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大刀是不是真的不如刺刀好用?

军事一点通

抗战大刀队是忽悠吗?绝对不是!

抗战是一个极为复杂,极为庞大的作战,远非看几本书就可以了解全貌的。萨沙写抗战历史到今天已经有十年,从九一八真相写到豫湘桂会战真相,对这方面历史仍然只能略知一二,远远不敢说是什么专家。说现在很多作家对于抗战一知半解,却对很多方面随便发表议论。尤其使用一些不谨慎词语,对抗战的先烈们进行抨击。萨沙既然是写抗战历史,就有责任澄清这些东西,也绝不容许有人攻击抗战的英雄。今天要说的,是一些作家说的所谓抗战大刀队是吹出来的,我们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篇幅有限,不铺开说,仅仅说几个要点。

第一,就兵器上来说,大刀对刺刀是极为不利的

任何稍有智商的人都知道,抗战西北军的大刀,长度不过1米,而日军三八式步枪加上刺刀超过1米6。所谓兵器一寸长一寸强,现在长了一半,自然占尽优势。

同样都没有受过冷兵器训练的人,一个拿刺刀,一个拿大刀对抗,自然拿刺刀的百分之百获胜。

换句话说,同样都受过冷兵器训练且训练程度相同的人,同样也是拿刺刀的绝对获胜。

为什么?因为兵器差距实在太大了!

-------------------二战日军的刺刀和拼刺能力,绝对世界第一。在诺门坎战役中,曾经有1个日本兵连续刺死刺伤8名苏军。

第二,就训练来说,大刀对刺刀也是极为不利的

日本的刺杀术在当年叫做东洋刺,是日本研究西方刺杀术和日本传统冷兵器搏斗技术,推出的成熟使用格斗技术。

在当年对西乡隆盛的旧武士叛乱中,采用法式刺刀和西式刺杀术的日本新式陆军曾经被杀得血流成河。战后,日本陆军痛定思痛,对刺杀术进行改良。

这种刺杀术很简单,只有刺、拨、挡三个动作(枪托的砸只有极少情况下才会用到)。看起来这根本不是什么武术,其实这才是最实用的。

因为招数简单,日本新兵在长达一年的新兵训练中反复练习,每天都可以刺杀千次之多。时间一长,完全成为下意识的举动,根本无需思索。

实战中,只要冷兵器肉搏,日军会极为迅速的刺杀,一般反应时间仅有零点几秒,速度极快。普通人如果没有对等武器,是很难躲过的,一般非死即伤。

而大刀的训练就复杂的多。大刀的长度不够,不能采用和刺刀对等的刺杀方法,只能被迫首先处于守势。

在敌人刺杀之前,大刀手首先要将大刀放在水平位置以下,将刀背向上。在日军直刺过来的时候,大刀手必须及时反应,用大刀向上迅速猛磕,将刺刀磕飞。此时大刀已经挥动到水平位置以上,大刀手必须立即前进一步,然后顺势挥刀劈下,将日本刺刀手劈死。

大家可以看到,日军刺杀只有一个直刺的动作,速度本来极快,也利于训练。而大刀手的动作有三个,尤其需要首先将敌人刺刀打飞。这在日军直刺仅有零点几秒的情况下,挥动好几斤的大刀做这种动作,谈何容易。

这就必须大刀手,有远远超过日军刺刀手的训练才可以。

为什么会这样?实在是刺刀在兵器上的优势太大,大刀只能采用这种被动的武术。

---------------大刀的刀法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华。无奈兵器上占劣势,只能通过刻苦训练弥补。如果中日官兵训练水平相同,中国大刀手肯定不是日本刺刀兵的对手!

第三,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不用刺刀用大刀?

