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都有一个坏毛病,为明朝灭亡埋下了隐患!

明朝从明宣宗之后,基本上都犯一个毛病,那就是心太软。这就为明朝灭亡埋下了隐患。

这个根子要追到明成祖哪里,明成祖设立了内阁,其实当初的权利就类似秘书,虽然跟皇帝很亲密,但是也仅仅是亲密而已,还不能威胁皇权。初期内阁七人,到永乐后期真正留下的来的就2个人杨荣、金幼孜。到了正统年间,内阁变成三人,杨士奇、杨荣、杨傅号称三杨,也就是三杨开始乱了。正统继位才9岁,真正掌权的是他奶奶明仁宗老婆。因为三杨都成力保过明仁宗,所以张皇太后对他们很信任。这就造成三杨的权利远远大于当初设立明成祖时期的内阁。

明朝皇帝都有一个坏毛病,为明朝灭亡埋下了隐患!

三杨权力大了,做了一些好事,也做了一些见不得人事,明英宗岁数越来越大,想要拿回权利,但是三杨不想放手,就较量了几个回合,杨荣害怕了,就开始放手了,后来明英宗又利用杨士奇纵子杀人事件拿下了杨士奇。就剩下杨傅,传统认为他孤掌难鸣,实际上不是的,杨傅在内阁三人中最没权力,因为没权利,所以没地位。三杨实际掌权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杨士奇负责百官,一个是杨荣负责内廷和边关。

明英宗拿到权利之后,他认为这下百官该听我的了吧。实际上没有,为啥呢?因为杨荣、杨士奇的班底还在朝堂啊,他们当权的时候建立的规矩没有变化啊。所以明英宗还是高兴的太早了,在以后的土木堡之变中,都是这种没有绝对权威和遗留的制度给他埋下了重大的祸根。

明朝皇帝都有一个坏毛病,为明朝灭亡埋下了隐患!

明英宗在夺权成功之后,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杀掉三杨,追溯到底,将三杨的人统统拿下。建立皇帝权威,禁止挑战皇权,但是明英宗太心慈手软了,没有这样做,这就为后来的皇帝权威埋下了祸根。这个祸根就是文官集团可以挑战皇权。

嘉靖皇帝并不是正统皇帝,只是捡了个大便宜当了皇帝而已,所以他的合法性,权威性都会受到质疑,不仅仅是文官集团,即使是皇族内部也如此。这就造成文官集团可以挑战皇权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来了,比如大礼仪之争,就是如此。

明朝皇帝都有一个坏毛病,为明朝灭亡埋下了隐患!

你想想如果皇帝可以说一不二,有几个人敢争大礼仪,有几个人敢带头,有几个人敢持续。嘉靖皇帝初执政没有班底,所以刚开始他就示弱了,慢慢羽翼丰满了,就开始反击,想夺回皇权。可是他也犯了他老祖宗的错误,他在灭了杨廷和之时,应该直接将他的党羽及规矩全部灭掉才是,这样以后执政的时候才能畅通无阻。可惜嘉奖皇帝心太软,结果就跟他的老祖宗一样,想干好皇帝吧,底下人跟他斗,不想干皇帝吧,还不行。他能表面上就这样混一天是一天,然后利用他信任的内阁来执行他的政策。

你不感觉这些现象特别象天启皇帝吗?因为天启皇帝发现利用内阁来执行自己的政策不合理!为啥呢,因为会造成内阁权利过大,内阁权利过大,如果控制好内阁当然是好办事,但是控制不好内阁,那是养虎为患,所以天启皇帝利用的是太监。

话回前文,嘉靖皇帝执政时期内阁的权利变大了,同时内阁更单一化,也就是内阁首辅独裁制,其他副手基本没啥权利了。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都如此。你说内阁老大的权利这么大,皇帝不知道?没有皇帝的纵容,他能有那么大的权利吗?

天启皇帝时期的魏忠贤权利也够大了吧,没有皇帝的纵容,一个太监能有那么大的权利吗?

如果简单的认为因为爱好,大权旁落,我感觉那太扯了,皇帝在傻,后边还有一大帮子人呢,你以为就一个人能接近皇帝吗?皇帝老婆能接近吧,皇帝老婆家人通过皇帝老婆可以传话吧,皇帝偶尔也需要娱乐,也可以接近吧,皇帝无论咋样还是要看奏章的吧。方式方法太多了,那为啥嘉靖皇帝那么喜欢飞天,就两条,1、爱好。2、掩饰。

但是他们都没有造成明亡,因为他们的政策都可以通过内阁或大太监执行下去。

明朝皇帝都有一个坏毛病,为明朝灭亡埋下了隐患!

你认为开创大明中兴的张居正不明白吗?张居正的文章和奏章里都有他支持独裁的言论。张居正改革方法都不是他想出来的,只是到他这里可以执行下去了,为啥能执行下去,因为他是绝对权威啊,你还真以为他是神人啊。

万历是张居正的学生,也深刻懂得这个道理啊,而且做到极致了,清算张居正,破了张居正建的规矩,大明朝不又延续了几十年吗。万历当朝也不错啊,文治武功干了不少。

天启虽然没有万历那么牛,但是也弄了魏忠贤啊。起码也没倒吧。

崇祯皇帝上位之后,开始相信这些忠臣,清流了,结果呢?东林党上台除了吹,就是吹,啥事不干,啥事不管,最后倒台了。能不倒台吗。政策根本执行不下去,政令根本不出紫禁城能不倒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