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偏心的“省會”,帶動隔壁省的城市發展,如今已是超大城市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7km²,2016年建成區面積1125.78km²,常住人口827萬人,城鎮人口678.14萬人,城鎮化率82%,是長三角及華東唯一的特大城市。

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湯山生活,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南京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截至2016年,南京各類高等院校74所,其中111計劃高校9所及學科25個,僅次於北京;兩院院士81人、千人計劃特聘專家87人,均居中國第三。

孫中山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南京:“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

我國最偏心的“省會”,帶動隔壁省的城市發展,如今已是超大城市

鍾毓靈秀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且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大明、民國二次北伐成功;東晉、蕭梁、劉宋三番北伐功敗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議以建康為都以顯匡復中原之圖,惜宋高宗無意北伐而定行在於杭州,但迫於輿論仍定金陵為行都。即使太平天國以南京為都,亦以驅除異族統治為動員基礎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後,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慼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南京一帶在100萬年至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 ,35至60多萬年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湯山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是截至2010年已發現最早的南京的人類生活遺蹟。約7000-8000年前,出現了以北陰陽營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原始村落。在市中心的鼓樓崗北陰陽營、江寧區陶吳鄉咎廟等地,發現200多處6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出土大量的陶器和石、骨製成的生活用具。3000年前,相當於中原的商周之際,秦淮河流域出現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稱為湖熟文化。春秋戰國時,在這些聚落的基礎上形成了南京地區最早的城邑。

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靈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楚國在今六合區已設有棠邑,置棠邑大夫,是南京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開始,距今已有2585年。 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在今朝天宮一帶築冶城,開辦冶鑄銅器的手工業作坊。周元王四年,越國滅吳後,范蠡在今中華門外的長幹裡築越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之名源於此。

公元229年,吳大帝孫權在此建都,改秣陵為建業(282年改建鄴)。此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均相繼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今南京圖書館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遺址。六朝時期的建康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百萬,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經濟發達,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南京城和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故而南京在“四大古都”中具有鮮明的特色。

隋唐兩代,南京受到北方刻意貶抑,但地理上的優勢使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不斷髮展強大。政區建制在唐代有130年降為潤州屬縣,李白、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大詩人都在這裡生活、遊覽過。

我國最偏心的“省會”,帶動隔壁省的城市發展,如今已是超大城市

秦淮河

唐亡後,南唐定都金陵,並擴建城邑。北方中國戰火不斷,而自楊吳始,70多年境內沒有發生大的戰爭。秦淮河兩岸集市興隆,商賈雲集。經濟繁榮伴隨著文化的發達,詩詞、書畫都開一代之風。

宋元時期的金陵依然保持南唐的城市規模,作為東南地區的經濟重鎮而聞名。著名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擔任江寧知府,並定居、終老在這裡。1129年,宋高宗趙構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作為行都,為江南東路首府。紹興八年定建康為留都。南宋名將岳飛曾在南郊的牛首山一帶大敗金兵,並有抗金故壘遺存。

元代時改為集慶路,城內設有東、西織染局,組織絲織品大量生產,專業工匠有6000多戶,南京雲錦也成為元代皇家御用品,逐漸成為江南地區紡織業中心。

1356年,朱元璋攻佔集慶,改為應天府。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應天為京師,南京成為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迎來歷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明初京師總人口約70萬人,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修造歷時達27年的南京明城牆,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垣。雞籠山麓的國子監學生多達近萬人,還有日本、朝鮮等國的留學生在此學習。

1402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建文帝帝位,19年後遷都北平,將南京改為留都,設南京六部等機構。明代中葉,南京城人口達120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首都。終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645年滿清入關,攻陷南京後遂即廢除國都地位,改應天府為江寧府,成為江南省省府。南京成為統轄江蘇(含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軍民政務的兩江總督駐地。在經濟方面南京具有相當的重要性,清廷在南京設立規模龐大的江寧織造府,生產供應皇家需求的絲織品。

1842年鴉片戰爭戰敗後,清政府於1842年在南京下關江面英國軍艦“康華麗”號上籤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拉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帷幕。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國,改稱天京,建都11年。

1911年12月29日,起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建立。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1927年3月24日,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南京。4月18日在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定南京為首都,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30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被稱作“黃金十年”,期間南京進行大規模的首都建設,奠定了現代城市發展的良好基礎。到1937年,南京的城市人口增加到100萬以上,為中國六大城市之一。

