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兩盞淡酒,一品伶歌道雋永

瑞鳴按:

瑞鳴音樂的《伶歌》一直以來都是深受新老樂迷喜愛的作品,更是發燒專家力薦的試音唱片,有人稱之為絕美現代中國戲曲,還有人說《伶歌》是可以當人肉掃頻碟來用的,而且非常好用……近期柳州交通廣播的特別節目《耳畔中國》中,主持人與葉老師又熱聊《伶歌》專輯,讓我們再次跟隨這些悠揚的聲音,品味傳統之美。

三杯兩盞淡酒,一品伶歌道雋永

何為伶歌?

“伶”是中國古代對於歌者的稱呼,“伶歌”則是歌與樂的結合。“伶歌”是一種中國美,“伶歌”之“伶”源自中國戲曲曲藝的獨特之美,尤其表現為獨特的發聲方法和行腔規律,用它來表現源自中國古詩文的伶歌作品,呈現出極為和諧配稱的整體氣質。

比如中國京劇院副院長於魁智和中國京劇院梅派傳人李勝素合作的《春江花月夜》

三杯兩盞淡酒,一品伶歌道雋永

-瑞鳴音樂《伶歌2》專輯內頁-

《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被稱作是孤篇概全唐的傑作,聞一多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千百年來使無數的讀者為之傾倒。

“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原曲早已名聲卓著,而作曲家孟慶華極具創新的將它改編為老生和青衣的名家對唱,唯美雍容,逸趣橫生。

琴歌相和,融入西洋樂宏大氣場

伶歌的創意初衷原本簡白明朗,即以“琴”、“歌”相和,並融入西洋樂宏大的氣場。

《二泉映月》是我國民族器樂曲中不可多得的傳世之作,曲中的“二泉”即江蘇無錫的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二胡獨奏樂曲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在國外同樣也有著較大的影響力。而上海越劇團副團長、越劇小生趙志剛以紹興方言吟唱的《二泉映月》是由名曲填上了新詞,“琴”、“歌”兼美,展現泉清月冷的獨特境界。

三杯兩盞淡酒,一品伶歌道雋永

-瑞鳴音樂《伶歌2》專輯內頁-

“雨瀟瀟再別長亭,路漫漫邀月同盅”,婉約的情懷、細膩的文筆,特別是創造性的運用方言唱唸,韻味十足,令人驚喜。今夜月明人靜旺,不知秋思落誰家。

別樣風味,經典音樂重新演繹

另一首《姑蘇行》

由作曲家孟慶華根據江先渭先生的笛子曲填詞改編而成,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蘇州評劇團副團長盛小云用蘇州方言來唱,在崑曲的音調中唱出了江南的十分秀色。也許只有這吳儂軟語才能活色生香的演出姑蘇城的萬千秀色,仿若一幅暈染的水墨丹青。

三杯兩盞淡酒,一品伶歌道雋永

-瑞鳴音樂《伶歌2》專輯內頁-

《漁舟唱晚》為著名的北派箏曲,曲名取於王勃的《滕王閣序》,陳派青衣劉桂娟的幽咽聲線展示了歌者卓越的音樂表現能力和駕馭音域的天賦。詞曲作者孟慶華用簡單的幾句歌詞珠聯璧合的表達了漁舟唱晚的意境。

三杯兩盞淡酒,一品伶歌道雋永

-瑞鳴音樂《伶歌1》專輯內頁-

穿越千年,聲音重現

中國古典詩歌吟詠的音樂主題伶歌,集有著京韻、絲竹、交響管樂、三絃、大鼓,在當今中國最權威的名家的共同演繹下,穿越了千年的歷史時空,以最地道純粹的中國古典詩形式呈現,聆聽後有種尋找到那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奇妙感覺。

華夏炎黃五千載,多少精深的文化傳載留存,那些堪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戲曲都令人無限神往、無限遐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