,这里牵涉到何进与汉灵帝之间的关系、何进与袁绍之间的关系以及袁绍与董卓之间的关系。

何进与汉灵帝之间的关系:由亲密无间到互相猜忌,何进不得不寻找帮手

在东汉,皇帝、宦官、外戚三者的关系一直很微妙,是一种“三角关系”,有利用与被利用,也有互相之间的防范。

到汉灵帝时,宦官势力独大,外戚有些式微了,直到何氏兄妹登场,外戚才重新抬头。何进的妹妹在宫中一开始地位比较低,在她给汉灵帝生下一个儿子后命运得到了改变。同时,为了获得宦官们的力挺,何贵人果断地把亲妹妹嫁给了宦官首领张让的儿子。

由于张让等宦官帮忙说话,何贵人又成了皇后,原来不名一文的何进也开始了自己的仕途,担任了河南尹。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组建讨伐部队,汉灵帝又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统一率领各路讨伐人马,麾下包括卢植、皇甫嵩、朱俊这样的名将,也包括曹操、孙坚、刘备这些中下级军官。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何氏兄妹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他们与宦官之间的关系处得很好,这引起了汉灵帝的警惕。

这是因为,宦官、外戚虽然都很显贵,但通常他们是互相斗争的,皇权就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寻求的平衡,哪一方势力弱了,皇帝还会故意扶一把,目的就是让他们斗。

现在这两拔人不斗了,团结成了一家,皇帝就有了危机感,所以汉灵帝对何氏兄妹开始了防范。

让汉灵帝下决心与何氏兄妹决裂的导火索是王美人事件,王美人长得很漂亮,得到了汉灵帝的宠爱,而且也怀上了汉灵帝的孩子,但后来在生下孩子后神秘地死了,追查下来,这件事是何皇后指使的。

汉灵帝大怒,当场就要废皇后,但宦官们苦苦哀求,最终这件事才算过去,说是哀求,其实是给汉灵帝施压,汉灵帝不得不妥协,但心里彻底与何氏兄妹拉开了距离。

何进与袁绍之间的有关系:目标既有一致性也有所不同

汉灵帝对自己不满,这个信号大将军何进收到了,何进在思考如何化解危局,他认为只跟宦官联合还不够,还要跟党人联合。

当时的党人领袖是袁氏一族,他们号称“四世三公”,何进当大将军的前后,袁家还有两个人在三公的位置上,一个是司空袁逢,也就是袁绍、袁术的亲生父亲,还有一个是太傅袁隗,袁绍、袁术的叔父。

袁绍来到何进身边,马上就给何进帮了忙。汉灵帝为了限制何进的势力再发展,在宦官蹇硕的参谋下,给何进下达了一个命令,让他率兵去平定“羌乱”,何进给愁坏了。

难住了何进,却难不住袁绍,袁绍说:“这有何难?你答应下来就行,但是说手里兵马不够,得到下面去募兵。”何进照着袁绍说的报告了,汉灵帝只得同意何进派人去各地募兵。

派了哪些人呢?派了王匡、鲍信、张邈、刘岱等等这些人,这些人都是袁绍的死党,他们分别奔赴泰山郡、并州、丹阳郡、陈留郡等地招募人马,这些人后来很多没有再回来,成为日后关东联军讨董卓的主力。

袁绍用缓兵之计解了何进的燃眉之急,但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下一步怎么办呢?

正在何进仍然发愁的时候,中平六年(189年)4月11日,年仅32岁的汉灵帝刘宏驾崩于洛阳。汉灵帝一死,何进就好办了,在袁绍等人的帮助下,何进铲除了宦官中的反对派,之后扶持外甥刘辩当了皇帝,何皇后晋身为何太后。

皇帝、太后、大将军都是自己家的人,何进兄妹可以说志得意满,但是袁绍不满足,他的革命还没成功呢!袁绍之所以帮助何进,是因为想借何进之手铲除党人的死敌宦官,现在何进却跟张让等大宦官成了亲戚和政治同盟,袁绍哪能心甘呢?

