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迎來政策紅利,五部門聯合發文22項舉措助力解決融資難

小微企業是社會經濟的造血幹細胞,不僅是激發經濟活力的內在力量,更是創造了數以億計的就業崗位。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導致其經營發展舉步維艱。毫不誇張的說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是大企業的一倍以上,甚至有的企業從銀行貸不了款,為了企業發展不惜向民間借高利貸。為何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這麼高,究其原因還是一方面是因為小微企業本身經營風險較高,銀行都是厭惡風險的,寧願低息借給大企業,也不高息借給小企業;另一方面,在銀行層面小企業一單500萬與大企業一單5個億所花費的人力是一樣的,做100家小企業才相當於一個大企業的業務量,用腳後跟想也知道銀行會選擇什麼。

小微企業迎來政策紅利,五部門聯合發文22項舉措助力解決融資難

但是銀行的這種風險偏好是與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是相悖的,長期下去必然導致小企業大量消失,經濟活力減退發展受阻,失業人員徒增,從而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國家一直都以窗口指導的方式指導銀行貸款政策向小微企業傾斜,逐漸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小微企業迎來政策紅利,五部門聯合發文22項舉措助力解決融資難

繼人民銀行在上週宣佈定下降準釋放2000億流動性支持小微企業貸款之後,又聯合銀保監會、證監會、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五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文件從貨幣政策、監管考核、內部管理、財稅激勵、優化環境等方面發佈22條舉措督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比如在貨幣政策上不僅通過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等貨幣政策工具,為金融機構發放小微企業貸款提供流動性支持,還通過再貸款、再貼現、下調利率等方式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此舉意味著央行間接向小微企業投放貸款,力度空前。

小微企業迎來政策紅利,五部門聯合發文22項舉措助力解決融資難

小微活,則經濟興。銀行應該具有大局思維和社會責任感,敢於經營風險、承擔風險、化解風險,而不是厭惡風險、逃避風險。希望在監管政策的不斷督促下,銀行能夠逐步轉變風險意識,增強經營能力。不能只滿足於做一個“皮條客”幹著拉存款、放貸款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活,而是要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幫助企業更好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