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拔羽棄喙、起死回生的故事,是傳說嗎?

老鷹會起死回生,還真是傳說!不過,跟你想的不太一樣……

老鷹拔羽棄喙、起死回生的故事,是傳說嗎?

(鷹。圖片來自網絡)

很多人都聽過這個現代的傳說故事:鷹四十歲時,羽毛、喙和爪子都會因長得過長,妨礙生存。這時它會拔羽、棄喙、去爪,在150天內靜靜蟄伏,直到這些器件重新長出,經過這次蛻變,鷹恢復健康,可以活到七十歲。

這個故事顯然是錯漏百出。首先,它所講的物種就錯了。如果你在網上搜索這個故事的英文版,會發現它叫做“rebirth of the eagle”,eagle對應的是中文的“雕”,而不是“鷹”(英文是hawk)。

“雕”和“鷹”這兩個詞,都是對多種鷹科(Accipitridae)鳥類的統稱,近期對鳥類基因的研究發現,我們原先叫做“雕”的多種鳥,其實應該劃分為不同的類別。但無論如何,“鷹”和“雕”,或者“hawk”和“eagle”,兩者的含義都是涇渭分明,沒有哪一種鳥可以“腳踩兩隻船”,同時被歸為“鷹”和“雕”的。

老鷹拔羽棄喙、起死回生的故事,是傳說嗎?

(雕。圖片來自網絡)

在中國,說到猛禽,我們會首先想到“鷹”這個字。但在西方世界,“eagle”被譽為百鳥之王,具有極高的文化地位。古希臘人以雕為天神宙斯的象徵,《聖經》裡多次提到雕,白頭海雕(Haliaeetus leucocephalus)是美國的國鳥。雖然在文化上,“鷹”和“eagle”的地位,有可比之處,但你不能張冠李戴。

雕的壽命不算短,但也活不到70歲。野生的白頭海雕最長壽記錄是21年零11個月,人工飼養的長得多,能活到48年。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下,動物露出老態,會大大增加它死於意外的幾率。另外,已知最長壽的鳥,甚至最長壽的猛禽都不是雕。動物園飼養的安地斯神鷹(Vultur gryphus)能活到80歲,安地斯神鷹是體型最大的猛禽之一,不過,它愛吃腐肉,還是個大禿頭,沒有雕的形象好,好像不太適合放在“傳說”裡。

老鷹拔羽棄喙、起死回生的故事,是傳說嗎?

(安地斯神鷹。圖片來自網絡)

雕為了“重生”,做出的這一套“自虐”行為,就更不可信了。

鳥類更換羽毛倒不是什麼新鮮事。實際上,鳥類經常脫換陳舊的羽毛。爪子尖是角質的,跟我們的指甲一樣,爪尖斷了可以再長出來。問題主要出在喙上。光溜溜的鳥喙從毛茸茸的鳥頭上伸出來,看起來像一個奇怪的獨立零件,其實它屬於頭骨的一部分。另外,喙也不是毫無知覺的。鳥喙的表面覆蓋著一層指甲一樣的角質,下面則是敏感軟弱的組織,類似人指甲底下的“活肉”,再下面就是骨頭。如果有東西穿透了這層角質,鳥類也會感覺疼痛的。

老鷹拔羽棄喙、起死回生的故事,是傳說嗎?

(帝企鵝換羽。圖片來自網絡)

根據反虐待動物者,哲學家辛格(Peter Singer)的調查記錄,有些工業化養雞場為了避免雞互相打架啄傷,造成經濟損失,會把雞的喙尖切掉。辛格認為這是一種虐待動物的行為。由此可知,如果雕真的把喙敲掉,就會“犧牲”一大部分的骨頭和肉,想想就覺得太可怕了

另外,在“重生”的五個月中,雕吃什麼呢?爪子沒長出來,嘴沒長好,羽毛不全,還沒法飛。雁和鴨子的一個特點,就是翅膀上的飛羽同時蛻換,在飛羽沒長出來的時間裡,它們是不能飛的。那段時間內鳥類可是新陳代謝很快的動物,五個月不吃飯,必餓死無疑。

這樣說來,“鷹”的重生在科學上,完全是無稽之談,不值得我們為它浪費時間。但是,這個故事雖然荒唐,但它在人類文化裡,卻根深蒂固。如果你的研究目標,是人類文化中的猛禽形象,而不是活生生的動物,“鷹”的重生自有它耐人尋味的一面。

“鷹”的重生故事可以追溯到西方的一本古籍 Physiologus,可以翻譯做《生理學》,這是一本動物寓言書,用動物的形象來解釋基督教的教義。最早的版本出現在公元2世紀。《生理學》講到,年老的雕會飛近太陽,用熾熱的陽光燒掉老化的羽毛,和眼睛上遮蔽視線的薄膜(似乎是白內障一類的東西)。

老鷹拔羽棄喙、起死回生的故事,是傳說嗎?

(《希伯來聖經》。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故事的原型,可能出自《希伯來聖經》中的《詩篇》,但《詩篇》的原文只草草提到一句,雕可以返老還童,細節是《生理學》擅自補充的。這就彷彿中國人用羊跪乳,來證明儒家思想裡的“孝道”。

老鷹拔羽棄喙、起死回生的故事,是傳說嗎?

(白頭海雕。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需要了解、需要探索的對象,不僅有自然存在的真實世界,也有人腦構想出的想象世界,這兩個世界可能有重合之處,但也可能背道而馳。想象中的雕和真實的雕,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兩條路。我們能察覺到這種差距,不僅僅在一個“重生”的小故事上。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聽說白頭海雕被選為國鳥之後,大為不滿,因為白頭海雕會搶食其他鳥捕到的魚,行為“不端”,不配成為美國的象徵。

(摘自《羚羊與蜜蜂:眾生的演化奇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