我國最偏心的“省會”,帶動隔壁省的城市發展,如今已是超大城市

南京總統府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攻佔南京,為建國初全國13個直轄市之一。1952年9月與蘇南、蘇北行政區合併,成立江蘇省;11月15日,南京改為省轄市。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由省轄市改為江蘇省省會。1994年2月,中央明確南京的行政級別為副省級。[1]

舊稱:冶城、越城、石頭城、白下、江寧、丹陽、金陵、秣陵、建業、揚州、建鄴、建康、秦淮、升州、蔣州、上元、集慶、應天、京師、南京、南都、天京、首都

別稱:龍盤虎踞(龍蟠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博愛之都、開明之城、江南佳麗地、鐘山風雨帝王城

建都朝代:東吳、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五代·楊吳(西都)、五代·南唐、南宋(行都)、明、南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

地理環境

  • 區位
我國最偏心的“省會”,帶動隔壁省的城市發展,如今已是超大城市

南京街景

南京位於長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區,江蘇省西南部,是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東),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 地理座標為北緯31°14″至32°37″,東經118°22″至119°14″。 市中心新街口地理座標為北緯32°02'38"、東經118°46'43"。 總面積6597k㎡(不含水域),截至2012年建成區面積752.83k㎡。[3]

  • 地貌
我國最偏心的“省會”,帶動隔壁省的城市發展,如今已是超大城市

南京獅子山上的閱江樓

南京山水城林融為一體,江河湖泉相得益彰。長江穿城而過,沿江岸線總長近200公里。紫金山風景絕佳,幕府山氣勢雄偉,秦淮河、金川河縈繞其間,玄武湖、莫愁湖點綴城中,水域面積佔總面積的11%以上,林木覆蓋率26.4%,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3.7平方米,在中國位居前三甲,是中國四大園林城市,聯合國人居署特別榮譽獎獲得城市。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長、東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線距離150公里,中部東西寬50~70公里,南北兩端東西寬約30公里。南面是低山、崗地、河谷平原、濱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單元構成的地貌綜合體。

  • 氣候
我國最偏心的“省會”,帶動隔壁省的城市發展,如今已是超大城市

陵園路

南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4°C,年極端氣溫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風和日麗;梅雨時節,又陰雨綿綿;夏季炎熱,秋天乾燥涼爽;冬季寒冷、乾燥。

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溫差顯著,四季各有特色,皆宜旅遊。因此就有了“春遊牛首煙嵐”、“夏賞鍾阜晴雲”、“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之說,由於大氣環流的變化以及南京不斷的植樹造林,南京夏天的炎熱程度與江南、華南其他都市相比大為減輕,故有為南京摘去“火爐”帽子的說法。

交通

公路

南京是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公路網密度居全國中心城市前列,截至2014年,南京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612.973公里,高速公路網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9.31公里,位居全國第一。

以南京為中心,有寧滬、寧高、寧鎮、寧滁、寧連、寧通、寧巢、寧合、寧洛、寧馬、寧宣、寧鹽、寧淮、寧蚌、寧常、寧杭等高等級公路呈放射狀通往江蘇省及周邊省市。其中,國家高速公路5條:G25長深高速(寧杭高速)、G36寧洛高速、G40滬陝高速(寧合高速)、G42滬蓉高速(滬寧高速)和G4211寧蕪高速(寧馬高速),國道4條:104國道、205國道、312國道、328國道。

南京有8個長途汽車客運站和虹橋旅遊汽車站,包括南京汽車客運站、長途汽車北站、南京長途汽車東站、南京汽車客運南站、江寧汽車站、溧水汽車站、高淳汽車站、南京葛塘客運站等。

鐵路

我國最偏心的“省會”,帶動隔壁省的城市發展,如今已是超大城市

夜色中的南京站

南京是連接華北、華東和華中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國家東部地區鐵路交通樞紐中心,是國家四縱四橫鐵路格局中南北、東西幹線的重要交匯點,全國路網格局重要樞紐。

南京主要火車站有南京站、南京南站、六合站、江浦站、仙林站、紫金山站、江寧站、江寧西站、溧水站、南京東站、南京客技站,另有新南京北站規劃中 。

其中南京站是國家鐵路樞紐站、中國十大鐵路樞紐;南京南站是國家鐵道樞紐站、亞洲最大火車站之一 ;南京東站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編組站、國家十五大路網性編組站;南京客技站是列車技術場站。

