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委決定了,在這方面要強化省會擔當

贵阳市委决定了,在这方面要强化省会担当

中共貴陽市委關於強化省會擔當 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勝作表率走前列做貢獻的決定

(2018年7月3日中國共產黨貴陽市第十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扶貧思想,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省委《關於深入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決定》精神,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層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助力、服務、帶動全省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現就我市強化省會擔當、為全省奪取脫貧攻堅戰全勝作表率、走前列、做貢獻,作出如下決定。

一、總體要求

(一)面臨形勢

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是在我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大會,向全省發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動員令,吹響了聚力總攻、堅決奪勝的衝鋒號。全會對全省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為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貴陽市作為省會城市,不但要堅決打贏轄區內建檔立卡貧困戶、低收入困難群體脫困幫扶攻堅戰,更要在全省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作出省會貢獻。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扶貧思想,為全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作出省會擔當的重大政治任務,是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爽爽貴陽新未來的歷史機遇,是對全市黨員幹部“四個意識”強不強、宗旨觀念牢不牢、工作作風實不實的直接檢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三農”及扶貧開發工作的系列部署和工作要求,抓重點、破難點,強落實、求實效,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強農惠農富農措施,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及扶貧開發工作取得顯著成績,農村經濟加快轉型升級,農業農村面貌持續改善,“三農”內生動力不斷增強,農民致富步伐顯著加快,38萬多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實現以縣為單位的全面小康。同時,充分發揮貴陽中心城市優勢,為兄弟市(州)提供更多的農特產品市場和勞動力就業崗位,對口幫扶的10個重點貧困縣和定點幫扶的長順縣代化鎮實現了幫扶全覆蓋,助推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實際行動扛起省會城市的擔當。

當前,我市在全省脫貧攻堅大局中需要發揮的省會輻射帶動力有待增強,扶貧開發面臨的主要矛盾和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基礎設施、產業結構、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方面存在諸多短板,有的地方存在短期脫貧容易、長期穩定致富難等問題,有的地方存在貧困人口漏評、錯評和錯退以及農村危房改造不到位、扶貧資金使用不規範等問題,有的幹部作風漂浮、紀律渙散、工作不實,甚至存在腐敗和不正之風,扶貧攻堅工作面臨的困難挑戰依然巨大,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仍然不少。

(二)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扶貧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堅持把扶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把扶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強化省會擔當,突出問題導向,優化政策供給,堅決打好“四場硬仗”,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層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用好“五步工作法”,深入推進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切實提高建檔立卡貧困戶、低收入困難群體獲得感和滿意度,確保2020年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開啟基本現代化新徵程,為全省奪取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全面勝利作表率、走前列、做貢獻,譜寫新時代貴陽發展新篇章。

(三)攻堅重點和任務目標

攻堅重點: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收入困難群體,全市64個貧困村和100個低收入困難村(包括20個特別困難村)。

任務目標:到2020年,確保全市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成果鞏固提高;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農村低收入困難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過8100元;實現全市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收入困難戶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線與農村低保生活保障線“兩線合一”。

到2020年,全市實現農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農村水、電、路、網、訊等基礎設施高一格建設,農村人居環境乾淨整潔優美,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網底進一步兜實,建檔立卡貧困戶、低收入困難群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進一步增強,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

到2020年,對口幫扶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大市場作用進一步發揮,大就業渠道進一步拓寬,大產業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市州扶貧協作格局進一步完善,帶動11個受幫扶貧困縣30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二、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四場硬仗”

(四)打好以農村“組組通”公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硬仗

以“組組通”為重點推進鄉村路網建設,以旅遊環線為重點推進城鄉路網建設,將高速公路、二級公路、通鄉通村通組公路等串聯起來,提高農村路網通達深度和通暢水平,最大限度串連市域景區景點、激活城鄉可開發可利用土地等各種資源。全面推進農村“組組通”公路建設, 加快“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創建,實施危橋加固和安全生命防護工程,改造建設一批旅遊路、產業路、資源路。結合旅遊風景區、田園綜合體、富美鄉村、農業示範園區、特色小鎮規劃佈局,全力構建旅遊公路網絡,實現旅遊公路對重要景區群、景區、景點的全覆蓋。力爭2018年完成通組公路建設任務,在全省率先實現30戶以上村民組100%通硬化路目標;到2020年,建成旅遊公路540公里,建制村通暢率、建制村通客運比率、縣鄉道路安全隱患治理率均達100%。

