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造反前犹豫不决,高僧留下8个字,朱棣立即起兵造反

最无情不过是帝王家,当初朱元璋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却不曾想自己才去世不久,自己的儿子朱棣就起兵造反赶走了朱允炆。而赶走朱允炆之后,朱棣就当上了皇帝,而当初朱棣之所以能够成功,都少不了一个人的帮助。

朱棣造反前犹豫不决,高僧留下8个字,朱棣立即起兵造反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姚广孝。当初他只是一个和尚,后来机缘巧合便成为了朱棣的谋臣,之后便一直辅佐着朱棣。之后更是帮助朱棣赶走建文帝,而这个姚广孝也成为了朱棣最信任的大臣。而这个姚广孝也是一生风光,最后还活到了八十多岁。

其实当初朱元璋本来是想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朱标,奈何这个朱标不幸去世。按照常理,朱元璋应该在自己的儿子当中选择继承人,然而这个朱元璋不按常理出牌,可能感觉自己的儿子不太成器,所以就传位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朱元璋一死,朱允炆便当上了皇帝。朱允炆登基不久便做了一件错事。

这件错事就是削藩,其实这件事也并没有错,只不过时间太早,这个时候他的帝位并不稳定。这些叔叔们本来就对朱允炆当皇帝很不满意,而这个侄子当皇帝不久,就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叔叔身上。不过在所有的藩王之中,就属这个朱棣的实力最为强大。正是因为如此,朱允炆才没有一开始对朱棣动手,而是将其他的叔叔给修理之后,才对朱棣动手。

朱棣造反前犹豫不决,高僧留下8个字,朱棣立即起兵造反

当时摆在朱棣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顺从,一条是反抗。第一条是他不愿意走的,第二条路他又有点犹豫不决。这个时候姚广孝已经成为朱棣的谋臣,更是被朱棣很是信任。看自己的主子有点下不定决心,姚广孝就对朱棣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就是,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也的确,当初朱允炆削藩也给百姓带来了不少的苦难,百姓最需要的就是安定。

于是朱棣就又问,如果造反那就是乱臣贼子,而且民心并不在我这。姚广孝义正言辞的说,臣知天道,何论民心。其实姚广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造反刚好是顺应天道,换句《水浒传》中最常用的那句话就是,替天行道。一听这话,朱棣之前的犹豫全都没有了。其实姚广孝早就知道这个朱棣的意思,而那八个字更好正中朱棣下怀,所以才坚定了朱棣的决心。

朱棣造反前犹豫不决,高僧留下8个字,朱棣立即起兵造反

之后不久,朱棣就发兵造反,还说是为了清君侧。而这个姚广孝对兵法也很有研究,而在朱棣与朱允炆交战的时候,姚广孝更是提供了不少的帮助。有姚广孝这个谋臣,在加上朱棣的勇猛,最终朱允炆失败。朱棣成为了皇帝。

正如前边所说,朱棣本来就是有野心的人,造反更是早晚的事情。而之所以迟疑不决,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会不不会成功,而且还师出无名。正是姚广孝的那八个字,坚定了他的决心,他才会立即起兵造反。当然如果当初蓝玉没有被杀,或许这个朱棣还不敢造反。

朱棣造反前犹豫不决,高僧留下8个字,朱棣立即起兵造反

都说最无情不过是帝王家,为了所谓的帝位,亲情在他们看来是最薄弱的东西。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人吼出,来生不愿生在帝王家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