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1926:何宗莲济南大赈灾

往事|1926:何宗莲济南大赈灾

1926年春夏,山东遭受严重旱灾。鲁西鲁北50余县,二麦枯死,饿殍遍地,其状惨不忍睹。为巩固统治,身为山东军务督办兼省长的张宗昌不得不举办赈灾事宜。5月10日,代省长林宪祖召集赈灾会议,并决定成立山东灾民救济会,推定何宗莲为会长。

这何宗莲是何许人也?在北洋军中的资历,有一个人与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齐名。但被授予冠字将军后,他却完全脱离军政界,投身于赈灾事业,成为著名的慈善家。这个人就是何宗莲。

往事|1926:何宗莲济南大赈灾

何宗莲

1861年何宗莲生于平阴县平阴镇南门村,父母早亡,幼年与兄嫂一家一起生活。1880年当兵,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学习。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何宗莲奉令驻守奉天海城牛庄,曾率部数百人与日本侵略军战于摩天岭、两夹山,屡挫强敌。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建陆军,军官多用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生,何宗莲任左翼步兵前队领官,后升任营管带。1902年,袁世凯按西法编练北洋常备军,何宗莲任左翼第一营管带,后连连升任。1912年任察哈尔都统,驻察哈尔4年间,内修政治,外控旗盟,名声颇大,不久升陆军上将。1915年8月,何被袁世凯调回北京,任大总统侍从武官。3年后,他被任命为弼威将军。旋即便弃官返回济南,不复过问军政事务。

何宗莲定居济南后,购得大明湖西畔数十亩园地修筑了“颐园”(今济南市青少年宫址,当时老百姓俗称“何家花园”)为府邸。起初,他在园中植树养花,经常邀聚两三旧友饮酒品茗,同时投资实业,与他人合伙经营华兴造纸厂。

往事|1926:何宗莲济南大赈灾

1920年春夏,值鲁豫等省大旱,山东旱情尤重,重灾区达30余县,灾民400余万。何宗莲“不忍斯民之罹于厄”,于是力邀名绅吕海寰、张英麟等,发起组织山东灾赈公会,募捐赈灾。是年9月,山东灾赈公会正式成立,吕海寰被推举为会长,何宗莲、张英麟被推举为副会长,山东督军田中玉、省长齐耀珊被推举为名誉会长。山东省的赈灾工作由何宗莲具体负责。至11月上旬,公会共募得赈灾款13.6万元,而向灾区发放第一次急赈款却达16.8万元,不足之数只好先借垫支付。在此情况下,何宗莲积极寻求其他筹集赈款的门路。他通过时任淞沪护军使的侄子何丰林,向华洋义赈会争取到给山东拨款6万元,缓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由于何宗莲带领灾赈公会同仁积极进行募捐、调查、采购、发放等工作,1920年山东的严重旱灾得到了一定的救济。

往事|1926:何宗莲济南大赈灾

经过这次赈灾,何宗莲在社会上赢得了声誉。不久,他被推举为中国红十字会济南分会会长。前面提到1926年山东再次遭受特大旱灾,鲁西地区在1925年张宗昌与豫军作战时曾遭兵灾,此次旱灾使饱受兵灾煎熬的鲁西人民境遇更如雪上加霜。5月,以何宗莲为会长的山东灾民救济会成立,并设立文书、采办、施放、劝募、庶务、会计、调查等7个股,分头办事,派员调查灾区实况。成立大会还进行当场募捐,何宗莲带头捐款大洋1000元。

何宗莲将这次募捐的重点放在各省督军、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那里,他分别致信向他们介绍山东受灾惨状,劝他们募捐。这一做法收到较好效果,各省军政长官陆续汇来了捐款。至7月中旬,已收各省军政长官捐款捐粮者计有:吴佩孚大洋10万元,张作霖红粮10万石,齐燮元、张学良、禇玉璞各大洋5万元,吴俊升大洋5000元,寇英杰和靳云鹗大洋1万元,孙传芳红粮9000包。灾民救济会将这些捐款捐粮按各县受灾轻重分为甲乙丙三等,发放到灾民手中。

往事|1926:何宗莲济南大赈灾

1926年秋,随着新粮的收获,此次赈济鲁西灾民的工作结束,山东灾民救济会撤销。何宗莲又转而通过红十字会济南分会进行赈济活动。由于军阀混战,山东农村经济破产,大批农民被迫背井离乡,扶老携幼,逃往东北等地,就食他方。到翌年,济南经常滞留难民已达3万余人。红十字会济南分会在南门设立粥厂,每天向8000名难民施粥两次。1928年2月20日,利津黄河岸堤多处决口,黄河水向东漫流百余里,淹没村庄百余个,淹死村民千余人,大批灾民嗷嗷待哺。红十字会济南分会又购买黑面粉500袋,蒸成馒头3万斤,连同一批防疫药品,派专人运送到灾区散发。

1929年12月,山东省政府组织省立慈善公所,何宗莲被聘为董事。韩复榘主鲁时,何宗莲还多次建议韩在济南官扎营一带设置养老院。1931年8月何宗莲在济南病逝。

往事|1926:何宗莲济南大赈灾

何宗莲纪念碑

1933年3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明令褒奖何宗莲,并批准建立何宗莲纪念碑。1934年8月1日,何宗莲纪念碑在济南商埠中山公园四照厅(1937年被毁)东侧石台上落成,碑呈方塔状,上面镌刻国民政府的褒奖令及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撰稿,清末翰林院编修、民国北京参议院议员庄陔兰敬书的何公传略,社会各界数百人冒雨参加了纪念碑揭幕式。此碑于“文革”时被拆。

往事|1926:何宗莲济南大赈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