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前所未有的收藏风潮,那些军政要员毁了多少文物

民国建立后,大学问家曹聚仁先生旅外多年,重回故地后说:他到北京,有三处是不可不去的,一是八大胡同,旧时是中国妓院最多的地方,故事多多;二是天桥,最反映人间百态;三是琉璃厂了,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文人的一个乐地。

其实民国建立后的琉璃厂,货品琳琅满目,许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隐匿其中,好货让人目不暇接,许多旗人家里旧时压箱底的宝贝。

民国初年前所未有的收藏风潮,那些军政要员毁了多少文物

所以民国时兜里有钱的,肚子里有墨水的,手里攥着来路的,脑子里有门道的,都饭后溜达到这儿来消遣。其实这反映了民国时的一个风气:前所未有的收藏热潮。

民国初期大名鼎鼎的F4,就是 清末四大公子,这四人皆是精于古玩之道。 其中一人张伯驹,河南项城人,提起河南,我们可能会头一个想起窃国大盗袁世凯。别说,这两人还真有点关系,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是袁世凯的表兄弟。

由着这一层关系,张伯驹打小就和袁家小辈一起厮混,特别是和袁克文最对脾胃,两人也常谈天谈地谈古玩。张伯驹玩古玩好些年头,收藏的传世稀珍也颇多, 他曾坦言,

“余自三十岁至六十岁,三十年珍藏,亦忝列收藏家之列为诸公殿。”

有人说49年前国人的文化底蕴深厚, 其实不然,撇开两极分化程度不论,单提与前面说到的收藏家,古玩家同等阶级的人,附庸风雅者也不胜枚举,其中的多是军政要员。

在民国初期,军政要员的收藏之风堪称时尚,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古玩市场的市场的发展。但由此也带来了部分粗鄙之人对艺术品的野蛮毁弃,这一现象,也成为了这一时期古玩市场和收藏领域的毒瘤,多少爱物之人对其扼腕叹息!

民国初年前所未有的收藏风潮,那些军政要员毁了多少文物

民国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张扶山《在山草堂日记》中详细记录到,“访学甲,同徒段冈北处谈。冈北言郭坚前在岐、凤残酷不可言。其部下自名为土匪,故所过分地,一无所遗。岐山宋姓为翰林,富著一方。其花园近在城南,纵火焚烧之。书籍无论新旧,概付之一炬。古董字画、逮为徙来交际之用,到处荒凉,不能备言。”

当年一些“伪收藏者”的恶劣行迹可窥其大概,买来那些珍贵艺术品职位了炫耀他的财富地位,热头褪去后便像对待垃圾一样随意丢弃,更有甚者,付之一炬。无须隐晦的是,这些“收藏家”连起码的人格底线也难以保全。对艺术品、文化遗迹尚且如此!罔论对读书人的态度了。

民国初年前所未有的收藏风潮,那些军政要员毁了多少文物

再说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轻松下气氛。

袁世凯称帝,民间反袁情绪高涨,有人以离合体撰上联对曰:

或入园中,退出老袁还我国

广征下联,很久都没有人能对的上。

后来有人以袁自悔口气撰下联:

余行道上,不堪回首是前途

离合或、袁、余、首四个字成下联。

当时广为世人相传,巧妙又让人唏嘘。

对联还是很有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