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哪種才最好?看過1000張保單後,我總結這3條

買保險哪種才最好?看過1000張保單後,我總結這3條

當我們決定買保險後,可能會收到很多不同的信息,有的說要買這個,有的說要買那個。

保險是一種金融產品,看不見摸不著,不能夠方便直觀地進行對比,所以導致很多朋友在看完我們文章後,才知道自己買了不合適的保險。

如果選擇退保,可能有不少的損失,但是如果不退保,每年交那麼多錢,保額卻沒多少,發生風險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就會陷入兩難的境地。

我也一直在反思,有沒有什麼最基本的原則,只要知道這幾條,就基本不會買錯?

為此,深藍君總結了科學投保五大原則,如果你對投保沒有頭緒,那麼我相信這五條一定能夠幫到你,具體如下:

1)先大人,後小孩

2)先規劃,後產品

3)先保額,後保費

4)先保障,後理財

5)先人身,後財產

一、先大人,後小孩

很多人都是因為孩子出生,才考慮購買保險的,出於對孩子的愛護,會花不少錢給孩子購買保險,可這樣就真的對嗎?

買保險哪種才最好?看過1000張保單後,我總結這3條

舉個例子,如果年收入 20 萬的家庭,每年拿出 10% 的預算,也就是用 2 萬給全家購買保險,我相信這些預算已經足夠多了。

如果不加思考,先給孩子買了 7000 元的重疾險,那麼給大人留下的空間就非常小,剩下的 1.3 萬能做什麼呢?

先看一個粉絲的留言:

買保險哪種才最好?看過1000張保單後,我總結這3條

深藍君建議,買保險一定要做到先大人,後小孩。理性來講,孩子對於家庭來講算是一種 “負債”,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都沒辦法給家庭貢獻收入。

所以首先要保障家庭經濟支柱(家裡掙錢最多的人)的意外、重大疾病和壽險已經獲得了充分的保障。

防止風險來臨後,父母一方由於罹患癌症沒辦法繼續工作,孩子可以通過保險理賠得到的至少幾十萬的理賠款而生存下去,並且繼續接受良好的教育。

對於家庭來講,大人的平安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唯一前提,所以在大人保險沒有足夠配置之前,請謹慎為孩子花費重金,不理性的購買保險。

二、先規劃,後產品

大家可能會跟我自己之前買保險一樣,總問身邊的朋友,這個保險好不好,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買保險哪種才最好?看過1000張保單後,我總結這3條

同樣地,每天深藍君在後臺也會遇到類似大量的留言,火急火燎地問 XXX 產品怎麼樣?

對於這樣的問題,深藍君一般很難回答。

因為保險是一種轉移家庭財務風險的工具,不同家庭的情況不同,風險也不同。不知道家庭的收入、預算、人員結構、過往保險配置,是沒辦法給大家一個合適的答案。

所以買保險一定要做到先規劃後產品,這裡我列舉兩種典型的負面案例:

負面案例 1:電話推銷

深藍君之前有過明確的提醒過大家,請謹慎通過電話渠道購買保險,具體理由如下:

推銷為主:電銷渠道只服務於某一個保險公司,所有推銷的目的都是為了達成銷售 ,在這種情況下,銷售人員只是會不斷地從多角度去強調這款保險有多好,無論投保人有任何異議,銷售人員都有已經提前準備的話術來應對,千方百計地打消用戶顧慮來促成銷售。

沒有從實際出發:保險本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合適與否的區別。在電銷過程中,銷售人員不會顧及大家月收入是 5 千還是 5 萬,不會按照家庭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合理設計。買了一份不適合自己的保險,那麼自然就沒有多餘的錢買對的保險了。

在《我為什麼不建議電話買保險?》的文章中,已經有了很多的分析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中看到返還意外險的那些貓膩。

負面案例 2:跟風購買保險

很多人為了省事,在購買保險的過程中還會存在跟風行為,就是全公司都買了同一款保險,深圳這邊還有公司都買了同樣一款香港保險。

買保險哪種才最好?看過1000張保單後,我總結這3條

這種行為也是典型沒有認識到保險要因人而異,雖然大家都在一個公司,可能收入也接近,但是不同家庭的負債不同、人員結構不同、現金流不同、風險偏好不同,都買同一款保險,在我看來是不合適的。

在《年收入 50 萬,如何科學買保險?》這篇測評中,我們清晰的看到,同樣年收入 50 萬的家庭,可能有的一年結餘並不多,可能有的積蓄很多,所以挑選保險的側重點就應該有所不同。

所以建議大家認識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及自己對風險的偏好,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而不要過分的陷入這個保險好不好,那個保險好不好的怪圈。

三、先保額,後保費

在《18 家保險公司,2017 年度理賠報告》文章中,通過幾百萬理賠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家雖然買了保險,但是保額普遍都很低。

