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團與它的16個私生子

有一天同事一臉壞笑的過來問我:“你知道北汽集團旗下有多少個汽車品牌嗎?”

“5個?”

“太少了,再猜猜。”

“10個?”

“還是太少了,16個。”

時間要回到去年年底,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親臨景德鎮,宣佈了兩則耐人尋味的重大變動。其一是北汽威旺品牌正式併入昌河汽車,並作為昌河汽車新能源汽車品牌,原有的微型車業務也併入昌河汽車。其二是昌河汽車由原本的北汽集團三級單位上升到二級單位,原北汽集團整車事業本部完成歷史使命,宣告解散。

北汽集團與它的16個私生子

北汽集團與它的16個私生子

可能這新聞沒給你帶來什麼感覺,我卻十分震驚,什麼?昌河竟然是北汽的,還是一個三級單位?

孤陋寡聞的我立即搜索資料,2013年11月25日,北汽集團正式收購連年虧損的昌河汽車,北汽將持有70%的股權。重組後的昌河將導入北汽集團雙品牌戰略,成為北汽集團汽車事業本部的其中一員,引進日本鈴木的戰略車型,聯合鈴木開發全新車型,實現2017年整車產能50萬輛,全年營業收入達到500億。

北汽集團與它的16個私生子

可幾年過去了,當年許下的雄心壯志,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2017年,昌河汽車全年總銷量僅5萬臺,離50萬的目標還差10倍。全年營收更不用說了,北汽集團2017年全年營收才700億元,其中小小的一個昌河,能貢獻多少?離500億元的目標有多遠?

北汽威旺同樣生活艱難,2013年,北汽威旺憑藉13萬輛的銷量躋身國內微型車品牌的前四,到2016年,北汽威望全年突破18萬輛銷量,雖然達成銷量目標,卻同比下滑5.8%。2017年,北汽威旺銷量暴跌52%,虧損情況加劇。此時就有了北汽集團要放棄威旺品牌,扶持江西昌河的說法,沒想到2017年還沒過去,就爆出威旺與昌河合併的新聞。

威旺與昌河,看似是品牌自身產品競爭力下滑導致滑坡,實際卻是“大北汽”戰略潰敗的標誌。

“大北汽”戰略是業內人士對北汽一系列動作的概括。北汽集團過去十年發展勢頭迅猛,2013年後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名單,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讓北汽瞄準中國汽車第一陣營。為了實現目標,北汽先後收購薩博核心技術、與重慶銀翔合作建立西南基地,重組廣州寶龍建立華南基地,加上湖南株洲基地和河北黃驊基地,佈局動作迅速。

大北汽戰略下,北汽集團到底有多少個品牌,我們來數一數:

北汽集團與它的16個私生子

由於北汽集團關係過於複雜,表格製作粗略,可能有些品牌所處的公司已改,也有很多零部件品牌以及新設立品牌未被算進去,比如說北汽與小米即將聯合發佈的新出行方式品牌。此表僅用於表現北汽集團的混亂程度。

為了迅速擴張,北汽選擇了一年一個品牌的方式擴展銷量,卻帶來自家人打自家人的煩惱。北汽威旺和北汽幻速都生產SUV跟MPV車型,而北汽紳寶除了轎車,也有SUV車型,寶沃、BJ系列也是主打SUV。寶沃發展新能源汽車,勢必也跟北汽新能源、重組後的昌河威旺新能源存在競爭關係。北汽推出新車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卻帶來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因為一款車從調研、論證、設計、投產、測試,再到銷售,每一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如果出現多款產品內部競爭,造出來的車本就沒有市場,虧損是必然的。

在北汽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2017年,自主品牌中,北汽紳寶銷量為8.6萬輛,同比下降57.2%;北汽威旺銷量8.6萬輛,同比減少52%;北汽新能源銷量2.3萬輛,同比減少52%;2017年,北京汽車母公司淨利潤22.52億元,同比大跌64.62%。

