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難現爆款,或許它們走錯了路

自從音箱被加上“智能”二字之後,諸多廠商都卯足了勁往這個“風口”裡鑽。但蘋果HomePod的減產,以及那不夠智能的語音助手,甚至是連“音箱”這個基本功能都不夠完善的智能音箱,卻讓很多人似乎一下子冷靜了下來……

智能音箱難現爆款,或許它們走錯了路

沒有發展邏輯,智能音箱市場的第一軟肋

巨頭們紛紛進入智能音箱市場,但智能音箱背後所需要的技術儲備,它們都有了嗎?我們知道,無論是亞馬遜、谷歌,還是蘋果,在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之前,都累積了很多年的語音助手開發經驗。但即便是蘋果,在有了Siri的經驗後,它的HomePod的銷量也只能說是不溫不火,甚至在最近還流出了減產的傳言。而再來看看國內的智能音箱製造企業,除了極個別的幾家之外,大多數企業都缺乏相關的經驗,從而鬧出現了很多“智能音箱不夠智能”的笑話。

如果僅僅是為了實現問天氣或瞭解賽事信息這樣的功能,那麼這些智能音箱也許是夠用的,但當用戶想要更深入地使用一些的功能時,可能就會鬧出各種烏龍來。巨頭們往往是為了不錯過風口,先推出一個產品來搶佔市場。趕工出來的商品想要引領潮流,難度自然不低。

智能音箱難現爆款,或許它們走錯了路

用戶買智能音箱究竟是為了做什麼?

從這幾個市場上的主流產品的主打功能我們就能看出,目前這些智能音箱只能在某種極端環境下(比如手機不小心掉進了馬桶),幫助用戶完成某些需求。更多的時候,智能音箱只能是一個噱頭或者一件玩具,想要頻繁地進入用戶的生活場景,還是很難的。

智能音箱難現爆款,或許它們走錯了路

雖然近段時間以來,國內很多智能音箱廠商為了做大市場,都紛紛尋找各種藉口打折出售產品,想要靠價格戰比競爭對手先行一步。但這也就暴露出了一個問題:這些智能音箱都缺乏核心競爭力,無法用一系列的黑科技或者真正的賣點去吸引用戶。從這一點來看,國內智能音箱市場還處於一個野蠻且難以良性發展的尷尬期中。想要在這個市場中出現爆款,也許製造商們需要的不是在原有產品上進行一次次改良,而是來一次徹底的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