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華大基因割了一批韭菜

聽說,華大基因割了一批韭菜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國之瑰寶”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割韭菜”!

聽說,華大基因割了一批韭菜

曾經一度,“原罪”這個詞很流行,大體意思是:一些企業在原始積累過程中,想辦法搞些偷雞摸狗的事,鑽政策空子,賺取第一桶金。這桶金,不體面,甚至有些違法違規。

後來,小老闆幹成大老闆,企業發展壯大變成摩天大樓,“原罪”仍舊紮在地基裡,時不時搖晃一下,讓樓頂豪華套房裡的大老闆,心中不安。

於是,有人就出來為“原罪”辯解,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地產界的哲學家馮侖,他對“原罪”做了巧妙的解釋,意思大體是:

我們創業環境差,只有三種途徑可能拿來初始資本:一,自己家裡人的積蓄;二,欺騙和搶劫;三,借錢,利息高到讓創業隨時可能死去。

所以,創業者搞點偷雞摸狗的事,挺過最初那道坎,也屬於合情合理了。

所以,馮侖寫自傳的名字叫《野蠻生長》,暗示在這片土地上,要長成參天大樹,就得野蠻。

大頭不是哲學家,腦筋比不上馮老闆才思敏捷,關於“原罪”,只能無奈地接受,畢竟創業不易,原罪就原罪吧。

但是,大頭受不了的是,有些無比巨大的企業,早就脫開了原始積累的階段,卻還是堂而皇之地玩把戲,做一些比“原罪”還狠的勾當。

這樣的勾當,我們姑且稱之為“現罪”吧。多年來,一些大企業玩的把戲,造出了許多人間慘劇,傷透了我們的心。

聽說,華大基因割了一批韭菜

比如中石油,2007年上市,稀缺資源,壟斷經營,又是屬於全體群眾,自己家這麼好的企業上市了,支不支持?

上市第一天,衝到48元,數不清的人衝進去了。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中石油是十年前的老梗,都聽膩了,那就說個三年前的,地位比中石油還要厲害:中車。

2015年,上半年很狂熱,下半年很殘酷;在上半年的狂熱中,中國中車是最妖豔的那一個,北車南車合併重組,代表高鐵的中車橫空出世。

那一年的高鐵有多牛,經歷過的人肯定不會忘記,那可是祖國和人民的驕傲啊,技術領先世界,里程數全球第一,隨著我們的崛起,高鐵成為一張名片,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聽說,華大基因割了一批韭菜

高鐵出海,到世界各地拿項目,在輿論一撥又一撥的宣傳下,群眾的想象空間被打開了:世界那麼大,都需要我們的高鐵,那麼處於壟斷地位的中車,還不得躺著數錢,一路發發發啊。

合併之前,北車和南車的股價一路上漲,帶領大盤衝過3000點、4000點,然後兩家公司停牌合併。大盤到達5000點後有點猶豫,領頭羊停牌了,股民很心急,等著巨無霸中國中車正式出爐,帶領大盤衝向6000點,直達1萬點。

權威媒體也發聲了,4000點只是起點,牛市早著呢。

聽說,華大基因割了一批韭菜

中車復牌的日子,就是牛市完蛋的日子。6月份復牌後,中車連連砸盤,直到砸出股災。

進入新世紀以來,A股只有兩輪牛市,一次是2006至2008;一次是2014下半年到2015上半年。牛市終結的導火索,一次是中石油,一次是中車,都是國之瑰寶。

聽說,華大基因割了一批韭菜

有人或許會說,股市就是賭場,誰讓你管不住手,非要去買股票呢。中石油和中車全是合法合規,漲跌都是市場行為,股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該掏就掏。

這種說法純屬扯淡,股市不是賭場,是我們把它變成了賭場。

股市是什麼?就是號召群眾積極參與,分享經濟發展紅利的地方。好公司上市融資,人人可以當股東,跟隨公司成長,實現財富增值,這才是股市。

像中石油和中車,需要融資的時候吹得天花亂墜,全方位高密度誘惑群眾,一通忽悠。等到融資完畢,錢落到口袋,就翻臉了,任由股價滑落,擺出一副市場經濟盈虧自負的嘴臉。

有人或許會說,為國接盤我心甘情願,中石油中車都是自家公司,掏錢給他們搞發展,吃點虧也有自豪感。

這種說法很正派,大頭也不敢質疑,誰讓某些人家裡有礦,瀟灑任性呢。

雖然這些事沒有違法,但並不代表沒有罪惡。

罪惡,是流行於基督教中的詞彙,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帶著罪惡,需要一生勤勤懇懇不辦壞事才能洗刷。

想辦法忽悠群眾接盤,套住一大批人,自己拿著錢開心得一比。這樣的事做多了,難道沒有負罪感嗎?

