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金控發債彌補流動性,兄弟公司華安保險伸「援手」認購2億

近日,同屬海航資本旗下的渤海金控、華安保險一則關聯交易落地。作為A股上市的大型租賃集團,渤海金控近年來業務規模快速擴張,背後則是其融資規模的增長。與此同時,藍鯨保險發現,渤海金控面臨一年內超500億元的到期債務,短期償債壓力不小。

面對國內降槓桿、金融監管趨嚴,融資難度加大的前提下,兄弟公司華安保險對渤海金控伸出“援手”,對此,專家對藍鯨保險表示,發債只能暫緩短期償付壓力,長期來看,仍待觀察。事實上,施以援手的華安保險,自身情況也並不樂觀,近三年來淨利潤逐期下滑,今年一季度已現虧損1.11億元,董事長因行賄罪被捕。

渤海金控發債20億元,兄弟公司華安保險伸“援手”

6月29日,華安財保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安資產”)披露關於投資渤海金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000415.SZ,以下簡稱“渤海金控”)債券的重大關聯交易公告。藍鯨保險查看發現,華安資產作為第三方,為廣州譽展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譽展控股”)提供“18渤金01”債券推介服務,華安保險作為受買人參與交易。

同時,華安資產為華安保險委託賬戶的管理人,根據華安保險的投資建議,於6月19日申購由渤海金控發行的“18渤金01”債券。

事實上,華安保險與債券發行人渤海金控兩者存在關聯關係。公開信息顯示,渤海金控為在新疆註冊、深交所上市的公司,據其2017年年報披露,海航資本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航資本集團”)持有其34.91%股份,為第一大股東。而海航資本集團亦持有華安保險12.5%股權,為第三大股東,此外,華安保險持有華安資產90%股份,故而海航資本間接持有華安資產5%以上股權。根據《保險公司關聯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渤海金控、華安保險已形成以股權關係為基礎的關聯方,本次交易亦屬於關聯交易。

此外,藍鯨保險還通過啟信寶查詢到,譽展控股全資子公司天津融展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與海航資本集團、寧波杭州灣新區蘭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持有海航資本南方總部(深圳)有限公司股權,股比31.41%,為第二大股東。

據瞭解,渤海金控發行的“18渤金01”債券,發行規模約20億,債券期限3年,附第2年末發行人上調票面利率選擇權及投資者回售選擇權,根據債券薄記結果顯示,其票面利率定於7%,實際發行規模10.6億元,華安保險委託賬戶實際獲配面值2.1億元,已於6月20日完成配售繳款。

對於募資用途,公告明確指出,渤海金控將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擬全部用於補充發行主體的流動資金與償付有息負債”。

“7%的票面利率在債券市場上相對偏高”,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郝演蘇對藍鯨財經分析道。這或從側面說明,渤海金控希望吸引資金,實現較好認購率。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郭振華則指出,“借新還舊”越來越流行,“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1年內超500億債務到期,渤海金控存短期償付壓力

作為A股上市的租賃產業集團,渤海金控在全球交通運輸金融服務領域處於較為領先的地位,且為全球第二大集裝箱租賃集團和全球第三大飛機租賃集團,那麼事實上,渤海金控實際情況如何呢?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7年末,渤海金控合併口徑下資產總額3003.94億元,負債總額2649.81億元,資產負債比達88.21%。截至2018年3月末,其資產負債比率已有好轉,下降為88.02%,但佔比仍超過8成,合併口徑下資產總額下降為2917.66億元;負債總額2568.23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349.43億元。渤海金控也坦言稱,“公司償債壓力較大”。

首先從債務端來看,2018年以來,渤海金控的負債水平已有所下降,但藍鯨保險注意到,渤海金控於一年內將有逾500億元債務到期,對此,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信用”)在6月25日對渤海金控出具的《公司債券2018年跟蹤評級報告》中也提醒道,“需關注短期償付壓力”。

事實上,鉅額債務的另一個側面,是渤海金控業務規模擴大,及併購活動頻頻之下融資規模的增長趨勢。

從投資活動現金流來看,渤海金控去年淨流出850.91億元,同比增長53.08%;從籌資活動來看,為滿足公司投資需求,渤海金控去年籌資淨流入656.42億元,同比增長153.26%,包括銀行借款、發行債券、股權融資等多種方式募集資金。對此,聯合信用也明確指出,渤海金控投資活動所需資金較大,“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入無法滿足投資需求,公司有較大的籌資需求”。