有人问了,那中国人是弱智吗?为什么不用优势大的刺刀却用大刀!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你压根就没有刺刀。

很多人认为刺刀不过一把刀,似乎很容易制造。其实,刺刀完全是工业化的产物,绝非手工可以搞定的。

刺刀对于钢材的要求很高,差一点的钢是难以胜任的。刺刀需要较强的工业加工技术,别的不说,单单刀上那条血槽,就极难刻出来。当年新四军采用土法造刺刀!著名的吴运铎还是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一天也只能造一把,就是因为血槽要一点点凿,稍有不慎就是废品。同时,刺刀的配件很多,只要制造尺寸略差,就不能按在步枪上,等于无用。

以能够和三八式抗衡的汉阳造步枪和刺刀为例,1895年到1909年共15年时间,中国最大规模的汉阳兵工厂共生产了2万1000余支汉阳造步枪,却只造了2310把刺刀。鉴于这种情况,汉阳兵工厂又花费巨资进口了专制刺刀,日产50把的一套机器,产量仍然上不去,远远够不上实战需要。

在当年,刺刀数量不足是普遍现象。无论西北军、东北军、中央军、八路军都是如此!

八路军120师参谋长的周士第的日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载:120师全师的4092支步枪和卡宾枪中,只配有117把可用的刺刀!

你没有办法,只能用易于制造的大刀。

-------------不用刺刀是因为压根没刺刀!粗陋的大刀甚至可以由农村铁匠打造出来,刺刀则必须流水线生产!

第四,大刀队其实应该是手枪队

很多人搞不清大刀队是什么?

严格意义上,根本就没有大刀队这种东西,应该是手枪队。

所谓西北军的大刀队,并不是仅仅背一把大刀。

大刀队员一般还携带短步枪(骑兵步枪)、冲锋枪(花机关为主)、各种手枪(以装弹最10发20发的盒子炮为主,也有部分是勃朗宁)、还有大量手榴弹。

大刀队员仍然以用这些热武器为主,毕竟这些武器杀伤力大的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古代的冷兵器时代,诚然也有一些肉搏战,但远非主流。

冷兵器杀伤距离不过几米,而枪炮则强大太多。

以日军为例,远距离有重炮、山炮、野炮、步兵炮、迫击炮、坦克、装甲车、飞机,射程涵盖数公里内。

而步兵的重机枪、轻机枪、掷弹筒、步枪、手枪、百式冲锋枪、甜瓜手雷,杀伤射程从15米到1000米。

只有以上武器全部无效,日军才会在近距离拼刺。

日军有火力的巨大优势,会尽量避免近战。

同样道理,只有所有武器难以发挥作用的超近距离,大刀队这才会使用大刀。

包括所谓的喜峰口、卢沟桥、台儿庄等大刀使用较多的战斗中,冷兵器肉搏仍然不多,使用大刀绝对只是战斗中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所谓靠大刀打天下,是对抗战一知半解人的胡扯,从来就没有这种事情。

----------大刀只是手枪队的一种武器。这不是三国演义时代,靠一把大刀就能打天下!我有一把20响盒子炮,能搞定你一个班的大刀手!

第五,大刀只是部分肉搏战使用的武器

装备较好的中央军,使用大刀的战例并不多。

毕竟大刀对刺刀太不利了,只要有刺刀,谁会用大刀。

其余军阀部队中,除了装备低劣的西北军和川军之类,其他部队也尽量用刺刀不用大刀。

即便曾经在喜峰口使用大刀重创日军的29军,在装备改善以后,仍然是以刺刀为主,大刀为辅。著名的七七南苑血战中,29军也主要和日军拼刺刀。

所以,抗战中大规模使用大刀的情况很少。

------------日本人把中国大刀叫做青龙刀,这是源自于三国演义的关羽。日本人对大刀队员很尊敬,认为他们是了不起的勇士。

第六,大刀队确实有宣传色彩,在当时也是必须的

今天的战争,用美国人话来说是媒体战。

当年也是如此,中日两军都在利用宣传提高己方的士气。

日本大肆吹嘘在中国的战绩,以提高士气。以常德会战为例,明明日军占领常德已经伤亡近万人,还胡吹什么伤亡很轻微,歼灭国军数万。这让侵华日军司令部错误判断,让日军继续固守常德。