大力實施富美鄉村三年行動計劃,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行動計劃升級版,加快水利、電力、通訊等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大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重點圍繞貧困村和低收入困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收入困難群體高一格實施“小康水”安全到戶工程,實施骨幹水源工程、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和農村灌溉工程,鞏固提升4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確保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鄉鄉有穩定供水水源,貧困村和低收入困難村都實現集中供水,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收入困難戶都有安全飲水。以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等為重點,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到2020年,實現農村動力電全覆蓋。大力推進數字設施提升行動,到2020年自然村村民組光纖通達率達100%,20戶以上自然村4G覆蓋能力達95%,農村多彩貴州“廣電雲”戶戶用覆蓋率達100%。

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以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完善“村組收集、鄉鎮轉運、縣級集中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機制,因地制宜建設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力爭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農村生活垃圾、汙水的治理任務,消除農村黑臭水體,雲巖、南明、花溪、烏當、白雲、觀山湖等六個區實現城鄉垃圾管理一體化。全面推進廁所革命,統籌抓好戶用廁所、村級公共衛生間等農村廁所改造和建設。到2020年,64個貧困村和100個低收入困難村實現小康寨建設項目全覆蓋,全面提升貧困村和低收入困難村的人居環境,達到生態宜居要求。

(五)打好易地扶貧搬遷硬仗

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人口及符合“三個緊扣”要求的低收入困難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到2020年全面完成12090人易地搬遷任務,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42人,同步搬遷低收入困難人口10048人。

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嚴格落實“六個堅持”,“高一格”建設配套設施、提升工程質量、完善就業及後續保障,確保搬遷一戶脫貧一戶。全面落實“五個三”綜合配套政策,建好社區黨組織和公共服務機構,加快完善配套衛生室、生活超市、文化室、治安室、社區服務辦公室、幼兒園、小學等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搬遷群眾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儘快融入新社區新環境。

全力推進就業增收,針對搬遷群眾個體情況,通過全員培訓、“訂單式”培訓、縣域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等方式,做到戶均1人以上城鎮穩定就業。採取平臺公司收儲流轉、龍頭企業帶動等方式,加大宅基地、承包地、山林地“三變”改革力度,深化資產股權量化、市場經營,促進搬遷農戶資產性增收。用好用活中央、省房屋補助及配套設施建設節餘資金,整合其它各類扶貧資金,通過購買商業門面、企業入股等方式發展產業,實現搬遷群眾產業增收。

(六)打好產業扶貧硬仗

深入推進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具有貴陽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全面調減玉米等低效作物種植面積,圍繞種植業結構調整140萬畝任務,堅持宜果則果、宜茶則茶、宜藥則藥、宜林則林,推進優質茶葉、精品水果、木本藥材等特色高效作物種植,實施食用菌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生態家禽助力扶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田園綜合體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發展對扶貧帶動作用明顯的農產品加工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進一二三產融合,延伸農業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收入困難群體增收。2018年,產業結構調整100%覆蓋低收入困難村;到2019年,全市140萬畝特色高效經濟作物結構調整全面完成;到2020年,打造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旅遊目的地5至10個、富美鄉村示範帶20條以上,直接或間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及低收入困難群眾就業增收。

創新農業經營制度,大力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以項目、基地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村千家萬戶的利益聯結,讓低收入群體與市場有機銜接。到2018年,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村“村社合一”全覆蓋,100%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參與農業結構調整的低收入困難戶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

優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及低收入困難戶參與“三變”改革,實現64個貧困村和100個低收入困難村全覆蓋,多渠道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深化拓展農村“三變”改革的範圍、內容和體制機制,推行合同書到戶、股權證到戶、分紅單到戶等模式,創新“三變”改革項目+收入保險、農村土地流轉(入股)保證保險等制度,引導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村級集體經濟,通過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共享發展收益,積極開展農村集體股權量化到戶到人改革試點並逐步推廣。

