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評:華誼兄弟「清倉式」質押 創始人控制權會否「一場空」?

貝評:華誼兄弟“清倉式”質押 創始人控制權會否“一場空”?

華誼兄弟近日發佈的有關創始人股權質押的公告引發投資者擔憂,市場甚至稱之為“清倉式”股權質押。今年以來,國內資本市場上有關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遭遇平倉、董事長墜樓、創始人轉讓控制權等消息不絕於耳。辛苦創業並實現上市的創始人們,股權質押後能否保持控制權、不被外人“摘了桃子”呢?

華誼兄弟“清倉式”股權質押

華誼兄弟董事長、總經理質押股份佔比之大,被市場稱為“清倉式質押”。

華誼兄弟公告顯示,截至6月6日,公司董事長王中軍(又名王忠軍)持有公司22.07%股份,累計質押股權佔公司總股本的19.86%;公司總裁王中磊(又名王忠磊)持有公司6.19%股份,累計質押股權佔總股本的5.15%。

這則創始人高比例質押股權的消息迅速引爆了市場。甚至,還有觀點將上述行為與賈某亭的套現質押聯繫了起來。

再加上華誼兄弟近期正處於收購明星“殼公司”、是否有商譽減值危機、是否偷稅漏稅等話題的風口浪尖,推動了華誼兄弟股價的跌跌不休。從5月22日盤中最高每股9.02元,下跌至6月12日收盤的每股6.96元,跌幅高達22.8%。

以貝評財經來看,僅從財報數據來分析,華誼兄弟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已經得到較大改觀,歸屬與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6億元,同比增長477.87%。從同花順查閱數據也發現,今年第一季度,華誼兄弟的淨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等盈利指標,以及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等償債能力指標也表現穩定。

既然如此,這次高比例股權質押還有哪些重大風險?當然有。

創始人的控制權

貝評財經在這裡想重點講的是:企業創始人控制權變更的風險。作為一家企業創始人,辛苦創業,若干年後,好不容易把公司上了市。突然有一天被告知: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不是你了。 這恐怕是件讓人覺得相當悲傷的事情。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近一個月以來,A股市場有超過20家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遭遇平倉,僅6月6日晚間即有西隴科學和金洲慈航雙雙公告實控人和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觸及平倉線,可能導致實際控制人變更。

再舉幾個例子。今年1月底,前金盾股份董事長周建燦意外墜樓,時年55歲。相關公告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周建燦和其子周純現身10筆股權質押。雙方合計持有金盾股份6918萬股(佔比26.25%),累計質押6913萬股,佔其持有股份的比例高達99.93%。有媒體報道稱,該集團公司貸款30億,董事長曾私下融資,生前仍在籌錢。

這僅僅是開始。今年2月份,當時大盤快速下跌時,市場中不少高比例質押的公司,多次出現大股東爆倉的情況,不少個股遭遇連續跌停。5月份以來,包括南風股份、德威新材、金一文化、金龍機電、奧瑞德、融鈺集團、*ST天馬等控股股東也已出現股權質押“爆倉”風險。

一家券商投資銀行部負責人告訴貝評財經,首先,這肯定會對靠股權質押來融資的企業經營造成巨大沖擊。但通常來說,進行股權質押的多為持股比例較高、具有控股權的上市公司董事長,這也意味著,他們的股權質押“爆倉”後,如果沒有其他資金來源,就需要被迫轉讓所持股份,進而導致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該人士繼續表示,如果股權質押同時,還進行信託及資管計劃嵌套,被上市公司用來進行更多投資、進入房地產行業、或者再轉貸,這就累積了更多風險,使得上市公司控制人更難找到其他資金來源來化解實際控制人變更的風險。

中小型公司累積風險較高

表面上看,股權質押是上市公司股東的個人行為。但由於質押方通常為大股東、控股股東、董事長,他們在上市公司的地位非常特殊,一旦出現危機、被迫平倉,這往往會導致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發生變更。自然,對於上市公司的經營運行、業績表現、股價波動等都會產生較大影響。

另外,如果遭遇到二級市場股價整體大幅下跌的情況,很多股權質押會觸及預警平倉線,被迫遭遇強制平倉風險。

據國泰君安統計,截止到6月8日,尚存在未解壓股票的公司有3492家,尚未解壓的股權質押餘額最新市值為5.94萬億。在質押比例方面,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分別為7.0%、19.0%、18.3%,中小創明顯高於主板。

國泰君安研究報告稱,市值在100億以下、100億-200億之間的公司平均質押比例分別為16.9%、16.8%,明顯高於中大型公司。中小公司多為民營控股,融資相對困難,控股股東以自有股權質押融資的現象比較普遍,在之前出現的平倉案例中,多數皆為中小公司。

如果市場一旦出現下跌,中小公司抗風險能力差,甚至會放大市場的波動,一些大股東質押比例較高的中小公司可能會面臨著較高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