实际上日军伤亡过重,根本无法防御在国军四面反攻下的常德,被迫告知真相后仓皇撤退。

做法虽猥琐,但战时利用媒体宣传是必须要做的,也是所有国家都做的。

自从九一八开始,国军和日军实力差距太大,九一八、一二八、热河会战、长城会战严格说都是败仗。

在这种情况下,喜峰口的西北军能够利用中国千年前的大刀,对武装到牙齿的日寇造成一定杀伤,是很了不起。从宣传上来说,也是一个亮点。

出于鼓舞士气的需要,战时对大刀进行一定宣传也无可厚非。

相反,你不去宣传才是傻蛋。

实际上,在抗战结束以后,国民政府在几十年内就重新写了抗战历史。

各大战役的歼敌数据恢复历史真相,没有再采用宣传的数据。

战时宣传数据,这不能成为今天某些人胡乱攻击大刀队的理由。

如果你明知道国民政府公布了大刀队真实歼敌数据,还进行攻击,说明你无聊。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进行攻击,说明你无知。

----------------大刀是国军武器装备低劣的一种表现。抗战最后半年,随着美式装备源源不断而来,美式部队的大刀就逐步消失了,甚至刺刀也不多用了!因为,我们有了汤普森冲锋枪!

第七,用大刀对抗日军刺刀,恰恰是中国人不愿做亡国奴的英勇表现

一些作家无聊的追究大刀的若干战役,非以大刀对歼敌不多说这是吹牛。

实际上,大刀肉搏本来就不是很多,怎么可能歼灭多少日军呢?

这是火炮等重武器杀伤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不是靠长矛朴刀的汉代宋代。

使用大刀,仅仅是我们没有刺刀又不愿意投降做亡国奴,被迫操起粗劣的大刀和日军拼命。

谁都知道,大刀对刺刀九死一生,但你不愿意做奴隶,就只能如此。

萨沙的《抗战轻武器》一书中,曾经这么写道: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不要说手上还有大刀,就算是只有指甲和牙齿,我们也会和侵略者拼到底的。

------------没有抗战大刀英雄的牺牲精神,大家都会成为亡国奴。

持仅仅1米的大刀,面对1米6以上的刺刀,试问大刀手要有多大的勇气?

大家可以自己幻想一下,看这篇文章的朋友有几个人有这种胆量!

如果你自己没有这种勇气,你有什么资格去嘲笑这些英烈?

作为这些抗战勇士的后代,我们应该自豪祖先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怎么能反而用抨击来哗众取宠以博取眼球呢?

日本人对自己作恶多端的侵华老兵都非常尊敬,除了国家给予丰厚的养老金以外,至今这些人的牌位还放在靖国神社中。

我们却反其道行之,自己反而来蔑视践踏,摧毁自己的民族精神,这难道不是昏了头吗?


萨沙

一句话:整体上看,大刀不如刺刀。

看了前面不少回答,基本说的很全面了,我再补充一个实例吧。前几年好像是央视曾经有个记录片摄制组,为了验证抗日战争时期大刀实战效果,专门找了两队武警战士,随机分配成大刀队和刺刀队进行模拟正面对抗,当时我军已经取消了刺刀训练,所以双方的起点都是相同的。对抗结果显示大刀队极为吃亏,无论采取什么战术都难以战胜刺刀队,可见在双方训练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正面对抗中使用大刀基本也就是聊胜于无,更何况当时日本人(特别是前期那些甲种师团)的训练水平普遍在我军之上。

此外,我还看过一些抗战老兵的回忆,当时日本人拼刺刀还有许多毒辣的战术,比如他们发动刺刀冲锋时会在队伍里面安插几个轻机枪手,等到刚要交锋的那一刻先用轻机枪扫射,把我军最勇敢的第一排战士打死,这样在双方接战时立刻占了上风,从而取得白刃战的胜利。

总之我个人认为刺刀是适应当时——特别是火力相对贫弱的中国战场——军事水平的近战武器,大刀则更多的代表了我国人民在极端不利的局面下依然敢于亮剑的英雄气概,而并不适合当时的实战。谢谢


潜渊63776683

大刀确实不如刺刀好用!