有人或許會說,西方基督教那套東西,不符合中華傳統,無效。

那就說我們的傳統美德吧,孔夫子的仁義禮智信,孟夫子的浩然正氣,老莊的精誠之至,哪一條符合呢?

搞來搞去,一個字形容,就是“詐”。“詐”文化流行,才孕育出一個又一個“有組織的韭菜聯合收割機”。

有人或許會說,別光說國企啊,難道民企就乾淨嗎。

這倒說到點子上了,想找一片乾淨的“雪花”,真難。

聽說,華大基因割了一批韭菜

我不想說曾經的科技巨頭樂視,說爛了,聽厭了。那就說說最近一年的明星公司華大基因吧。

華大基因牛不牛?聽上去好牛,基因行業龍頭,負責建設國家基因庫,擁有全球最大基因組平臺。

技術實力也好牛,原CEO王俊曾獲《自然》評選2012年科學界年度十大人物;現任研究院院長楊煥明,不僅是中科院院士,還當選美國、德國、印度等國的外籍院士;公司研究團隊在國際一流雜誌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行業更牛,基因是朝陽行業,跟我們的生活健康息息相關,前景廣闊,未來不可限量。

這麼牛的公司上市了,就問你掏不掏?可能你覺得好技術不一定幹出好公司,那麼華大基因還是商業運作的大牛。

董事長汪建,是圈子裡的響噹噹的人物,他拉來王石當獨立董事,並有意請王石出任華大控股的聯席董事長。

聽說,華大基因割了一批韭菜

他還請來山東濟寧的市長出任華大農業董事長,能讓一位地級市的市長放下為群眾服務的重任,甘心下海,汪建的本領可見一斑。

汪建在招股書中描繪得更誘人,公司要在全國佈局,建設產業基地,打造健康小鎮。這非常符合地方上的胃口,基因是高科技,有面子;產業園要大搞建設,有裡子。

於是,華大基因分佈在全國各地的產業園,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聽說,華大基因割了一批韭菜

不僅是在國內,華大基因在歐洲、在美洲、在非洲都建立了業務中心,正從國內走向世界,市場廣闊得沒有邊際。

技術牛,商業運作牛,產業規模化更牛,這麼牛的公司,股價應該值多少錢?

聽說,華大基因割了一批韭菜

2017年7月,華大基因終於上市了,定價16.37元,然後一路上漲,到了11月份,漲到了瞠目結舌的261.99元。

聽說,華大基因割了一批韭菜

市場一片興奮,群眾樂開了懷,終於有一家好公司,能帶領我們搭上經濟發展的高速列車了;好車難得一見,大家抓緊上車,別錯過了。

可是,僅僅半年之後,華大基因就跌慘了,從高點一路下滑,如今跌幅已經接近70%。股價在跌,負面新聞也紛紛冒了出來。

先是被南京一家公司舉報,扯出官司糾紛,舉報信的題目觸目驚心。

聽說,華大基因割了一批韭菜

然後又被挖出華大基因沒啥新技術,宣傳只是噱頭。

聽說,華大基因割了一批韭菜

雖然華大基金緊急闢謠,宣稱舉報純屬無稽之談,但市場反應是無情的,舉報信出來後,股價大跌2天,跌幅超過16%。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半年前還是明星公司,高科技,前景一片光明;半年後就熊得一比,被罵作偽科技,這翻臉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群眾不僅要吃瓜,還要賺錢買瓜,可是放眼瓜田,分不清哪是好瓜,哪是歪瓜?看著漂亮的瓜裡,要麼有“原罪”,要麼有“現罪”,傻傻弄不清楚。

聽說,華大基因割了一批韭菜

一切都說不清楚,一切都不說清楚,在合法合規的外衣底下,藏著一個又一個的詐。

到底誰是高科技?樂視、中興、聯想......沒事的時候比誰都強,有事了才發現就是個軀殼。

到底誰的前景廣闊?新能源、基因技術、量子科技.......吹起來都是前途無量,沒幾年一片狼藉,賺錢還是房地產。

到底誰是國之瑰寶?石油、高鐵、大飛機.......說對了,這些就是我們的大寶貝,永遠永遠。

只是,瓜田裡一溜“漂亮瓜”,看看就好,吹吹也行,千萬彆嘴癢吞到肚子裡。

瓜吞進去,韭菜就割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