袁绍与董卓的关系:袁绍自以为了解董卓所以竭力招其入京

袁绍整天找何进,要他下决心铲除宦官,弄得何进很头疼,但何进不能一口回绝,大概之前他跟袁绍这些党人有过承诺,或者双方达成过默契,不好回绝袁绍,而且何进当时的实力还不够强大,不能马上与袁绍、与党人们撕破脸。

何进找了很多理由进行拖延,期间也动摇过,曾找过妹妹何太后,说干脆就按袁绍说的办算了,但遭到了何太后的断然拒绝。

何太后拒绝跟党人合作彻底铲除宦官,其实站在她的角度看考虑得并不错,因为党人瞧不起宦官,同样也瞧不起外戚,收拾了宦官,下一个打击的就是外戚。但何进是个缺乏雄才大略的人,关键时刻犹犹豫豫,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这种僵局总得打破啊,于是袁绍出了个主意,说不如引外兵入京,给太后施压。过去朝廷有制度,以洛阳为中心四周设了8个关隘,关隘以内只有朝廷直属的南军和北军,各州郡的兵马一律不得进入关隘之内。

袁绍这个提议很大胆,但何进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结果就同意了。对于这个提议,袁绍阵营内部就有不同意见,曹操、陈琳等人当时都属于袁绍阵营,他们都反对引外兵入京,认为那样是小题大作,因为你要真想去解决宦官的话,根本不必费这么大的劲、冒这么大的险,他们都劝袁绍不要冒险,但袁绍不听,执意引外兵入京。

曹操、陈琳其实是没有看到袁绍的真正意图,解决宦官的确不用费那么大的力气,但袁绍这时的目标可能更宏大,他大概是想把宦官、外戚一块解决了。

其实这一点儿都不让人吃惊,因为党人和外戚之间虽然也有合作,但双方更多的时候是斗争,既然眼前的这个外戚不愿意跟宦官决裂,那就索性连他们一块消灭了。

当然,事后来看这是袁绍的一招败笔,这次引外兵入京并不成功,直接导致了时局的失控。但从袁绍当时的想法来看,他其实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不是脑子不够数,而是认错了人。

袁绍认错的人就是董卓,当时要引外兵入京,最有实力也最现成的有两支人马,分别是丁原的并州军和董卓的凉州军,并州军离洛阳最近,政治立场与何进、袁绍一致,呼之即来,召之能战,这个袁绍阵营内部争论不大。

对于要不要引董卓的凉州军来,这个争议很大,大多数人反对,但袁绍坚持召董卓来,因为董卓早年曾在袁绍的叔父袁隗手下做过事,被认为是“袁氏故吏”,在当时这相当于一种政治标签,就像脑门上被刻了字一样,“袁氏故吏”可以沾袁家的光,但也必须效忠袁家。

袁绍的问题在于他了解“袁氏故吏”却不了解董卓的为人,董卓没有接受过严格的经学教育,不受儒学那一套的约束,根本没把“袁氏故吏”当回事,袁绍把董卓当成了自己人,但董卓不那么想。

综上所述,何进命董卓率外兵入京,其实是袁绍背后意竭力怂恿促成的,袁绍这样干的目的不只是铲除宦官,而是想连外戚何进一块铲除,只是袁绍并不了解董卓,结果他跟何进以及宦官一样,同时成为牺牲品。


南门太守

汉灵帝时被宦官玩得团团转,不仅有宦官蹇硕任上军校尉掌握兵权,宫中还有以宦官张让和赵忠为首的“十常侍”,以至于汉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189年汉灵帝驾崩,留下何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刘辨,大将军何进是何皇后的哥哥,还有宦官拥立的刘协。

十常侍是东汉末年灵帝时把持朝政的12个宦官,其中以张让和越忠为首。

汉灵帝怕死后刘协受何皇后迫害,而在死前把刘协交给了宦官蹇硕,189年5月15日大将军何进和何皇后一起拥立了刘辨为天子,蹇硕想杀掉何进后立刘协,很快事情败露蹇硕被处死。

这时汉灵帝生母董太后也想掌权,在骠骑将军董重和宦官十常侍的支持下,跟何太后和大将军何进展开斗争,很快大将军何进带兵攻入骠骑将军府,解除了董重职务,逼董重自杀,事情败露的宦官又跑去何太后那儿求情,气急败坏之下的何进决心铲除宦官集团。

何进本是屠户,因自己妹妹进宫受宠,而飞黄腾达。

铲除宦官势力就要杀干净京城的宦官,这事如果何进自己做后果估计很严重,他想到了借别人的刀铲除这股势力,于是何进下令召集四方兵马来京,但当时刘表、刘岱正在镇压黄巾军、刘璋又离的太远,距离洛阳最近的一股部队就是刚刚上任并州牧的董卓。