刺刀看起来简单,却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才能制造。抗战时期,中国军工生产能力不足,要优先生产枪支弹药。所以就大量生产大刀,作为替代品。


大刀对刺刀,有明显劣势。

最主要是因为大刀刀身太短。

大刀一般长90公分左右。

三八大盖枪身长128公分,刺刀长40公分。加起来将近一米七。比小日本还高。

两者相差80公分。战场上打起来,大刀还没有砍到对方,刺刀就扎在了身上。太吃亏了。


所以大刀虽然看起来很威猛,但是却不怎么好用。反倒是有一种大家忽略的武器,却打得日寇闻风丧胆。那就是红缨枪。


红缨枪长达两,三米,长度上比刺刀有明显优势。所以在肉搏中能够杀出八面威风。


上将嗳福斯

好,言归正传,我回答下这个问题。

中国当时在抗日战场上所说明的大刀,主要是两种刀,一种是关公刀,也就是有很长的刀柄,长度可达一米六以上,另外一种刀是清代的短柄刀,这种刀,它的长度大致在一米以下。

当时中国大部分的军队所使用的大刀片子,实际上指的就是清代的这种短柄刀,这种刀是按照菜刀的样式打造出来的,都比较重,讲究势大力沉,借助惯性一下子砍下去,适合在与敌人的贴身肉搏里面,使用这种作战方法。

经过这几年抗日神剧的洗脑,大家认为拿了大刀骗子就有力量在自己身上,就有神明在自己身上,面对小鬼子根本就不虚,但是事实上,这种短柄刀遇到小日本儿的刺刀基本上是没有任何优势的,甚至有一定的劣势。

通常来讲,一寸长一寸强在战场上面你的武器越长越占据优势,小日本儿为了能够使得自己步兵的近身作战技巧能够提升,因此不断地加长自己的步枪的长度 加上刺刀,甚至有的士兵的身高都比不上一把步枪的高度,毫无疑问,一旦拉近距离,日本士兵使用刺刀的话,对上中国使用大刀的是兵是占据一定优势的。

而且日本军队打仗的时候进入白刃战的时候喜欢编成三个人一组进行作战,比如说有一位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的一个中国的后勤兵,曾经介绍过,(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每三个日本士兵的尸体会围成一圈儿,它们的周围会摆一摞的子弹壳,由此可见,在战场上面,日本士兵经常三个人为一组,所以当一个单独的中国士兵抄起大刀冲过去的时候,面对的通常是两把以上的刺刀的攻击。

并且不同于抗日神剧里面日本士兵那种僵硬的动作,日本士兵在日本的大本营里面接受训练的时间长达一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面,他们刺刀的使用方法是烂熟于心的,也就是说你下意识的做一个劈砍的动作的时候,日本士兵会下意识的将刺刀把你的攻击格挡开来,然后收回来再捅出去,这样一个动作会做出来,并且相当熟练,并不存在于中国士兵的大刀放在日本士兵的头上,会对他产生惊吓,导致它什么动作都会做,在淞沪会战的时候,很多国军士兵虽然接受过良好的训练,比如说那些国民党军队里面那些老兵,但是面对日本士兵的时候,通常都是有苦说不出,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再加上训练程度跟不上,所以跟日本人拼白刃战通常要付出两个老兵才能够拖倒一个日本士兵,再加上战场后方医疗条件的不同,使得国民党方面军队的非战斗减员更加庞大。

所以妄想着只使用大刀将日本人赶出中国,这一点是不可信的,妄想只使用大刀去战胜日本军队这一点也是不可信的,只有结合相应的战法,在适当的时候,大刀适当的出现才能够去赢得战争。

