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報集體聲援股市:質押風險不宜誇大 A股大跌是非理性的過度反應

四大报集体声援股市:质押风险不宜夸大 A股大跌是非理性的过度反应

四大报集体声援股市:质押风险不宜夸大 A股大跌是非理性的过度反应

中國證券報:股票質押風險不宜誇大 需理性看待

股票質押風險總體可控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場對股票質押風險有兩大誤解。第一個誤解是股票質押觸及平倉線代表著實際違約。事實並不完全如此,主要是因為在觸及平倉線前後,大部分券商都會選擇與客戶協商,請客戶補充質押、提供房產等其他擔保或要求部分還款,以降低風險。從場外來看更是如此,“銀行這塊主要是綜合授信、放款,並非單一股票質押,還有房產、經營性資產等其他擔保品,而且往往把大股東正常經營現金流作為第一還款來源。”業內人士介紹。

第二個誤解是股票質押觸及平倉線意味著強制平倉。這與事實相去甚遠。從滬深兩所提供的數據看,上週(2018年6月25日至29日)兩市日均實際平倉金額約2100萬元,佔觸及平倉線金額的比例不到萬分之一,對二級市場影響非常有限。招商證券分析師鄭積沙說,實際平倉金額遠遠小於觸及平倉線金額是合理現象。主要是因為,股票質押的融資方大部分是上市公司大股東,他們持有的股份多為限售股,即使觸及平倉線也無法在二級市場賣出。另外,依據物權法和擔保法有關規定,場外股票質押違約往往只能在司法判決後,通過拍賣、協議轉讓等方式處置,不直接在二級市場賣出。從實踐看,在出現違約風險時,出質人特別是上市公司大股東通常都會與銀行、證券公司等質權人進行協商,避免強制平倉給雙方帶來“雙輸”。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在減持新規限制下,即使觸及平倉線,還必須遵守90日內通過競價減持不得超過相應股票總股本1%的限制。”太平洋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周雨說。

股市不具備持續大跌基礎

7月2日股市下跌主要受地產股、銀行股拖累,在經濟基本面尚好、流動性環境有所改善預期下,不必對股市過於悲觀。

惠理投資認為,市場的擔憂主要來自貿易摩擦、去槓桿以及房地產調控等方面。

目前,核心優質公司估值逐漸迴歸到合理水平,並且發展前景可期。截至2018年6月26日,MSCI明晟中國動態市盈率為12.5倍,預計MSCI明晟中國指數所代表的資產在2018年將取得15%左右的業績增長。“目前的估值水平與增長相比並不貴,與歐美和亞洲其他市場橫向對比,也處於較低水平。”該機構相關人士認為,A股進入可投資歷史機遇期。在強監管的市場環境下,相比其他大類資產,A股是性價比較高的一類資產。

路博邁相關人士認為,雖然A股短期有不確定性,但從中長期看,不管是宏觀層面、政策導向,還是企業盈利前景都在向好。“總體來看,2018年全年中國GDP依然有望實現6.8%左右的增長。A股企業盈利也有望繼續實現10%以上的增長。”偏週期行業盈利呈現韌性,大眾消費和智能革命大背景下新興產業開始出現諸多新的增長點。

在和聚投資看來,貨幣政策靈活性將提升,下半年會有進一步降準等政策推出,預計下半年利率環境會邊際改善。

加強監管做好風險防範預案

針對近期暴露出的股票質押風險等情況,監管部門早已著手風險防範。業內專家建議,進一步加強上市公司主要股東特別是大股東的股票質押行為監管,進一步強化投資者風險意識,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從交易所一線監管看,目前已強化相關信息披露要求,強化對股東高比例質押的風險揭示。同時,加強對股票質押行為日常監管,密切關注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第一大股東高比例質押風險,強化穿透式披露。

從券商角度看,股票質押業務放緩已是大勢所趨,更重要的是加大與質押人的協調力度,提前做好風險預案,對經營正常但出現暫時資金困難的融資人,提供必要的展期等支持。

還有專家認為,應從法律法規上限制上市公司大股東股票質押比例,比如不能全部質押。同時,對於應對平倉風險的措施,上市公司大股東也應向投資者充分披露,提示風險。此外,相關自律組織也可借鑑“黑名單”做法,提請市場關注一些ST等高風險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