以前是多生孩子好打架,如今是多生孩子沒糧吃。

北汽集團的混亂,也能從它其中一個兒子生下私生子一事看出端倪。

2016年,比速汽車橫空出世,先是有爆料說臺灣女星吳佩慈入股比速汽車,又有比速汽車迅速推出比速T3、M3、T5等車型,速度之快讓人震驚。

據資料顯示,比速汽車成立於2015年4月28日,公司位於中國重慶合川天頂工業園。沒錯,就是北汽幻速、重慶銀翔生產基地所在的那個工業園。重慶銀翔集團官網顯示,銀翔將比速汽車納入其六大產業集群的一部分,與北汽幻速並列。

北汽集團與它的16個私生子

誰的比速汽車?

在2015年比速汽車成立時,註冊資本1億元,原為兩名自然人股東,法定代表人孟文慶,出資8000萬元,佔80%,石建偉佔20%。後來在2016年6月,比速汽車增資擴股,兩位自然人出資額不變,比速汽車註冊資本從1億元增加到7.8億元。

多出來的資本,重慶銀翔曉星通用動力機械有限公司出資2.5億元,佔比速汽車資本的32%,重慶幻速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出資4億元,佔比速汽車資本的51.27%。幻速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7月,股東分別為鄒小進(佔10%)、張先勤(佔90%)。

所以張先勤通過重慶幻速汽車配件公司,成為比速汽車公司實際控制人。

張先勤何許人也?他是重慶銀翔摩托銷售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重慶銀翔摩托集團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可以看出,比速汽車的大股東、二股東均與銀翔集團有聯繫,比速汽車就是銀翔集團的一部分。

北汽幻速與比速汽車

北汽集團與它的16個私生子

重慶銀翔除了比速與銀翔摩托,還有個著名汽車子公司,叫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也就是北汽幻速的母公司。參照比速汽車目前的產品,與北汽幻速均有一一對應的關係。

比速M3對應的是北汽幻速H2、H3

比速T3對應的是北汽幻速S2

比速T5對應的是北汽幻速S7

他們之間,不僅發動機、變速箱共用,就連尺寸參數、軸距、底盤懸掛等方面,都極其相似。既然是一樣的產品,自然會相互蠶食市場份額,重慶銀翔為何要推出一個新的與北汽幻速定位一樣的汽車品牌呢?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北汽幻速的資本組成結構。

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的3.6億註冊資本中,銀翔貿易(銀翔摩托)佔20.56%,銀翔集團佔20.98%,銀翔集團控股98%的重慶銀翔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佔20.56%。“銀翔系”合計持有北汽銀翔的62.1%股權,持股比例遠超北汽集團。

2014年北汽幻速品牌誕生,當時僅憑2款產品,就在上市9個月時間內斬獲8.4萬輛的銷售成績,到了2015年,隨著新產品的加入,北汽幻速年銷量城北增長,品牌累計銷量突破30萬。到2016年,累計銷量已達到57萬輛,品牌累計銷量又達到了近一倍的增長。

北汽幻速的成功讓銀翔集團看花了眼,可惜北汽幻速盈利的37%要作為“冠名費”歸還給北汽集團,北汽幻速也在北汽集團的管制下,要為大北汽戰略犧牲部分市場。於是乎,不差錢的銀翔集團推出比速汽車。同樣的技術,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市場競爭力,不同的是,100%的利潤給到自己,再也不受北汽領導的氣。

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激進式的推陳出新,卻沒收到預期的銷量目標,越是推出新車越虧錢,北汽是時候從中反思了。作為中國五大汽車集團之一,北汽也肩負著振興中國自主品牌的重任,多品牌戰略開拓市場看著是不錯,但非常容易出現自相殘殺的局面。北汽需要做的,是增加各品牌車型的差異化,精益求精,再也不要出現北京奔馳佔據整個北汽集團業績的9成這樣一個尷尬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