比如说著名的喜峰口战役,29军大刀队就是趁着夜晚日本军队军容不整齐,没有任何防备,拉近距离才创造下如此辉煌的战果,在石牌保卫战里面,素万的日本士兵和中国军队厮杀在了一起,再进两个小时的战争里面没有一声枪响,原因就是。军队都是焦灼血战 在战场上面只要开一枪,就会可能伤到自己人,中国军队就是以这样惨烈的方式逼迫日本人放弃了自己的火力优势,将自己陷落在中国抗日战场的沼泽里面。

再比如说新四军,每次与敌人展开白刃战之前,都会选择先扔两颗手榴弹,扰乱一下敌人的阵型,接着放两排排抢杀伤一下敌人的是其次还与敌人进行白刃战,否则拿着大刀冲上去跟敌人对砍,你面对的是敌人的枪子,不会是敌人刺刀。

历史具有自己的真实性和不可辩驳性,军事上这一点更甚,不认真面对事实的话,最终的结果将是自己落后于其他人,落后就要挨打,挨揍。


漩涡鸣人yy

当然不是了,我们经常说一寸长一寸强,真正打起来肯定是大刀好使!

冷兵器时代

大兵团作战近战搏斗的武器,大部分都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这些大部分都是比较长的武器,从没有人说拿着小刺刀就去上战场的。特别是在马上作战,如果你太短了,连敌人都够不着,该怎么去杀伤对方呢。

当然一对一的时候可能使用短剑之类的武器,但是作为高级别的武将必然使用大气点的兵器,丈八蛇矛枪、方天画戟、青龙偃月刀,没听说谁用个刺刀、短剑的。



热兵器时代

我记得红军的时候还在用着大刀呢,很多时候影视剧里面红军的形象都背着大刀,当年还有一首抗战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亮剑里面我记得张大彪好像就是李云龙从29军的大刀队里挖过来的。



说明在诸如拼刺刀的场合下用大刀还是可以的,而且大刀劈下来、砍过去比刺刀用起来更有气势,招式好像也更多一些。不过那个时候从根本上讲还是武器跟不上,不然还是用长枪大炮好使。

到了后期部队更多的还是配备了刺刀,能够和步枪很好地结合起来,步枪前面挂上刺刀,也给予了他应有的长度,这样攻击范围和杀伤性得到了保证。



现在,拼刺刀还是部队的一个训练科目,大刀虽然逐渐地退出了舞台,但也是我们军队顽强抗争的历史写照!


辉斥坊遒

有几个问题要弄清,第一大刀有多长,第二大刀有多重,然后才能讨论刺刀和大刀的使用。明代的双手大刀刃长1.67米,柄长半米,重两斤八两,清代的朴刀、大砍刀等双手武器的刀刃长度为在0.8米,但刀柄长度可以达到0.7米,这样武器挥动起来是可以磕开长枪的,西方的双手剑,例如苏格兰双刃宽刀(就是著名的M18“阔剑”地雷的名称来历),刀刃长度大约在1.2米,但重量能够达到2.8千克,这类武器大多是作为开阵使用,在混战中效果也许还行,但列阵作战肯定不如长柄队好用。而且对使用者的要求很高,臂力要强,武术底子要好。

民国时期,西北军早期的大刀,重量可以大刀4斤,刀刃长度大约是0.8米,这样的双手刀磕碰动作对于冷兵器的短枪或者是加了刺刀之后的步枪是有很大效果的,因为三八式步枪加了刺刀也就是不到4千克左右。但从长度上来看,加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枪长度在1.66米,其枪管长度就有0.8米,比长度大刀肯定吃亏。

因此想要用好4斤大刀,就需要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士兵,再经过武术名家点拨,总得来说西北军的劈刀十二式和后来马凤图等人创制的破锋八刀,都集合了中国传统武术中单刀破枪的招数,如果完全发挥还是可以跟刺刀拼一下的。

需要注意的是,旧日本陆军的拼刺术一方面师法西方,但也结合本国的短枪术,从历史上来看,日本的剑术同样强调如何在战场上与长柄作战,加上明治时代日军遭遇过西南萨军的拔刀战,在对付持刀敌人方面有独到经验。