證券日報:A股大跌是非理性的過度反應

昨日,A股市場再次出現大跌,亞太股市也遭受重挫,歐洲股市全線低開。於北京時間21:30開盤的美國三大股指均低開0.7%左右。隨著國際化程度的加深,資本市場的全球聯動趨勢已經形成,但各國股市理應依託本國實體經濟走出自己的行情。畢竟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其表現不能太過離譜。

作為A股市場的堅定投資者,我們要明瞭,A股市場此時的大跌屬於非理性,是對國際經濟形勢的過度反應。對於A股市場來說,我們有著穩中向好的宏觀經濟運行基礎,市場環境逐步得到淨化,市場整體估值已趨於歷史低點,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升,投資者回報節節拔高,外資入市規模不斷增加。凡此種種,都足以支撐A股穩健運行。

首先,A股估值已趨於歷史底部。

截至7月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432家,平均市盈率13.71倍,其中A股平均市盈率13.72倍,創出2016年3月份以來的新低。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115家,股票平均市盈率24.73倍,為近年來新低,其中深市主板上市公司475家,平均市盈率16.68倍;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911家,平均市盈率29.02倍;創業板上市公司729家,平均市盈率39.61倍。從成份股的靜態市盈率看,上證180成份股為11.62倍,沒有虧損股票,上證380成份股為20.52倍,有1只股票虧損,其他A股為29.36倍,有76只股票虧損。

從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來看,已經趨於歷史底部。

其次,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穩中有升。

從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看,總體業績與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相一致。截至6月末,A股公司已發佈逾1200份業績預告,過半預喜。其中,超過618家公司業績預增,20家公司預計虧損收窄。機構預計,今年上半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整體淨利潤增速將達到17.0%,其中非金融上市公司利潤預計增速預計29.8%。非金融企業中,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預計可達38.8%,較一季度有顯著提高。

第三,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意識逐年提高。

2017年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呈現三個特徵,一是煤炭、鋼鐵等行業直接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順利扭虧,有的公司還積極進行分紅,與投資者享受改革發展紅利;二是上市公司持續提高分紅比例;三是“鐵公雞”扭轉觀念,開始主動或增加分紅比例。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今年5月下旬介紹,2017年度共有275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現金分紅事項,分紅金額合計約10705.72億元,同比增長21.88%,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其中,1424家主板公司分紅9563.80億元,佔比89.33%;714家中小板公司、616家創業板公司分紅852.19億元、289.73億元,分別佔比7.96%、2.71%。

另據《證券日報》統計,2014年至2016年,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率穩定在30%以上,處於國際中等水平。

第四,外資進出A股市場的限制逐步放開。

6月12日,外匯局發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取消QFII資金匯出20%比例要求,QFII可委託託管人辦理相關資金匯出;二是取消QFII、RQFII本金鎖定期要求,QFII、RQFII可根據投資情況匯出本金;三是允許QFII、RQFII開展外匯套期保值,對沖境內投資的匯率風險。

外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QFII、RQFII改革比較徹底,除了對額度的宏觀審慎管理外,其他基本都已放開。

外匯局6月29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287家QFII獲批額度為1004.59億美元,環比增加10億美元。197家RQFII獲批額度為6220.72億元人民幣,環比增加62.2億元。

目前,A股入摩已滿一個月。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A股市場的大幅下跌顯然是非理性的,是對國際經濟形勢的過度反應。此時此刻,作為A股市場投資者要注意三點,一是要理性客觀的認識國內外經濟形勢,二是要對國內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展抱有信心,三是要堅持價值投資、理性投資和長期投資。

上海證券報:A股底部特徵增多

昨日上證指數跌破2800點整數關口,白馬股集體補跌,悲觀情緒再度來襲。而在經歷過數輪牛熊行情的私募看來,A股的底部特徵越來越明顯,目前是播種階段,手握優質核心資產,時間會成為朋友,未來大概率會跑贏市場。

新思哲投資公司董事長韓廣斌表示,在目前點位上選出核心資產,時間是好朋友,未來大概率會取得超越市場的收益。

中歐瑞博董事長吳偉志認為,眼下A股市場底部特徵越來越多,比如股價跌破淨資產的公司越來越多、大股東質押股份預警或跌破平倉線的公司數量增加、公募和私募基金的銷售均出現大幅下跌等。“這些底部特徵屬於市場拐點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但隨著這些必要條件逐步累積增加到一定階段,市場就會從量變到質變,拐點也就隨之產生了。”