一方面是投資端的持續資金需求,一方面是經營活動流入資金無法滿足的現狀,在此情況下,外部融資便成為解決方法之一,故而渤海金控 “債務負擔增長明顯,槓桿率較高”。但聯合信用也指出,渤海金控由於業務規模的擴張,公司資產規模持續增長,“資產質量較好,但受限程度較高,流動性偏弱”。同時,其債務結構較為合理,但一年之內到期債務超500億元,也導致存在短期償債壓力。此外,海航資本集團已將其持有的渤海金控股份中99.12%對外質押,也需持續關注。

而發行債券,無疑能緩解渤海金控短期內的償債壓力。聯合信用表示,2017 年以來,由於國內降槓桿、金融監管趨嚴的環境,加之海航系輿情對渤海金控的資金流動性、融資成本都產生了負面影響,對此,渤海金控也坦言,加大了融資難度,在此情況下,華安保險的認購,無疑對渤海金控伸出“援手”。

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由於渤海金控前期負債規模龐大,通過發行新債募資去償付,長期來看,可能因此陷入持續發債的不良循環之中,給公司發展帶來較大風險。

郝演蘇則分析稱,發債可以緩解暫緩償付壓力,但長期來看,還需要結合資本市場的情況,暫時無法定論。

1季度虧損1.11億、淨現金流出,華安保險經營情況未顯樂觀

事實上,作為債券買入方的華安保險經營情況並不顯樂觀,年報數據顯示,最近兩年,與保費收入攀升不同的是,華安保險淨利潤呈大幅下跌趨勢。2015年淨利潤7.63億元,達到近四年的峰值,此後兩年則逐期下跌,去年實現淨利潤0.42億元,兩年縮水94.52%。

2014年-2017年華安保險淨利潤、保費收入表(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華安保險償付能力也呈下滑,2017 年末償付能力充足率246.49%,相比上年末下降了 65.48 個百分點,但仍相對充足。對於下滑原因,華安保險表示,”一方面是公司業務規模擴大和業務結構、資產結構調整,對公司資本要求增加,最低資本由 2016 年末 15.24 億元上升至 2017 年末 18.05 億元”;另一方面則在於華安保險內生資本能力下降,“受市場競爭環境和投資收益不理想影響,2017 年公司淨利潤相比 2016 年大幅減少,導致實際資本減少”,據悉,華安保險的實際資本由 2016 年末 47.55 億元減少至 2017年末 44.50 億元。

步入今年一季度,華安保險則出現虧損,由去年四季度實現淨利潤1.09億元反轉為一季度虧損1.11億元。但其償付能力稍有提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由去年末的233.89%上升至239%,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由246.49%提高到252.15%。

最近5季度華安保險淨利潤表(億元)

此外,華安保險一季度淨現金呈流出狀態,淨流出9786.51萬元,較上期減少2.71億元,華安保險解釋道,主要是投資活動現金流較上期減少7.79億元所致。藍鯨保險查看發現,華安保險近三年投資收益亦逐期下滑,2017年投資收益2.74億元,兩年縮水超八成。

華安保險2014年-2017年投資收益表(億元)

淨利潤、投資收益大幅下滑,在此背景下,配置較為穩健的公司債券或為資產保值增值渠道之一。郭振華則指出,無論虧損與否,險企必然要投資,去進行資產配置。

那麼華安保險是否能夠“輕易”拿出2億元的債券認購款呢?藍鯨保險查看發現,截至去年末,華安保險賬面約有9.4億元貨幣資金,在經歷一季度約1億元的淨現金流出後,仍能“掏錢”認購。

但宋清輝也對藍鯨保險分析道,以7%的票面利率進行大額債券配置,還不足以有效提高華安保險的投資收益水平,且在當前監管環境趨嚴的環境下,關聯交易等也更受監管層的關注。

“只要符合監管部門的規定就無可厚非”,郝演蘇指出,關聯交易受關注是正常現象,合規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華安保險董事長李光榮因涉嫌行賄罪被捕,近期,有媒體報道稱,李光榮或涉嫌捲入長沙公安經偵支隊原支隊長嚴重違紀違法案。此外,根據啟信寶信息顯示,5月18日,華安保險大股東特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法人,已由其董事長李光榮變更為王力,但李光榮仍持有特華投資98.6%股權。(藍鯨保險 李丹萍)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