經濟

概況

我國最偏心的“省會”,帶動隔壁省的城市發展,如今已是超大城市

南京新街口

1981年南京被國家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2004年經濟中心定位指數排名南京列中國大陸第六,僅次於北上廣深津 ;2008年總部經濟發展能力列中國第五,排在北上廣深之後。 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20.75億元,列全國第十一位,增長10.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03.4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67.2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56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661元; 服務外包執行額114.5億美元,在中國城市中排名第一,同比增長32.3%。[5]

2014年南京產業結構為,第一產業佔據2.6%,第二產業佔據41.6%,第三產業佔據55.8%,第三產業比重位列國內第五,前四為北上廣深。 2014年中國區域中心城市競爭力評估,南京僅次於深圳、廣州。

第一產業

南京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和商品糧基地之一,主要經濟作手有油菜、棉花、蠶繭、麻類、茶葉、竹木、水果、藥材等。由於長江兩岸水網交織,湖泊密佈,水域廣闊,水質肥沃,因此也是中國重要的淡水漁業基地之一。

2014年完成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384.62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農業產值218.50億元,增長11.8%;林業產值19.84億元,增長10.6%;牧業產值48.23億元,下降0.7%;漁業產值79.86億元,增長8.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完成18.19億元,增長9.7%。

第二產業

我國最偏心的“省會”,帶動隔壁省的城市發展,如今已是超大城市

南京地鐵線路圖

南京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1865年金陵製造局的誕生標誌著南京近代工業的開端。英商和記洋行、津浦鐵路南段機廠(南京浦鎮車輛廠的前身)、永利化學工業公司亞廠(南京化學工業公司前身)、中國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業的成立,形成了南京近代工業的雛形。 1949年後,南京新發展了石油化工、汽車製造、鋼鐵冶金、機械裝備等支柱產業,在計劃經濟時代是工業總產值位居全國前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相繼誕生了中國第一座磷肥廠、第一隻國產電子管、第一臺全國產收音機、第一座無線數字衛星通信站、第一部雷達、第一部全自動洗衣機等。

南京是國家重要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現代服務中心和先進製造業基地,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 ,電子化工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二位,車輛製造規模居第三位 ,製造業強市排名中南京居中國第一 ,被國家九個部委列為中國投資硬環境“四十優”城市,中國城市綜合實力“五十強”第五名。 南京本地的知名企業有熊貓電子、揚子石化、金陵石化、躍進汽車、江南光電、蘇寧環球、雨潤、太平洋建設、蘇寧電器、五星電器、宏圖三胞等,傳統四大支柱產業是電子、石化、汽車、鋼鐵。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3239.73億元。

第三產業

我國最偏心的“省會”,帶動隔壁省的城市發展,如今已是超大城市

南京城市建設

南京是國家發改委定位的“全國重要區域金融商務中心” ,在長三角地區中是僅次於上海的商貿中心城市和區域性金融中心 ,金融業是南京的重要戰略性、支柱產業 ,金融總量及金融資源佔江蘇省的四分之一 ,金融中心指數居全國第六 ,總部經濟排名全國第七。 2013年,南京金融產業增加值846.20億元,位居服務業之首,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56%,是金融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10%的全國五大城市之一。 2015年“中國金融中心指數”評估中,南京金融人才環境排中國第四,僅次於北京、上海和廣州。

南京是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和國家軟件出口創新基地 ,中國唯一的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軟件產業是南京著力培育的第一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2013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2620億元,其中軟件業務收入2309億元,列北京、深圳、上海之後,居中國第四、江蘇第一,規模佔全國的7.5%、佔江蘇的44.6%。

會展業是南京重要的產業,南京會展經濟在中國各大城市中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 2014年舉辦大中型展覽和會議4950個,大型特大型展覽71個。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發佈的“世界2013城市會議產業發展排名”中,南京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境內舉辦國際性會議最多的城市。2014年,商務部發布《中國會展行業發展報告2014》,南京在國內城市展覽業發展綜合指數排名中,名列中國第五。

文化產業也是南京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2014年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515億元,佔GDP比重達5.84%。 主城區服務業佔GDP比重平均達到82%,鼓樓、玄武、秦淮三區服務業佔比超過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