(七)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

高一格實施教育脫貧攻堅行動。繼續壓縮黨政機關8%的行政經費支持教育脫貧攻堅。加強薄弱學校改造,推進鄉鎮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村幼兒園建設,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全面消除薄弱學校、率先普及學前三年教育,採取“大村獨立建園、小村聯合建園”的方式,努力實現行政村幼兒園全覆蓋。提升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教育保障水平,高一格落實好教育精準扶貧資助政策,高一格對農村建檔立卡戶子女就讀高中、中職學校實行“兩助三免”,對就讀高校、高職學校實行“兩助一免”,鼓勵學校爭取社會資(捐)助、自主創設勤工助學崗位,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讀學生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精準脫貧計劃,開展困難生(宏志班、珍珠班)招生扶貧政策,實施職業教育“溫暖工程”,市屬優質職業學校在每年招生計劃中分配一定比例面向貴陽市貧困家庭學生招生,開闢綠色通道,免費入學、優先選擇專業等。

高一格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建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低收入困難群體數據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二檔(新農合)參保數據比對機制,各級扶貧、衛計等部門共同開展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識別和審核確認,統一錄入新農合信息系統精確標示。落實參保個人繳費財政補貼政策,確保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全覆蓋。提升建檔立卡貧困戶醫療保障水平,建立完善“四重醫療保障制度”,遏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確保所有貧困群眾看得起病、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費用實際補償比達90%以上。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做好農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開展社會幫扶,減輕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困難群眾負擔,到2020年,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50%。

高一格實施農村住房保障行動。分類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搬遷、無房戶民政救助兜底、農村老舊住房整治等工作,確保應改盡改、應搬盡搬、應保盡保,全面消除就地脫貧群眾住房安全隱患,鞏固“住房安全有保障”脫貧底線目標,建立健全農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收入困難戶戶戶有安全保障住房。因地制宜同步實施“危改”和“三改”,建立危房臺賬制度和信息公示制度,改善基本衛生健康條件,切實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

高一格落實社會救助兜底扶貧行動。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做好農村社會救助兜底工作,全面實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強化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為基本,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專項救助為補充的社會救助託底民生保障安全網,確保所有符合低保條件的“兩無”貧困人口實現兜底脫貧。提高特殊困難群體救助保障水平,對農村低保對象中的“病老殘弱”等特殊困難群體,在領取低保金的基礎上,增發30%特殊困難補助金。按照不低於當地當年城市低保標準的1.6倍確定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基本生活標準,並隨城市低保提標幅度相應調整提高。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阻隔貧困代際傳遞。

開展貧困殘疾人脫貧行動。強化農村低保兜底保障功能,切實將符合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納入農村低保兜底保障,做到應兜盡兜、兜準兜牢。優先為符合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納入醫療救助範圍,提高醫療救助能力,基本醫保政策範圍內自付費用的救助比例不低於70%,特困供養人員、低保對象中的長期保障戶和80歲以上老年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的重大疾病患者,個人自付合規住院費在年度住院最高救助限額內給予全額資助。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對納入農村低保的其他殘疾人增發特殊困難生活補助金,對納入農村低保的重度殘疾人增發生活補助金和護理補貼。

三、深入開展扶貧領域突出問題“五個專項治理”

(八)深入開展貧困人口漏評、錯評專項治理

堅持對照標準查、發動群眾查、突出重點查、數據比對查、扶貧專線查、對應程序查、落實責任查,嚴格標準要求,大幅度降低漏評率、錯評率。全面排查建檔立卡之外的農村低保戶、危房戶、大病患者家庭、重度殘疾人家庭、適齡段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家庭、老人戶、居住偏遠農戶等七類特定群體,以及建檔立卡達標退出後又返貧的脫貧戶。圍繞納入建檔立卡系統但識別之前有小轎車、有商品房、有國家公職人員、有工商註冊登記的“四有人員”,排查錯評戶。適時開展建檔立卡專項評估檢查。全面夯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識別質量。