買保險哪種才最好?看過1000張保單後,我總結這3條

我們買保險就是要以小搏大,槓桿越高越好,花最少的錢,獲得的理賠越高越好。所以一定要做到,先保額後保費。

買保險就是買保額,保額太低沒有意義的,深藍君在《買保險,我只看這個數字》中,詳細分析了保額的重要意義,大家可以看一下。

買保險哪種才最好?看過1000張保單後,我總結這3條

造成保額太低的原因,我也總結了如下幾點:

過分在意保終身: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可以購買一份高保額的定期重疾險,比如保到 70 歲就是不錯的選擇,可以確保在關鍵階段( 70 歲前)獲得一個充足的保額;

偏愛返還型重疾險:很多人出於划算的目的,會選擇購買能返本的重疾險,實際上保險公司也不傻,這類返還型重疾險,相同的預算可以買的保額特別低。

保險公司返還給我們的錢,只不過是我們自己多交的錢自然增值的結果,就是一個障眼法而已,在《10款能返還保費,兒童重疾險測評》的文章中我們就有詳細分析,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目前國內重疾險很多,就算預算不多,只要合理規劃,同樣能夠選到高保額的保障型產品,在《年收入5-10萬,如何精打細算買保險?》一文中,我們就有詳細的規劃方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投保思路。

買保險一定要做到先保額後保費,保額太低沒有意義的。

四、先保障,後理財

現在條件變好了,很多人手頭有不少積蓄,如何打理可能就是非常值得考慮的問題。

買保險哪種才最好?看過1000張保單後,我總結這3條

深藍君非常支持銀保監會倡導的 “保險姓保” 的理念,保險要回歸保障的本質,買保險一定要做到先保障,後理財。

我們看一個關於 MH370 的真實案例:

MH370 航班失事後,保險公司對飛機上所有乘客的保險進行了排查,有一位顧客的保單令人印象深刻。在失事前,這位顧客躉交 20 萬購買了一份理財型保險,身故只能賠付 21 萬。

買這種保險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拿出 10 萬元出來購買保障型的產品,那麼可能至少留給家庭幾千萬的理賠款,而不僅僅是 21 萬了。

另外深藍君需要提醒大家 2 點:

1、保障歸保障,理財歸理財

有一些保險看似兼顧了保障和理財,不僅能提供保障,而且也有一定的理財收益。

典型的代表就是萬能險附加重疾險,在過去保險產品供給不足的時代,很多人選擇了這類產品,看起來又能保障,又能有理財收益。

買保險哪種才最好?看過1000張保單後,我總結這3條

萬能險附加重疾險我也是建議謹慎投保的,一款什麼都能保的產品一定是一款中庸的產品,並不適合普通工薪家庭,而且這類產品看起來是保終身的,實際上重疾只能保到 50 多歲,誤導性非常強。

我們之前也在《談談我最不喜歡的保險》一文中有深入的分析了,有興趣的朋友強烈建議關注一下。

2、年金險並不適合普通家庭

還有很多人會被年金險的高收益所吸引,殊不知這類保險根本就不適合普通家庭投保,以深藍君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看,身邊很多年收入稅後 50 萬的家庭,都沒有購買年金險。

買保險哪種才最好?看過1000張保單後,我總結這3條

五、先人身,後財產

我們先看一個留言,這種事情很具有代表性:

買保險哪種才最好?看過1000張保單後,我總結這3條

深藍君建議,在我們沒有足夠預算的情況下,一定要先為自己購買合適充足的保險,要合理為車子、房子等購買保險,要做到先人身後財產。

在過去幾年,國內發生的洪水、泥石流自然災害中,報案理賠的絕大多數是為車子理賠,雖然很多人遇難去世了,但因為沒有購買保險,所以無法獲得理賠。

買保險哪種才最好?看過1000張保單後,我總結這3條

2017 年九寨溝地震後的理賠數據:

截至 8 月 11 日下午 4 點,四川省的所有保險公司一共接到報案 295 件,其中人身保險報案只有 27 件,預計賠付 257.56 萬,剩下的全是車險,工程險、責任險等財產保險,預計賠 1934.87 萬。

這也是我們國內的現狀之一,我們過分愛惜自己的豪車,卻一點也不愛惜自己的身體。

深藍君身邊也有很多買了豪車的朋友,比如奔馳、特斯拉等,每年車子的保費都要 2 萬多,我建議大家買保險,一定要做到先人身,後財產,畢竟生命是無價的。

六、寫在最後:

保險是家庭財務規劃的基石,是一種轉移我們財務風險的工具。

這種產品看不見摸不著,而且很多人買了保險,就把保單束之高閣,到底自己買了什麼,並不清楚。

科學投保五大原則,實際上兩年前在我開始寫文章的時候,就有專題文章測評。今天深藍君重新增加一些案例,再次分享給大家。

我相信,只要你瞭解了這五大原則,那麼在購買保險時,大的方向就不會錯,更不會發生花了錢,卻沒有達到自己期望的情況。

真心期望所有人都能買到自己合適的保險,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用,也歡迎分享給有需要的夥伴。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一起加油 :)

買保險哪種才最好?看過1000張保單後,我總結這3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