年轻时的董卓非常耿直,有一次羌族朋友来看望他,他直接将地里正在犁地的牛宰杀,供友人分享。

董卓本是凉州一小军阀,担任过并州刺史、河东太守等职,因击败西北叛军韩遂有功升为并州牧,董卓带领5000人马上任,并驻兵于山西运城一带,此地距离京师洛阳只有不到200公里,是何进发出征召檄文后最近的一支部队,此外还有并州刺史丁原驻兵于太原地区距离300公里,所以当时赶到洛阳的除董卓外,还有丁原带着吕布也赶来了。


图文绘历史

何进之所以召董卓进京,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当然是因为董卓有实力。东汉中后期长期以西北的羌人和北边的匈奴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战斗力比较强的军队基本上就是长期在边疆,和羌人、匈奴作战比较多的边军,这和历代王朝都是一样的。

但当时汉朝刚经历了镇压黄巾起义的大规模战争,其中涌现出来的名将包括皇甫嵩、朱儁,能力也是不错的,尤其是皇甫嵩率领的军队,战斗力也是比较强的。为什么何进不找皇甫嵩,却找了董卓呢?

原因就在于董卓和皇甫嵩的人品不同,何进对他们的认识和判断也不同。很显然,董卓是一个私心特别强的将领,所以可以用利益交换来让他为自己效力,而皇甫嵩忠于朝廷,比较坚持原则,所以很难用利益交换来让他为己所用。

何进当时所做的,其实就是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引入军队,作为自己的后盾。虽然说诛杀十常侍,改变宦官专政的局面是当时的汉朝大臣都希望做到的,但是对皇甫嵩这样的人来说,更希望由皇帝来做这件事,而不是让何进来做。因为何进如果做成了,那么何进就会变成失去制衡的权臣。这肯定不是皇甫嵩愿意看到的结果。

所以,何进判断他很难和皇甫嵩成为政治盟友,但可以用政治利益交换,把董卓变成自己的政治盟友。

其次,当时掌握军队的将领主要就是皇甫嵩和董卓,但是董卓担任并州牧,驻守河东,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一带,距离东汉的都城洛阳比较近。董卓这时候驻守在河东是干什么呢?就是在配合皇甫嵩作战。

因为皇甫嵩正在关中地区和凉州来的叛军王国作战,董卓在河东的任务就是防堵,以免叛军渡河进入并州。到董卓进京之前,虽然王国已经被韩遂、马腾杀死,叛军内部也已经出现了分裂和内讧,但是仍然势力比较大,所以仍然需要皇甫嵩继续在关中弹压,以免局势失控。

第三,何进当时征召了很多人,并不只是董卓一个人。

在何进当政之后,就把消灭十常侍当成自己的第一任务,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小集团。其中就包括袁绍、袁术、曹操,还有后来曹操的谋士荀攸、后来袁绍的谋士逢纪,还有当时的名士陈琳等,都在为何进出谋划策。

而召集各地豪杰猛士入京作为后盾,也是袁绍为何进出的主意。刘备入蜀后的吴皇后的父亲,此时也在何进的小集团中效力。刘备实际上也在间接为何进效力,奉命随人到丹杨招募军队。

其中,受到征召除了董卓,还有东郡太守桥瑁、此前的并州刺史丁原,以及太山王匡。按照何进的原计划,是要让董卓屯兵在关中上林苑,桥瑁屯兵城皋,丁原屯兵在孟津,也就是用董卓控制关中的长安,桥瑁和丁原率兵在洛阳外围,以壮声势。

并且,何进还让先期到达的丁原放火烧了孟津,火光在洛阳城中也能看到。何进就是想以此来逼迫自己的妹妹何太后下决心铲除十常侍,但何太后仍然坚持不为所动。所以,何进命令董卓火速率兵到洛阳来。结果,董卓还没到洛阳,何进就被十常侍诱入宫中杀死了。

所以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董卓既不是当时手下军队最多的将领,也不是最先到达洛阳的将领,但是跟势力比他强的将领比,他来得更早,跟先期到达的丁原相比,他的实力更为雄厚,因缘际会,才让他一到洛阳就马上控制了局势。


萧武

同时也请了并州刺史丁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