(九)深入開展貧困人口錯退專項治理

對系統鎖定對象核查退出是否符合程序、標準,開展入戶核查認定,重點對收入未達標,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三保障”未實現,特別是危房改造未改先退、易地搬遷未搬先退等情況進行整改治理。加強對已脫貧群眾“回頭看”“回頭幫”,著力補齊短板,鞏固脫貧成效,堅決糾正“計劃式脫貧”和貧困戶“被脫貧”現象,顯著降低錯退率,全面夯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退出質量。

(十)深入開展農村危房改造不到位專項治理

著力解決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執行不到位、超標負債改造、信息檔案不翔實等問題,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應納盡納、應改盡改,全面消除農村住房安全隱患。建立健全農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2018年全面消除農村危房,後期農村新增危房符合政策的應改盡改。按照市級統籌、縣級主責的原則,確保2018年全面完成農村老舊房跑風漏雨、功能不配套等問題治理工作。

(十一)深入開展扶貧資金使用不規範專項治理

著力解決財政扶貧資金使用不規範、扶貧資金項目實施效益不高、扶貧資金投入不平衡、小額信貸“戶貸企用”不規範、監督監察制度未完全有效落實和執行等問題,實現扶貧資金使用管理逐步規範,資金使用績效明顯提高。堅持因地制宜、群眾利益至上的原則,規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探索建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動態監控機制,強化財政扶貧資金日常監管和專項檢查。探索建立財政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優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規範扶貧小額信貸“戶貸企用”行為。

(十二)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不正之風專項治理

著力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違規違紀違法等問題,減少對基層的考核檢查,特別是減少重軟件輕實效的考核檢查。紮實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對貧困人口漏評錯評、貧困人口錯退、農村危房改造不到位、扶貧資金使用不規範4項專項治理涉及問題的有關責任人員進行追責問責,有重點地對整改情況進行抽查。以全市64個貧困村和100個低收入困難村為抽查重點,對農村“組組通”公路項目建設、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和城鄉醫療救助資金管理使用、義務教育階段亂收費、農村“三變”改革、村(居)務公開5項工作開展專項監察,加大發現問題立案查處力度。常態化開展“訪村寨、重監督、助攻堅”專項行動,對基層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集中開展大排查、大督查、大整治。運用“大數據”,強化對扶貧資金的監督。

四、大力構建市州扶貧協作格局

(十三)完善對口幫扶機制

堅持精準聚焦、優勢互補、多方參與,以集中攻堅、穩定脫貧為工作重點,充分發揮貴陽市在科技、人才、市場等方面的發展優勢,建立貴陽與幫扶縣幫扶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完善大市場、提供大就業、發展大產業、帶動大扶貧的工作機制,實施教育、醫療、幹部互派、人才培育助推工程,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建立幫扶工作調度、督查等跟蹤調控機制,建立農產品銷售、招商引資、就業培訓等幫扶平臺,引導幫扶縣農民通過“三變”改革模式與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構建穩定的利益共享聯結機制,帶動長順等11個受幫扶貧困縣脫貧攻堅,多渠道增加農民共享增值收益、股份收益和資產收益,不斷增強對口幫扶地區貧困群眾發展能力,實現貧困縣產業穩步提升、就業門路拓寬、銷售市場穩定。

(十四)做大市場帶動產業發展

加強市州聯動,強化產銷對接,暢通外銷渠道,著力構建貴陽“大市場”帶動全省大扶貧的有效機制。加快推進北部農產品電商物流產業園建設、全省農產品交易大數據平臺建設和貴陽地利物流園“貴州產業扶貧蔬菜銷售專區”提檔升級,加大基地直供的農產品生鮮市場、超市專櫃等市場營銷網絡建設,協調在築高校與重點農產品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推進智慧生鮮進社區,利用大數據等手段打通農產品銷售“最後一公里”。通過訂單式生產進行產銷對接,促進結對幫扶貧困縣農產品在貴陽市的銷售,每年騰出105萬噸蔬菜、90萬頭生豬的銷售空間,讓出35%銷售額的市場優先提供給11個結對幫扶貧困縣。加強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本土電商培育,推動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對接,通過“聯產品、聯設施、聯標準、聯數據、聯市場”,實現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助力“黔貨出山”風行天下。

