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叛逆的孩子其实是因为你说过的太多的“不可以”?

1.
经常说“不可以”之后,你家宝宝可能越没主见、越依赖

宁宁是个从小十分听话的男孩子,但就是有点没主见,吃个饭,妈妈问他吃什么,时常是“随便,啥都行”,这搞得宁宁妈妈十分无奈。

要说宁宁妈妈就是一个爱娃狂,宁宁出生后,她就有种想把儿子放到真空中保护的状况,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不可以这,不可以那,以至于渐渐长大的宁宁如今很多事情都“随便”。

太过叛逆的孩子其实是因为你说过的太多的“不可以”?

这是为何呢?有些宝妈不太清楚,咱们的宝宝1岁左右,TA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发展起来,有了自己的思维,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不好妈妈觉得孩子太小,不能什么事都任由宝宝自己做主,所以,就经常会提醒:“不可以玩土,脏!”“不可以玩水,会着凉!”“路上不可以跑,危险!”……

殊不知,您的不可以,在成长中,给孩子太多的限制,时间久了,有些性格

弱的宝宝就会变得很“听话”,但与此同时,可能就导致宝宝长大后,会过于顺从、没主见。

2、“不可以”说多了,宝宝会没有想象力,也会渴望接近被否定的事物

“这条鱼的眼睛真像咱家小兔子的眼睛啊!”

阿紫趴在鱼缸边上,情不自禁地说。

“成天乱比喻,鱼的眼睛怎么会和兔子的眼睛一样呢?兔子的眼睛是红的,鱼的眼睛是黑色的,完全不搭边嘛!”奶奶点了一下阿紫的头,严肃地说道。

这些小红花真漂亮,要是变成紫色的就更好了!”

“红的就是红的,变成紫色像什么样子。”

奶奶说话的内容和语气,还有待提高。对于“鱼的眼睛

像什么”的问题,孩子只是发挥了一下想象而已,奶奶没必要那么果断地否定孩子的说法,过激的言辞不仅会打击孩子发挥想象的积极性,还会让孩子的自尊心掉落一地受到伤害。


其实在1-6岁时期,孩子喜欢尝试去做各种事情,家长千万注意不要一味以“不可以”来制止孩子的行为。如果家长这样做,孩子将会变得非常消极,无法建立自信心。只有当孩子所做的事具有危险性,或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会有及不良的影响时,才说“不可以”。

教育孩子,尽量少说不。把你们之间的判断题都换成选择题,不要强行阻止他做错误的事,而是为他提出更多正确的建议。

直白点说就是,当宝亲平时总跟宝宝说“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而当他出现爬窗户、摸

插座等危险动作,必须严肃制止表明宝亲态度时,再用“不可以”就已经失效了。

太过叛逆的孩子其实是因为你说过的太多的“不可以”?

所以说,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叛逆。很多孩子叛逆是因为小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很大的漏洞,导致孩子在所谓的叛逆期才会更加的叛逆。

很多时候只要换个说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例如,当孩子问你:“我们可以出去玩吗?”你可以直接否定:“不行,我们还没吃晚饭”,不如说“当然可以,吃晚饭就去。”当孩子在公共场所乱跑,你说“不能乱跑”,不如说“来,坐到我身边”更有效。

​​​​

想要减少亲子间的硝烟,孩子不会那么叛逆,我们应该这么做:

太过叛逆的孩子其实是因为你说过的太多的“不可以”?

1. 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给孩子提要求时,先要想想他的年龄。你不能指望一个2岁的孩子能安静坐上半小时.

2. 用正面的引导替代负面的否定。尝试着将所有“不可以”的指令,转化成“可以”的陈述。比如:看到孩子在墙上涂鸦,不要说“不可以在墙上乱画”,而是说:“我们一起在这张大大的纸上画画,好吗?”不希望孩子在室内大喊大叫,不要说“不可以乱叫,吵死了”,说:“你听到妈妈放的音乐了吗?如果你声音轻一点,我们就能听到好听的音乐了。”

3. 和孩子一起讨论“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我们总对孩子说“吃东西时,不可以讲话”可大人在饭桌上经常相谈甚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