清和泉資本認為,此時不應再悲觀,原因是當前市場雖然整體弱勢,但是估值處於較低水平,盈利增長仍然不低,外加市盈率低於30倍的上市公司比例已經超過40%,越來越多的公司已經出現配置價值,但具體配置方向還應堅持從企業質地的角度去找。

中歐瑞博表示,在眼下估值不貴、市場底部特徵越來越明顯的階段,對於中長期價值投資者來說,又到了買股票“短期難受,長期正確”的階段了。

拾貝投資認為,對中國經濟及企業的未來應充滿信心,風雨過後是彩虹,相信中國資本市場會很快迎來轉機。

儘管底部特徵越來越明顯,但市場底部依然沒有探明。源樂晟資產認為,市場短期有回暖趨勢,但不會立刻反轉,依然需要靠市場力量自然探底。當前投資者需繼續保持耐心,等待市場逐漸企穩,並尋找被顯著低估且現金流充裕的優質企業。中歐瑞博也表示,投資者可能還需要觀察政策拐點信號的明確。

證券時報:產業資本積極“抄底”逾30家公司發佈回購及增持進展

多家公司擬回購股份

數據顯示,7月2日當晚主要以回購進展為主,而精達股份晚間公告了回購預案。公告顯示,公司擬斥資1億元至2億元通過集中競價回購,計劃回購價格不超過5.54元/股;回購期限自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回購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過6個月。截至昨日收盤,公司股價收於3.41元/股。近一個月來,精達股份股價累計下跌超過10%。

上市公司表示,近期受外部市場因素影響,公司股價出現了較大波動,無法反映公司真實價值,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以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回購股份,促進公司股價與內在價值相匹配。

同時,上市公司表示,本次回購不會對公司的經營活動、財務狀況和未來重大發展產生影響,不會影響上市地位。

按3月31日的財務數據測算,本次回購資金約佔公司總資產的比重為3.26%、約佔流動資產的比重為4.46%、約佔歸屬於上市股東所有者權益的比重為6.58%。另外,回購資金將在回購期內擇機支付,具有一定彈性。目前回購預案尚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精達股份控股股東特華控股及一致行動人廣州特華和華安財產保險質押比例較高。截至6月23日,特華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累計質押股票4.18億股,佔其合計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86.84%,佔公司總股本的21.38%。

另外,東方雨虹也公告擬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用於後期實施員工持股計劃。預計總金額不超過10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22元/股;東方雨虹昨日收盤報15.31元/股。金禾實業、海印股份等也計劃著手回購,金額分別在1億元、3億元不等。

增持及回購進展

數據顯示,6月份發生了超過160次上市公司回購,平均單次回購金額約4000萬元左右。另外,從披露的進展來看,多家上市公司累計回購金額已超過1億元。

昆藥集團公告,自3月通過回購議案後,截至7月2日,公司回購股份佔比2.3%,累計支付的資金總額約1.7億元。期間回購成交均價 9.361元/股,略低於期間公司股票交易均價。

另外,截至6月30日龍宇燃油已回購股份佔比2.89%,耗資1.41億元;華邦健康也公告,截至6月29日,公司以集中競價回購股份佔比 1.0219%,支付的總金額約1億元。

旭光股份也公告了回購進展,截至7月2日,公司累計回購股份佔比約3.46%,支付的資金總金額為9911.67萬元。日前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由於公司開關管(真空滅弧室)的生產與銷售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導致淨利潤較上年同期有大幅增長,業績預計增加850萬元到1280萬元,同比增加40%到60%。

除了回購外,三湘印象公告董事、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羅筱溪的增持計劃,未來1年內斥資3000萬元至1億元,增持計劃價格將不超過10元/股;三湘印象昨日收盤報4.36元/股。

另外,日月股份、中儲股份、三安光電、宗申動力等上市公司披露了控股股東、高管等增持進展。其中,中儲股份自6月以來股價跌幅較大。據披露,控股股東中儲集團自6月19日至7月2日期間,累計增持公司1.09%股份。增持完成後,中儲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比例將增至44.83%。

三安光電也披露了增持進展。截至7月2日,控股股東三安集團斥資6.22億元累計增持股份0.75%。

春興精工7月2日股價報收漲停。晚間公司公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孫潔曉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擇機增持公司股份,累計增持金額將在1000萬元至8000萬元之間。同日,春興精工也披露了孫潔曉質押情況。目前孫潔曉累計質押4億股,已質押股份佔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的90.5%,佔公司總股本的35.5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