(十五)強化服務提供就業崗位

對幫扶縣全面開放勞動力就業市場和加強勞動力培訓,搭建崗位信息、貧困勞動力就業信息、培訓師資共享平臺,幫助結對幫扶貧困縣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結合產業發展實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依託工業園區建設、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對貧困地區的富餘勞動力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確保幫扶戶有一人掌握1—2門技術,並引導其有序轉移,探索以“居家就業”為載體的就地就近轉移就業脫貧模式,實現“轉一個、富一戶,轉一批、富一方”。建立就業扶貧長效機制,力爭每年創造15萬個就業崗位,三年內累計為各市(州)提供新的就業崗位45萬個。

(十六)做長產業鏈助農增收

大力推進“引龍強農”戰略,圍繞貴陽市“菜籃子”保供,推進市農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市惠民公司等國有農產品生產、流通主體參與幫扶貧困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投資或建設訂單農業種養基地,形成橫跨生產、供應、流通全鏈條的公益性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提高輻射帶動能力。推進與市州合作,發展蔬菜、生豬等農產品異地保供基地,加快建設食品加工園區。積極發展食用菌產業,做強菌種研發和生產加工,引導生產環節向市州優勢區域延伸,帶動全省食用菌產業發展。

五、著力強化扶貧攻堅的支撐保障

(十七)加大財政扶貧投入力度

堅持將扶貧攻堅作為財政支出重點優先保障領域,堅持增加政府扶貧投入與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並重,健全與扶貧攻堅任務相適應的投入保障機制。用好用活中央和省各類脫貧攻堅政策,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性資金支持。強化縣級政府統籌能力,統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繼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拓寬扶貧開發資金來源渠道,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撬動作用,吸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更多投向脫貧攻堅。完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制度,嚴格執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專賬核算、專戶管理、封閉運行,完善報賬程序。完善縣級扶貧攻堅項目庫建設,健全公告公示制度。進一步強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績效管理,提高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加強扶貧資金項目常態化監管,規範舉債融資行為,大力防範化解扶貧領域融資風險。

(十八)推進金融支持扶貧

創新金融支撐脫貧攻堅機制,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支持扶貧發展資金,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開發適宜扶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加信貸投放。在防範風險前提下,加快推動農村合作金融發展,增強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功能,規範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貧困村資金互助組織。推動金融機構網點向鄉鎮和社區延伸,加快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建設,改善農村支付環境。發展農業擔保機構,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加強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等經營組織的金融服務。

(十九)完善扶貧開發用地政策

支持各區(市、縣)開展村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優化全市農村土地利用結構和空間佈局,推進多規合一。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優先安排易地扶貧搬遷、旅遊扶貧、產業扶貧、基礎設施的新增建設用地,確保扶貧建設項目及時落地。支持農村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採取租賃入股、聯營等方式,與單位或個人共同興辦企業,支持特色小鎮、富美鄉村、田園綜合體利用農村建設用地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用足用好設施農用地政策,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遷村騰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閒農房及宅基地。

(二十)實施脫貧攻堅人才隊伍和科技扶貧計劃

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著力構建多層次、寬領域、專業化的脫貧攻堅人才隊伍,助推脫貧攻堅。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依託科研院所、培訓機構、新型經營主體等,建立教育培訓、規範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培育一批農村“土專家”和“田秀才”,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職業農民隊伍。強化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培養農村規劃、建築、旅遊、文化、電商等鄉村多層次人才,培育一批現代農業技術推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農村經紀人等經營服務人才。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健全鄉村教師、醫生、農技員的補充、發展、關愛等制度,選派黨政機關幹部人才開展對口援助,選派鄉鎮優秀幹部人才到市、縣機關掛職鍛鍊,建立健全人才雙向流動機制。