到抗战中后期,中国的大刀随着士兵素质下降重量明显降低,这种情况下单刀破枪的难度越来越大。


强武堂

是的,某种程度来说,大刀是真的不刺刀,那时候中国产的刺刀大多容易折断,所以装备精良的部队都是用的进口刺刀,大刀和敌人拼,战场上真的很吃亏,大多数也只有装备很差的游击队之类的地方武装在用,鬼子虽然个子很矮,但是鬼子的三八大盖很长,当然杀伤力会更强。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普通大刀,一是长度没有枪和刺刀的那种长,二是重量不如枪沉,枪身也是可以用来做武器的,而大刀只有一个握把,又不是武林高手过招全屏武功,所以武器一寸长,一寸强,如果真的上战场,白刃战大刀真的和刺刀比,总体大刀还是弱势。

那个时候我们缺枪少弹,装备上差敌人一大截,就连冷兵器都比不上人家,但是我们的先烈用自己的身躯和血肉,赢得了战争,换来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祝愿祖国永远强大,中国崛起!


军事一点通

如果大刀真的比刺刀好用,西方的主要军事强国,早就装备大刀了。这些老牌的军事强国,之所以不给自己的军队装备大刀,只装备刺刀,就很能说明问题。

曾经玩过二战时美军装备的步枪刺刀,单独拿刺刀出来用的时候,就是一把刀,可刺可劈,其质量和做工非常优良,完全不逊于一把好刀。

财大气粗的美军,面对小日本的近身肉搏战术,选择的是大量装备手枪克敌。只有非常穷,且工业基础很差的中国,才选择近战时用大刀去对付和日军的刺刀,这根本不是因为大刀胜过了刺刀,那是中国人既不愿投降,又要和日本人死磕,才做出这样没办法的选择。

看到中国人用大刀去和日本人拼命,应该感怀先烈的壮烈,而不是去眨巴眨巴嘴,就得出大刀好的想法。真正用大刀的人,他们自己对大刀战刺刀的结果,心里清楚得很。

是这些中国军人在用落后的大刀。


圆创观点

大刀确实不好用,一是因为重,二是砍不死人,三是维护不方便。总之,使用大刀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在当时,我们缺乏生产刺刀的顶级钢铁与冶炼技术。

一把大刀三四斤重,每多一斤都是大重量,背着行军很累人,又不如军刺功能多。军刺换个用途就可以荒野求生了。而大刀对使用者的体能是很大考验,一场仗打下来几小时几天之久,有时又没饭吃,拎着这玩意儿拼命会舞不动。

其次,大刀看似吓人,未必砍得动人!早期的大刀是因为冶炼质量不过关,打薄了易断,与现代砍刀或者武士刀完全不同。这就使得大刀的锋利程度受怀疑,刀钝划不动,割破衣服都废劲。不像刺刀,刺刀就算钝掉了也可以轻易刺穿人体。

最后,只要玩过兵器的人都知道,只要是硬物相磕那么肯定出火花,一把刀砍几下很快就成锯子了。刺刀易磨,大刀不易磨,这二者对后勤保养压力完全不同。


优己



刺刀比大刀好主要体现在这几点:

第一,刺刀可以接在步枪上,显得很长,拼刺刀的时候占据主动。

第二,刺刀做工更精细,刀身上有放血槽,造成的伤口很难愈合,杀伤力强。普通生铁铸成的大刀沾上鲜血后就会卷刃,但刺刀不会。

第三,刺刀就在枪身上,射击刺杀转换方便。



抗战期间,由于中国军队普遍装备差,弹药缺乏,甚至无法做到每人一支枪,于是大刀就成了中国军队尴尬的选择,比起木棍和菜刀,大刀毕竟强一点。所以在艰难的抗战岁月里,中国军队只能因陋就简,设法发挥大刀的威力,最大限度的杀伤日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