動員全社會科技力量投入脫貧科技主戰場,開展精準扶貧幫扶行動。建立鄉村振興專家決策諮詢制度,實施科技特派員工程,組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智庫等機構,對農業發展重點領域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研究,推動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推動科技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推動農業科技園區、示範園區提質升級,重點支持園區內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涉農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多層次產學研農業科研聯合和協作攻關,實施一批集研發、育種、生產示範、精深加工、休閒體驗等全產業鏈各環節的技術攻關項目,推動高新技術對傳統農業的改造。

(二十一)推動大數據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

發揮大數據技術優勢,強化“聚通用”,推進“雲”融合,深度推進涉農數據資源整合和系統整合,在扶貧攻堅領域推出一批大數據應用,完善用數據決策、數據管理、數據考核精準管理工作機制,切實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的問題。健全完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收入困難群體監測指標體系,利用大數據手段採集與建檔立卡貧困戶、低收入困難群體、扶貧項目等相關數據。拓展完善大數據精準幫扶平臺功能,加快建立大數據精準產業扶貧平臺,進一步健全產銷對接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持續鞏固提升精準扶貧成效。

六、加強和改善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領導

(二十二)進一步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

堅決扛起脫貧攻堅重大政治任務,強化市、區(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壓緊壓實責任鏈任務鏈。市委市政府及區(市、縣)黨委政府要承擔主體責任,從實際出發,推動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責任制,建立區(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扶貧攻堅的實績考核制度。各區(市、縣)黨委、政府每年向市委、市政府報告扶貧攻堅工作推進情況。堅持把考核評價與監督管理、幹部選拔任用、激勵約束結合起來,增強推進扶貧攻堅工作實效。建立健全部門協同聯動機制,理順扶貧攻堅相關部門工作職責,強化資源要素支撐和制度供給,做好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十三)統籌鄉村振興

將當前的扶貧攻堅任務與長遠的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以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要求充實扶貧攻堅任務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收入困難群體的持續增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鄉村振興相關支撐政策要優先向農村薄弱地區傾斜,大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不斷提高扶貧開發的質量和可持續性。協調推進“物質扶貧”和“精神扶貧”,大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讓婚事新辦、喜事小辦、喪事簡辦,勤儉節約、幹事創業、主動脫貧蔚然成風。積極推進鄉村振興試驗區建設。

(二十四)夯實基層基礎

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大力開展創新型黨組織創建,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扶貧攻堅,全面強化農村薄弱地區基層黨組織核心地位,切實提升貧困村、低收入村黨組織的組織力。進一步加強低收入困難地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穩妥有序開展不合格黨員處置工作,著力引導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把掃黑除惡和探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結合起來,持續開展後進村黨組織整頓提升工作。開展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重點向貧困村、低收入村、後進村和集體經濟薄弱村因村精準派出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全面落實貧困村、低收入村“兩委”聯席會議、“兩議四公開”和村務監督等制度,推進基層民主建設。

(二十五)健全大扶貧格局

積極探索社會扶貧新方式,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優勢和作用,鞏固提升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社會結對幫扶機制,形成政府、市場、社會互為支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推進機關事業單位一對一結對幫扶,繼續開展市領導帶隊定點幫扶20個特別困難村和4個城區結對幫扶“一市三縣”工作。培育發展公益慈善、農村生產技術服務等領域的社會組織,引導支持社會組織充分發揮聯繫廣泛、人才聚集、信息靈通的優勢,廣泛參與扶貧攻堅。推進扶貧志願服務制度化,動員組織各類志願者服務團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開展扶貧志願服務。

(二十六)營造良好氛圍

深入宣傳習近平扶貧思想,宣傳中央、省委、市委扶貧攻堅決策部署和政策舉措。組織廣播電視、報刊雜誌、“兩微一端”等媒體推出一批扶貧攻堅重要言論、重點新聞報道,建立健全涉貧極端事件處置反饋機制。充分運用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開展扶志扶智教育活動,激發建檔立卡貧困戶、低收入困難群體形成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廣泛開展扶貧攻堅群英譜評選表彰活動。

全市廣大幹部群眾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真抓實幹、埋頭苦幹,進一步強化省會擔當,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勝作表率、走前列、做貢獻,為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會、開啟基本現代化新徵程而努力奮鬥!

來源丨貴陽日報

統籌丨劉文強

編審丨曾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